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概论讲义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1“城市设计”的多种理解
1.1.1注重三维空间的城市设计 1.1.2作为艺术处理的城市设计 1.1.3针对公共领域的城市设计 1.1.4强调功能组织的城市设计 1.1.5关注环境与行为互动的城市设计 1.1.6强调过程的城市设计
巴奈特:“一个良好的城市设计绝非是设计者笔下浪漫花哨的图表和模型,而是一连串都市行政的过程,城市型体必须通过这个连续决策的过程来塑造。因此城市设计是一种公众政策的连续决策过程,这才是现代城市设计的真正含义。”“设计城市而非设计建筑”。 1.1.7广义综合的城市设计 1.1.8我国学者对城市设计的认识
郭恩章 金广君 “现代城市设计是以提高环境质量为目标的综合性城市环境设计”。“城市设计也是一种社会干预手段,政策性较强,其重要组成部分往往表现为公共性的行政管理过程,如制定公共政策,进行建设管理等”。
1.2城市设计学科定位
城市规划中的形体环境规划结合建筑学、景观建筑学、市政工程学的相关知识。
1.3 城市设计的目的
1.3.1改善公共环境质量 1.3.2为市场经济服务
1.4 城市设计的特征
空间向度 时间向度 多学科 多主顾 指导性 人与环境
参考书目:
凯文·林奇(美)《城市的印象》 项秉仁译 E.N.培根(美)《城市设计》 黄富厢译 F.吉伯德(英)《市镇设计》 程里尧译 徐思淑等 《城市设计导论》
金广君 《图解城市设计》 《国外现代城市设计精选》 王建国《城市设计》
19
第二章 城市设计简史
一步城市建设史,也可以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写,即写成了一部城市设计史。——吴良镛
1.西方城市设计简史 1.1古希腊的城市设计
1.1.1城市文化特征 ——城邦、公民与民主精神 ——人本主义与纯粹理性精神 ——开放、学习、交流、思考 ——广场、圣地、公共建筑 1.1.2雅典卫城
古希腊人建筑群建设的杰作: 1) 与城市生活相结合 2) 与地形和自然景观相结合 3) 与城市整体景观相结合 4) 力求体现人的尺度
5) 利用城市和建筑体现大自然美 1.1.3希波丹姆的城市设计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希波丹姆 苏格拉底:城邦和城市生活自然发展; 柏拉图:《理想国》 “社会几何学”;
城市中心是卫城,并在周围建立一圈城墙,城市其他部分从这个中心呈辐射状分布,并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地块并相互取平,占地好的面积稍小一些,占地次的面积稍大一些。全城共含5040个地块,居民5040个(主要指武士阶层的成员),城市中心的庙宇应摆放在广场四周,整个城市应当建立在城邦圆周中心的高地上,以利防守和清洁,城市中心还布置体育场、剧场和讲习地。
亚里士多德:城市的规模和范围应加以限制,城市居民自由而有节制的享受生活;
希波丹姆:“城市规划之父”,遵循古希腊哲理,追求几何与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和美。城市分为三个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米利都城是体现其规划思想的代表。几何形,网格式街道系统,形式规整,布局密切结合地形,重视实用和因地制宜。
1.2古罗马的城市设计
1.2.1 城市空间特征 城市设计精神:
——源自希腊时期希波丹姆的城市设计原则
——拿来主义,适合表现帝国沉着、威严和权利的皆为可用 ——直接实用为目的,并非单纯追求审美 整体壮观的空间秩序:
——改造古希腊自由、不规则、有些凌乱的广场空间 ——塑造整齐、典雅、规模巨大的开敞空间 ——善于运用轴线和透视手法 以建筑体量凝聚城市空间:
——不强调和突出个体建筑的形象,使建筑实体从属于广场空间,相邻建筑之间的协调 ——体型庞大的纪念碑式建筑物紧密布局,依靠体量的惯性联系,起到对广场的控制作用
19
共和国时期——共和广场群,城市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中心 帝国时期——帝国广场群,皇帝们树碑立传的纪念场地 1.2.2 维特鲁威 《建筑十书》:
——总结了希腊、依达拉里亚和罗马的建筑设计和城市建设经验 ——城市选址、城市形态、城市布局
——城市选址需占据高爽地段,有良好水源供应、农产资源和水、陆交通条件
——建筑性质同城市的关系,地段周边的现状、道路、地形、朝向、风向、阳光、水质、污染等 ——街道与风向和公共建筑位置的关系 理想城市模式:
——继承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 ——延续希波丹姆的城市规划理论 ——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有重要影响
1.3 中世纪的城市设计
1.3.1城市空间特征 自然形成 教堂为中心 道路弯曲,宽度自由 广场封闭式构图,平面不规则 建筑实体界定公共空间
