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让友谊之树常青》
内容标准
二 1.5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 教学目标
(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开放自己并付出行动去建立友谊;正确对待与朋友交往
中遇到的问题。
(二) 能力目标:能够掌握建立友谊的方法,呵护自己的友谊,恰当地解决自己的交友困
惑与冲突。学会正确处理交友中受到的伤害。
(三) 知识目标:知道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和持续的行动。懂得友谊需要精心呵护。
重、难点:呵护友谊 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共安排两目内容。
第一目“建立友谊”。本目以如何结交朋友的活动导入,联系学生结交朋友的经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建立友谊。通过对过去经验的反思,懂得建立友谊需要主动、开放的心态。只有自己敞开心扉,才有可能获得友谊。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建立友谊时,要有持续的行动。
第二目“呵护友谊”。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在建立友谊的基础上,还要学会呵护友谊。通过对具体情境的探究、讨论,认识到维护友谊需要投入时间,要用心,并且学会处理与朋友交往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通过“品古诗,悟情怀”,初步感知友谊情怀。 多媒体出示:
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潭水深千尺,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师:这三句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谁的深厚感情?
1
生答
【教师引导】深厚的友谊,这节课我们围绕“友谊”这个话题展开探究,让友谊之树常青。
(设计意图:运用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三句抒发友情的的诗句导入,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有话可说,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和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并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环节一:最初相识的我们——建立友谊 活动一:分享自己开启友谊之路的故事 多媒体出示:
1建立友谊提起“友谊”,你首先想到了谁?你们是如何成为朋友的?
【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回想自己是如何建立友谊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总结建立友谊要有智慧。
(设计意图: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思考如何开启友谊之路的,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建立友谊并不难,但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活动二:思——辩——明
1建立友谊“要想得到别人的友谊,自己就得先向别人表示友好。”——爱默生这句话中,哪一个字最能体现交友的智慧?
生答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追问一系列问题: 问题1:你说的这个字为什么能体现交友的智慧? 问题2:可以举例说明你会怎么做吗?
2
追问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其他同学及时补充。
(设计意图:在“思——辩——明”这一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层层深入问题,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建立友谊,需要主动,需要开放自己,需要持续的行动。)
【教师过渡】建立友谊真是生活中的一门艺术。播下友谊的种子,一定会开花结果吗?友谊是需要精心呵护,还是任其自然生长?
环节二:共同成长的我们——呵护友谊
活动三:千岩万转路不定——初中生小玲的交友困惑
情境一:好朋友过生日,同学们纷纷买礼物表示祝福。给她多买些礼物,是不是友谊就能长久?我也想对朋友好一些,该怎么做呢?情境二:好朋友应该坦诚相待,是不是就意味着不分彼此?
【学生】 小组合作探究
1、小组成员针对问题积极讨论,群策群力。 2、选出小组代表,作好记录,形成观点。
【教师】关注学生讨论的状态,关注到全体学生,使学生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中。 活动四:山重水复疑无路——初中生小玲交友过程中的冲突和伤害
情境三:老师让我和好朋友一起完成黑板报,但她觉得我画的画不符合她的文字,就擅自把我画的画擦了,为此我们大吵一顿,几天过去了,还在冷战。(请你评析)情境四:好朋友把我的秘密泄露出去了,导致我经常被同学们嘲笑。我还应该和她交朋友吗? 【学生】 小组合作探究 1、小组成员针对问题积极讨论,群策群力。 2、选出小组代表,作好记录,形成观点。 【教师】关注学生讨论的状态,关注到全体学生,使学生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中。 (设计意图:呵护友谊是本框的重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采取了情境教学法和讨论教
3
学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交流讨论,共同探究正确处理冲突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
(三)总结提升
沉淀反思成长
致我的朋友:祝福我们的友谊之树常青!你永远的朋友
【学生】沉淀本节收获,反思自己交友过程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还可以怎样改进。“纸短情长”,书写下自己想对朋友说的话。
【教师总结提升】建立友谊是一门艺术,呵护友谊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智慧。在智慧友谊中遇见更好的自己,也促进彼此成长!祝福大家的友谊之树常青! 课外作业
选定一个与人交往的智慧方法(比如保持微笑,不乱发脾气,遇事换位思考等),在实际生活中坚持下去,见证智慧友谊的魅力,遇见更好的自己。
学情分析
——《让友谊之树常青》
在同伴交往中,中学生面临着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如何主动开放自己去建立友谊,以及如何去呵护友谊,处理交友方面的冲突和伤害;二是如何对待虚拟世界的交往。两者都是青少年面临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本框题重点探讨第一个问题。
4
在朋友和友谊的问题上,学生能够说出自己有哪些朋友,但并不一定明了自己的人际状况,包括自己在他人人际圈中的位置;学生希望自己拥有好人缘,但并不一定懂得如何去建立友谊;学生都希望获得真正的、持久的友谊,但并不一定能够妥善地处理与朋友交往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学会理解、学会倾听、学会接纳、学会分担、学会批评、学会说“不”。
效果分析
——《让友谊之树常青》
本课时的教学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原则,结合本课时的特点尤其注重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充分挖掘教师自身资源、学生资源、身边资源,紧扣学生成长主题,挖掘发生在学生身边具有共性的故事作为课堂教学资源。各环节的设置如何学生成长和认知的实际,易于学生轻松融入课堂氛围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共鸣。深刻的情感铺垫会引导学生更积极的感悟和思考,在相互的交流和感悟中,学生们普遍意识到获得真正的、持久的友谊的可贵,学会了巧妙地智慧地处理与朋友交往中遇到的问题。
把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友谊的建立与呵护需要我们一生去学习和实践,让情感在碰撞中绽放、共享。综合来看,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小组讨论、情景再现、小组展示等环节中学生们基本做到了人人参与并积极发言,在参与的过程中情感得以升华,技巧得以掌握,使本课的教学目标都得以了较好的实现。
当然,在实现师生双向平等的交流、克服简单的说教等方面还有很多需要继续不懈努力。
教材分析
——《让友谊之树常青》
本课时是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交友的智慧》的第一框题。本课时分为两目。
第一目“建立友谊”,首先,通过活动“你们是如何成为朋友的”,让学生回顾自己建立友谊的经过,在上一课认识到友谊重要性基础上,明确建立友谊要有主动的心态,需要开放自己。其次,教材鼓励学生在建立友谊时,要有持续的行动。针对部分学生害怕主动结交朋友会遭到拒绝的心理,教材告诉学生,即使对方拒绝,也并不意味着自己不好;针对部分学生尝试主动结交朋友不成功后,就不愿再尝试,告诉学生,如果一次尝试不成功,别气馁,只要真诚待人,就有找到朋友的机会。
第二目“呵护友谊”,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在建立友谊的基础上,还要学会呵护友谊。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