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产前检查――执业医师考试考点
1.询问病史
(1)一般情况。年龄过小易发生难产;年龄过大,超过35岁初孕妇,易并发妊高征、产力异常及先天缺陷儿。
(2)推算预产期。以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月数减3或加9,日数加7(农历日数加)即为预产期。例如,末次月经为月28日,则预产期为9月4日。若末次月经日期记不清,或于哺乳期无月经来潮而受孕者,可根据早孕反应开始出现的时间、胎动开始时间、手测宫底高度及胎儿大小来估计。
(3)其他。本次妊娠的情况、月经史、婚产史、既往史、家族史及配偶的健康状况等。 2.全身体格检查
观察孕妇的发育、营养状况、步态,测量身高、体重及血压,检查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及必要的化验检查。身高0cm以下,体重<40kg或>80kg为高危因素;孕妇血压正常时不应超过.66/.00kPa(0/90mmHg)或与基础血压相比不超过4.00/2.00kPa
(30/mmHg),超过者应属病理状态。妊娠晚期孕妇体重每周不应超过500g,超过者多有水肿或隐性水肿。 3.产科检查
产科检查包括腹部检查、骨盆测量、阴道检查和肛诊。 (1)腹部检查
①视诊:腹部过大、宫底过高者应想到双胎、巨大胎儿、羊水过多的可能;腹部过小,宫底过低者可能为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尖腹或悬垂腹可能有骨盆狭窄。
②触诊:测宫底高度。通过四步触诊法检查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以及胎先露部是否衔接。四步触诊,第一步:检查者双手置于宫底部,摸清宫底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妊娠周数是否相符,并判断宫底部的胎儿部分。第二步:检查者两手分别置于腹部两侧,一手固定,另一手轻轻深按检查,两手交替,仔细分辨胎背及胎儿肢体的位置。第三步:检查者右手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握住胎先露部,进一步查清是胎头或胎臀,左右推动以确定是否衔接。第四步:检查者两手分别置于胎先露部的两侧,向骨盆入口方向深压,再次核对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确定胎先露部入盆的程度。 ③听诊:胎心音在靠近胎背上方的孕妇腹壁上听得最清楚。枕先露时胎心音在脐左或右下方;臀先露时,胎心音在脐左或右上方;肩先露时,胎心音在靠近脐部下方最清楚。
(2)骨盆测量。目的是了解骨盆大小、形态,估计足月胎儿能否顺利通过产道。初孕妇和有难产史的经产妇均应做骨盆测量。
①骨盆外测量:主要测量4条径线。髂棘间径:两髂前上棘外侧缘间的距离,正常值为23~26cm.髂嵴间径:两髂嵴外缘间最宽的距离,正常值为25~28cm.骶耻外径:第五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20cm.第五腰椎棘突下相当于米氏菱形窝的上角,或相当于髂嵴后连线中点下1.5cm.坐骨结节间径或称出口横径:测量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正常值为9cm.耻骨弓角度:正常值为90°,小于80°为不正常。此角度可反映骨盆出口横径的宽度。
②骨盆内测量:对角径:为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5~cm,此值减去1.5~2cm为骨盆入口前后径长度,又称真结合径。坐骨棘间径:两坐骨棘间的距离,正常值为cm.
(3)阴道检查。应于孕早期行双合诊检查,了解软产道有无异常。如在孕24周以后作阴道检查,应同时作骨盆内测量。妊娠最后1个月内以及临产后应避免不必要的阴道检查。 (4)肛诊。可以了解胎先露部、骶骨前面弯曲度、坐骨棘间径、坐骨切迹宽度以及骶尾关节活动度等。 4.辅助检查
除应常规检查血常规、血型及尿常规外,根据具体情况可选下列检查:
(1)于妊娠期出现并发症,按需检查肝功能、血液生化、电解质及胸透、心电图等。 (2)对胎位不清、听不清胎心音者,应行B型超声检查。
(3)对有死胎、死产、胎儿畸形、遗传性疾病病例,应检测母血甲胎蛋白值、羊水细胞培养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