如画的城镇,适合步行的体验空间 城市整体特色鲜明
思考:中世纪的城市形态对现代城市建设有何意义?(现代中国城市特色危机……)
1.3.2城市广场
——利用建筑的围合形成连续的、整体的和丰富多样的界面,造成封闭空间
——广场形式和大小根据公共生活的需求确定,也取决于主体建筑物的重要性和视觉要求 ——尽可能不规则,教堂、钟塔、市政厅或雕塑不放在几何中心
——建筑物、纪念性雕塑和广场之间应有紧密的功能上、视觉上和意义上的联系
1.4 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设计
1.4.1城市改造 罗马市政广场的改造: ——米开朗基罗最精美之作
——对古罗马广场和建筑群设计经验的借鉴和改进 1.4.2巴洛克:戏剧化的城市设计
——16世纪以后的巴洛克城市设计,真正影响并改变了西方城市格局 ——有明确的设计目标和规划体系 ——集中反映当时的几何美学
——轴线系统,放射道路,强烈的秩序感和恢弘的气势 ——符合君主和教皇的心理需求
1.4.3巴洛克城市设计对后世的影响:催生了法国的唯理主义和古典主义(奥斯曼巴黎改造……)。
19
2.中国城市设计简史 2.1《周礼·考工记》
——服从礼制营建制度的需要和人伦秩序的体现 ——由外而内,控制式和封闭式
2.2《管子》与《理想国》
——城市分布、城市选址、城市规模、城市形制、城市分区 ——打破“先王之制”,城市选址因地制宜
——城市布局上按职业组织聚居“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商近市”
第三章 现代城市设计理论
1.集中与分散:关于城市理想模式的探索 1.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明日的田园城市》 结合城乡优点 改善城市环境 消除贫富差异 建立新型社会经济关系 导致:新城市运动
1.2 赖特的广亩城市
《消失中的城市》 自然主义者 每人一英亩土地 高速交通连接
抛弃城市结构,真正融入自然 导致:中产阶级郊区化
1.3 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
《明日城市》 城市集中主义
空间、人口和各种资源集中 提高城市运作效率 反对传统城市空间模式 体现现代艺术观
光明城,300万人口,中心24栋摩天楼,60万人居住在周边的板式豪华公寓内。
戈涅的工业城市模式对后来的柯布西耶的集中主义城市、《雅典宪章》中的城市功能分区思想均有重要影响。
2.空间与秩序:城市设计的形式论
2.1卡米罗·西谛:城市空间的美学研究
卡米罗·西谛(1843—1903年) 城市设计之父 《城市建设艺术》
建筑物、纪念物及公共广场之间的关系 中心空敞的公共广场 公共广场的封闭特征
19
公共广场的形式和大小 古代公共广场的不规则性 公共广场群 北欧公共广场的布局
现代城市规划的艺术贫乏和平庸无奇的特征 现代体系
城市规划艺术的现代限制因素 改进了的现代体系 城市规划中的艺术原则 结论
2.2培根: 城市空间的运动学研究
《城市设计》 同一运动系统
找出“同路人”的“城市经历” 费城城市中心设计 时代周刊封面人物
3.场所与文脉:城市设计的涵义论 3.1 场所·场所精神
空间 容纳人们日常生活的三维整体
场所 由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相结合的、有意义的整体 场所=实体空间+精神意义 场所精神 场所的总体氛围
3.2 文脉·城市文脉
文脉 就城市设计领域而言,文脉就是人、建筑、城市及其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 城市文脉 包括显性文脉和隐性文脉
显性文脉 包括人在城市中的社会活动,人的活动领域和领域的构成要素
隐性文脉 对城市有潜在影响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以及社会习俗、心理行为等 建筑师的任务就是创造有意味的场所,帮助人们栖居。——诺伯格·舒尔茨
4.生命与活力:城市设计的活力论
简·雅各布,记者、自由撰稿人、《建筑论坛》助理编辑,赞赏城市原有街道的欢乐与祥和。 城市规划这一伪科学及其伙伴——城市设计的艺术,至今还未突破那些似是而非、以愿望代替现实,却又为人们所习以为常的迷信,过分的简单化和象征手法,使城市设计至今还没有走向真实的世界。——简·雅各布
《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
Diversity is nature to big cities 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雅各布理论核心)
——对传统空间的综合利用和进行小尺度的、有弹性的改造 ——保留老房子从而为传统的中小企业提供场所 ——保持较高的居住密度,产生复杂性 ——增加沿街小店铺以增加街道的活动 ——减小街区的尺度,从而增加居民的接触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