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新人教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本课第一目\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讲述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以及历史作用;第二目\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讲述苏联通过完成第一、二个五年计划取得的巨大成就,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该模式的得与失。 二、课程标准:

1.认识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2.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等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客观地叙述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同时实事求是地总结其成就与失误。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它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认真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 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五: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播放《大国崛起》视频片段

教师:俄国十月革命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诞生了,社会主义作为新生的事

物无先例可循,苏俄只能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今天我们学习第2课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从今天的俄罗斯联系到前苏联,观看视频自然过渡到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激发学习兴趣。) (二) 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大声的朗读)

教师:同学们有了目标我们就有了方向,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去阅读课文,相信一定会

有所收获。(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

(设计意图: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

1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教师:一个国家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人民的追梦史,苏俄人民的第一个梦想是什么呢?让

我们走进第一篇章“苏俄梦——富国梦”。

第一篇章:苏俄梦——富国梦

教师: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在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在经济上采用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

是战争时期采取的非常政策。那么,当国内战争结束后,还要不 要继续实行这一政策呢?针对苏俄的国家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 展示:

材料一: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诸多限制,日益引起

农民群众不满······苏维埃政府,必须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尽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材料二: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

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教师:面对苏俄的实际情况,列宁开始实施什么政策? 学生:新经济政策

教师:请同学们依据以上材料,总结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学生: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教师:这个政策有没有取得显著效果?作用如何?

学生:新经济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展示:

列宁 列宁和斯大林(1922年)

学生:1921年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推行的目的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 展示: 材料二: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展示让学生比较两

种政策的不同,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农业 战 时 共 产 主 义 政 策 新 经 济 政 策 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把农民的余粮全部收集到国家手中 方面 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 工业 方面 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除重要的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外,中小企业可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商业 取消一切自由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废除平均主义的配给制。商品通过市场方面 品由国家集中分配 用货币自由交换等 2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教师: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列宁的这一创新精神直到

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教师:苏俄在恢复经济的同时也在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让我们走进苏俄人民实现梦想的第

二篇章“苏联梦——大国梦”。

第二篇章:“苏联梦——大国梦”

展示:苏联版图和国旗、国徽

教师:同学们知道“苏联”的

全称吗?建立的时间?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 学生: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建立

的时间是1922年,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

(设计意图:掌握苏联最初加盟国的地理位置,便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多媒体展示: 苏联名称的演变 教师:三个不同时期的俄国名称:

沙俄(1547年—1917年)

苏俄(1917年—1922年)(苏维埃俄国)

苏联(1922年—1991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设计意图: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明确,在今后的称呼中不至于出错。)

教师:1924年1月21日,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逝世。列宁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

对俄国的革命和建设,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他逝世对于苏联和国际社会主义都是巨大的损失。列宁逝世后 ,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

第三篇章:苏联梦——强国梦

展示: 展示:

材料一:扶木犁的穷国

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3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大国崛起》

材料二:汪洋大海中的孤岛

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瘤”,欲彻底除之而后快。 教师:材料一说明了苏联国内的经济情况怎么样?材料二又说明苏联国际处境如何? 学生:国内经济、文化落后,外有帝国主义包围。

教师:斯大林的愿望是什么?他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

教师:为了社会主义政权的继续存在,为了避免被推翻,就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经

济。从而苏联全国人民动员起来,开始了五年计划,与此同时,也加快了农业集体化的步伐。我们来看看所取得的成就。 1、一五、二五计划的完成:

教师:认真阅读课文相关知识点和视频相关内容,苏联一五、二五计划的的具体内容和完成

后国家的变化?

学生:一五、二五计划完成后,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一五、二五重点发展重工业。

展示材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超过 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 由沙皇时代的2.6%上升到1937年的13.7%。 2、农业集体化:(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教师:为了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需要,苏联开始的农业集体化的道路。农业集体化在保证完

成工业化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弊端。 展示材料:苏联民间小笑话

教师: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学生: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标志着斯大

林模式的正式形成,从此苏联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教师:讨论:斯大林模式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有没有起到积极作用?产生了哪些弊端? 教师:总结:斯大林模式的显著特点是“高度集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如通过两个

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成为强大的工业国;但是也产生的诸多弊端。 展示:

材料一: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4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材料二: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比1913年增加6倍多,超过法、英、德,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然而,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看,苏联远远落后于美国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大体处于日本的发展水平。1940年,苏联的人均产值为510—542美元,美国是1886美元,英国是1234美元,日本是554美元。 教师: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学生: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一模式也具有严重的弊端。

教师:斯大林模式,也就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使苏联实现了强国的梦想,但是苏联

人民的物质生活却非常匮乏,正像西方对这一时期的苏联的评论一样,共产党的经济理论“无视生命和幸福”。强大的苏联背后,隐含着危机。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教师: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第四篇章 “中国梦——我的梦”

展示: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别

国的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邓小平

教师: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直到改革开放前,也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的运

行机制,这也是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就是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是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展示: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相关图片。 六: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最初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不包括( ) A、俄罗斯联邦 B、外高加索联邦 C、乌克兰 D、爱沙尼亚

2.1928年后,苏联为实现工业化重点发展的是( )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商业

3.苏联的成立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苏联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时间和标志是 ( )

5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新人教版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本课是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本课第一目\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讲述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以及历史作用;第二目\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讲述苏联通过完成第一、二个五年计划取得的巨大成就,苏联高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1u0g3rf9e05ej21u0rq9kfa25180i00kb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