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鼓励而不是去表扬孩子
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TED演讲《你应该鼓励而不是去表扬孩子》中讲到:
长期表扬会让孩子寻求认可,抗挫折能力差;而鼓励呢,会激发孩子的信心勇气,乐于接受挑战,激发孩子内在驱动力。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如果经常被夸聪明,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聪明的人,而聪明的又是一个人的天赋,意味着我不用付出太多的努力,就可以轻松的完成一件事情。如果尝试新的或者更难的挑战,这意味着有可能会失败,而失败则会夺走聪明这个标签。如果我们夸赞的是孩子努力呢,他们就会认为是因为自己付出了足够的努力,才取得了好的结果,不害怕接受挑战,就算遇到了失败,他们也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在取得成功路上很正常的事情,并不会影响孩子继续。
那为什么结果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本质区别是,不同的沟通方式,造成了孩子不同的思维模式。表扬促成的是固定型思维模式,也就是说,具有这样思维模式的人会认为,人的能力是天生的无法改变的,在困难面前很容易感到无助。而鼓励促成的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具有这样思维模式的人会认为,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个人的努力,而遇到的一些挑战是来帮助我们学习成长的。具有这样思维模式的人较容易成功。并且研究发现,从孩子一岁开始,这样不同的沟通方式就已经产生影响了,最关键的是,父母培养了孩子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模式。
那么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我们不能夸奖他聪明,那么该如何正确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形成成长型思维模式呢?其实不难,以一位妈妈为例,当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好成绩的时候,我们可以有两种方法。第一:描述法。这就是说,当你可以把看到孩子怎么努力学习,以及学习上取得进步的地方说出来。比如,妈妈看到你每天都学习很晚,遇到了不懂的题会主动请教老师,你付出了很多努力,克服了很多困难,最终取得了好成绩。第二,以孩子的感受为主,问感受及方法:当孩子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时候特别开心,回来的时候让我们带着惊喜好奇的态度去问:“宝贝,你感觉怎么样,你是怎么做到的?”这个时候孩子很可能会把他如何做到的,遇到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以及最终取得好成绩的过程分享给我们。让孩子自己去评价,让孩子感受自己的内心,感受自己的成功,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价值感。
有一天晚上,我一位学员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开心和激动,在群里分享了这样一个事情。他是一位16岁孩子的妈妈,她就是我前面所说的,经常去表扬孩子的妈妈,而她的孩子都比较内敛低调,对那种空洞的表扬,不太感冒,甚至有些反感,还曾说他妈妈是在讨好他。而这次呢,是一家人去加拿大旅游,他们和在郊区的一所大学参观,约定好了时间,但是打车没打到,夫妻俩的英文又不好,人生地不熟的,又不知道该怎么走,心里特别着急。这个时候只见孩子不慌不忙的拿出手机,谷歌地图,告诉爸爸妈妈该怎么走。他们先是又坐公交,又转地铁,
又坐公交,这期间通过走路还让绕了无数的弯,最后终于按时到达了学校。这一路上全靠孩子了,但是这一路上爸爸还在旁边瞎掺和,说这样不对,那样有问题。而孩子呢?却不理,只顾拿着手机指地图,沉着稳定,不急不躁。妈妈从心里简直佩服的不得了。因为这十几年来,这个孩子他一直都形容说自己是路痴,找不到路。所以按照以前妈妈的习惯,他肯定会这样表扬孩子:你好了不起,我好佩服你之类的,但是孩子一定是没有任何表情的,就会说“哦”。但这一次呢,妈妈没有表扬孩子,而是用鼓励的方式去问:当时我心里很紧张,爸爸又在旁边瞎说,而你却只顾看手机,坚定的指路,你是怎么做到的?转了无数的弯,你就不担心会走错路吗?这个时候,孩子灿然一笑,“我终于不路痴了!”。妈妈她分享时候,在孩子的笑容里透露着开心,自信,得意,成就感。在他们之后又去到另外一个城市,那个城市正好有孩子的同学带孩子,提出他要跟自己的同学去逛街,不带父母。还很自信的说,这几天都是我指的路,我找得到路。所以大家可以想象“你怎么做到的?”这句话给孩子带去的作用和力量。
那么我们知道了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我们该如何正确鼓励,那么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我们又该怎么沟通呢?引导孩子专注于目前遇到的问题是什么,以及解决方法有哪些,启发孩子自己想办法,尽量不要搭救他。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句话,每当我们告诉孩子一个答案,就剥夺了孩子一次学习的机会。我们可以跟孩子谈谈,看来真的遇到困难了,别的有什么办法解决吗?启发孩子
自己想办法,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当孩子想出办法以后,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去尝试一下,即便尝试失败,以后也没有关系,想办法继续尝试,直到成功为止,这是培养孩子强大的有效方式。
一位学员妈妈分享:她的女儿三岁多,第一次尝试晾衣服,刚开始尝试了两次,没有成功,于是孩子开始不耐烦,于是沮丧的说:“我做不到的”。相信大多数的家长都会遇到类似的孩子丧失信心的事情,如果这个时候妈妈跟孩子说“去那边玩吧,我来晾衣服”,这看似很平常的一句话,可你知道会让孩子的内心产生什么感受吗?这时候,无论你的态度语气有多么温柔,孩子感受到的都是:“我好笨,真没用,什么都做不好。”孩子会渐渐丧失了自信心。而这位妈妈对孩子说:“宝贝,你可以做到的,晾衣服游戏其实也叫找领子游戏,你只要找找领子就可以了,你试试。”孩子先想了一下,于是开始翻找衣服领子,她找到衣服领子后,还很顺利的把衣架穿了进去,但是困难又出现了,她发现有一边的领子总是掉下来,于是又低着头,撅着小嘴沮丧的说:“我做不到的”。这个时候妈妈继续对孩子说:“你做得到的,你只需要借助一个小工具,你看看是哪个?”这时候,孩子左看看右看看,她很快发现了夹子,于是她抬头问妈妈说:“是夹子吗?”妈妈微笑给了她一个鼓励的眼神,于是,孩子就用夹子夹好了,还很顺利的把它晾在晾衣架上。这个时候孩子抬头挺胸,非常自豪的说:“我做到了”。我们可以想象这个时候孩子的神情和她的内心一定涌动着得意感、价值感和自信。
当孩子一而再再而三遇到困难挫折,感受到沮丧,想要退缩的时候,是妈妈给了他力量。我相信在孩子未来的人生中,当她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他心里一定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他:我相信你可以的,不要害怕失败,想想办法,一次不行试两次,两次不行试三次,直到成功为止。
从2005年开始,有一位著名心理学教授,一直致力于研究性格对于成功的影响。他发现,无论在任何的情况下,其智力、学习成绩或者长相,坚毅是最为可靠的预测成功的指标。他给予坚毅的定义是,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哪怕遇到了失败,也仍然坚持不懈的继续努力下去,这样的品质就叫做坚毅。
也就是说一个孩子是否知道1+1等于2,其实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愿意在第一次尝试说1+1等于3的时候,愿意继续尝试,直到找到正确答案为止。我们应教会孩子的不是跑的有多快,而是当他跌倒了以后可以站起来继续跑,哪怕他是最后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