爱爱爱大大的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24学年度高中生物上学期第十二周周训
练
第Ⅰ卷(选择题)
1.下列有关实验课题与相应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制备利用蒸馏水使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吸水涨破 B.分离细胞器利用了差速离心法
C.观察线粒体利用甲基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绿色,再用显微镜观察 D.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2.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是活细胞中进行各种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B.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C.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D.有无细胞核是区别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最大的标志,所以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3.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 mmol/L和120 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 B. 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 C. 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 D. 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 4.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骨路肌进行无氧呼吸时,可产生乳酸和C02 B.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C. 糖类能作为细胞呼吸的原料,脂质和蛋白质不能
D.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过程都能产生ATP 5.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生长,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效率提高 B.细胞癌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多个基因发生突变 C.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D.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有变化 6.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A.减数第一次分裂 B.减数第二次分裂 C.减数分裂间期 D.减数分裂末期 7.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全部在染色体上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 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8.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一定形成新物种
1
爱爱爱大大的B.地理隔离使种群间基因不能交流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C.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是因为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 D.共同进化仅是指物种间存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和进化
9.切除健康狗的胰脏,2d后出现糖尿病的症状.注射一定量溶于生理盐水的胰岛素,血糖含量恢复正常.为了证明“胰岛素能降低血糖的含量”这一推论,你认为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组的是
A.既不切除健康狗的胰脏,又不注射胰岛素 B.用溶解于蒸馏水的胰岛素溶液进行注射
C.切除健康狗体内的胰脏2天后,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D.将健康狗体内摘除的胰脏制成提取液,注射给切除胰脏的狗 10.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寒冷环境刺激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加 B.寒冷环境刺激可使皮肤血管收缩,机体散热减少 C.炎热环境刺激可使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增加,机体散热增加 D.极端炎热环境中,人体不能只靠神经和体液调节来维持体温恒定
11.免疫系统功能过强或过弱,都会引起机体功能的紊乱.下列关于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描述正确的是
A.艾滋病人群患恶性肿瘤的比率与健康人相比没有差异
B.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因是抗体与自身组织发生反应引起自身免疫疾病 C.过敏反应中没有淋巴细胞的参与
D.HIV主要通过感染人体B淋巴细胞,从而影响体液免疫 12.对于植物生长素发现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达尔文通过实验发现了生长素
B.温特的实验证明是化学物质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的 C.拜尔的实验是在有光的环境中进行的
D.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云母片传递给下部 13.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B.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向光性与生长素有关 C.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都起作用 D.植物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
14.下列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刚萌发的幼嫩枝条生长潜力大,是最理想的实验材料 B.缺乏氧气不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C.实验过程中,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促进生根的作用效率可能相同 D.不同浓度处理之间形成相互对照,可以省去蒸馏水作空白对照这一组实验 15.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 B.用适宜浓度乙烯利处理凤梨,可加快果实发育
2
爱爱爱大大的C.用矮壮素处理可以抑制植株增高,培育出矮化的水仙,提高观赏价值。与矮壮素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的植物激素是赤霉素
D.青鲜素(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用于水果保鲜 1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2012年,宜昌市的人口出生率为7.17‰ B.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C.蜜蜂等动物遇到敌害,常集群攻击
D.由于水葫芦的入侵,某湖泊中莲的死亡率比较高 17.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A.样方法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的对象 B.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C.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18.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形曲线和“S”形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数量可能会增加 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存在环境阻力
19.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20.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错误的是
A.竹林中不同种类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食性有关,而与植物的分层现象无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
第Ⅱ卷(非选择题)
21.科学家将Oct﹣、Sox2、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四个关键基因转入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内,让其变成一个多功能iPS细胞(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原癌基因在细胞中的功能
是 ,细胞凋亡是在图中Fas等基因控制下的细胞 过
程. (2)高度分化的体细胞诱导成多功能的iPS细胞是否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请说说你的理由: .
3
爱爱爱大大的(3)研究人员利用小鼠体细胞诱导形成的iPS细胞,进一步诱导又获得了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等多种组织细胞,iPS细胞的这种变化过程称为 。 (4)下列关于D细胞叙述错误的是 (填数字符号). ①形态与正常细胞不同 ②遗传物质DNA与A细胞不同 ③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④能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22.1960年1月,科学家首次乘坐的“里亚斯特”号深海潜水器成功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考,在近万米的海底,科学家们惊奇地看到比目鱼和小红虾在游动。 (1)马里亚纳海沟中所有的比目鱼组成了一个____________。
(2)几百万年的前海沟下与海沟上的比目鱼还是属于同一物种,但由于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群体长期与较浅域的比目鱼缺乏基因交流,最终会产生____________隔离。造成这种现象的两个外部因素是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3)从变异的来源看,比目鱼的种类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 。
(4)由于地质巨变,最终人类只抢救一对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通过人工繁殖,最终产生一个新的比目鱼种群,则此种群的基因库中的基因数量与原种群相比要____。 (5)下图表示某群岛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过程。 A物种演变为B、C两个物种的过程包括 三个环节 。由A物种演变为B、C两个物种,其内在因素是生物体的 发生了改变。如果乙岛上C物种个体数量不断增加,引起D物种个体数的锐减,这种现象称为 。
23.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
是 ;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 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 阶段。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
是 (4)②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HPO42-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 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5)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膜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减少的物质有 明显增加的物质有 。脂肪肝患者的脂蛋白合成量 。
4
爱爱爱大大的 (6)如果图中①细胞为B淋巴细胞,则合成抗体的细胞器是 ,抗体存在于上图中
的 部位(填标号),B淋巴细胞参与人体特异性免疫中的 免 疫。
答案: 1-5 C C BDA 6-10 A B C C C 11-15 B B B C C 16-20 C B B DB 21.(1)调控细胞正常分裂周期,控制细胞分裂与生长的进程 编程性死亡 (2)不能 因为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发育成个体的潜能 (3)细胞分化 (4)④
22.(1)种群(2)生殖 自然选择 地理隔离(3)基因突变 (4)少 (5)突变、自然选择、 隔离 基因(或基因型) 种间斗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