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 逯东辉

一、 教学目标

1. 能记住人类的直系祖先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的主张。 2. 能说出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3. 能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起点和终点,并分析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二、试卷分析

本次七年级历史考试,考试范围1—14课,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由于教学进度较慢,没有讲到考试的地方,造成一些试题,学生不会做,同时由于学生书写不规范,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造成学生普遍得分不高。七七班最高分35分,最低分4分,说明学生之间的差距较大 。 三、考试数据分析 班级 七一 七二 七三 七四 七五 七六 平均分 及格人数 班级 七七 七八 七九 七十 七十一 平均分 及格人数 四、评讲试卷 选择题,每小题1分,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进行改正 1.B 2.C 3.B 4.B 5.B 6.A 7.C 8.B 9.C 10.C

11.D 12.B 13.C 14.D 15.B 16.A 17.D 18.C 19.B 20.A

可编辑范本

19.18分 18.73 17.44 18.2 15.94 16.89 7人 4人 1人 5人 0人 1人 七十二 18.82 15.33 17.9 16.21 16.06 17.7 4人 0人 6人 7人 3人 3人 教师重点讲解一些错题、难题

2.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进入农耕文化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 ) A开始应用铁制农具 B推广农耕技术 C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D确立土地私有制 解析:本题主要抓住关键时间“六七千年前”,人们当时进入农耕时代, 开始饲养家畜制作陶器,ABD都是战国时期,不符合题意,顾选C

10.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现象,主要是因为( ) A分封制的推行 B百家争鸣的活跃 C铁器牛耕的推广D合纵连横的开展 解析:主要理解公作则迟,分地则速这句话的意思,分地后,由农民耕种,积极性大大提高,分封制开始于西周,与题干不符,百家争鸣主要是思想方面,合纵连横是战争时期的政策,与题干不符,故选C

20,张骞通西域后,许多西语物产开始传入中原,这些物产有( ) ①葡萄②胡萝卜③汗血马④水稻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此题,用排除法,水稻最早种植于河姆渡居民,是中国特有的,不是西域传到我国的,故排除④,选A 选择题方法总结

1.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直选法。

2.排除法,排除其中一个选择项,即可选对。

3.选择项对比法,对比四个不同的选择项,找出差异,找出与题意相关的选项。 21.(1)原因:社会发生深刻而广泛的变化(或社会急剧变化);老子;天人合一。

(2)仁和礼;意思: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己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1分);启示:我们平时对待人和事都应该有仁爱之心,以德伴随自己,可以让我们活得更充实和和谐等;仁政。

23.(1)物品:手工业品、农产品。(丝绸、瓷器、茶叶等);文化:信仰、价值观念、宗教信念等。(1分)

(2)长安 ,大秦(古罗马);人物:张骞(1分);标志性事件是: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2分)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的交流。

解析:该题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很多同学没有写对,说明很多同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需要让同学们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做到温故知新。 五、训练巩固 选择题

1.“他是春秋鲁国人,思想教育都精明。思想提出“仁”学说,儒家学派他来创。” 这里描述的是 (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2.孔子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在《论语》乡党篇中有这样一句,“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体现了孔子的 ( ) A.“仁”的思想 B.“君轻”的思想 C.“无为”主张 D.“兼爱”主张

3.下列对于孔子的评价,比较确切的有 ( ) ①伟大的思想家 ②伟大的史学家 ③伟大的文学家 ④伟大的教育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可编辑范本

4.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A.秦孝公重用商鞅 B.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C.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5.《史记》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朝议裁决 B.集权独断 C.世袭传承 D.政务繁忙 6.(8分)纵观历史的进程,可以发现人类社会是在不断进步与发展的。为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每个时代的治国理念与方针也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并对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三】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丞相,秦官,金印紫授,……太尉,秦官,金印紫授,……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授……。

——班固《汉书·九官公卿表》

【材料四】“汉承(继承)秦制,有所损益(减少和增加)。”为了巩固统治,刘邦分封诸侯

异姓王、同姓王,随着封国的发展,出现“尾大不掉”之势……。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变法从哪年开始?材料中的“教民耕战”指变法中的哪两项措施?

(3)材料三中“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请问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姓名?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请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的职能分别是什么?请问秦朝在地方实行什么管理制度?

(4)为解决材料四中反映出的封国“尾大不掉”之势的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可编辑范本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逯东辉一、教学目标1.能记住人类的直系祖先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的主张。2.能说出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3.能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起点和终点,并分析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二、试卷分析本次七年级历史考试,考试范围1—14课,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由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1uxx9w4aq2i4cx3q5al1oirv327wf00pi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