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城市之隐”实乃人性之隐作者:温星入滇记 “城市之隐”实乃人性之隐 ■主笔温星 春城晚报·悦读周刊
《城市之隐》,第十四辑《滇池文学丛书》之一种,作者傅泽刚,60后昭通作家。这是一部小说集,包括六个中篇,两个短篇,题材涉及都市、官场、乡村、生态、历史等,呈现出多元而庞杂的态势。在傅泽刚自己看来,如此多元庞杂只是表象,这些作品其实都具有相同的内核和特点,那就是文学的不确定性和人性的复杂性。
傅泽刚毕业于美术学院,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早年,他主要写诗,沉寂多年之后,却于2007年以小说复出。至2016年11月由作家出版社推出《东方血线》时,其“野心”与“抱负”暴露无遗。这是一部描写滇越铁路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颇为厚重,气势不凡,得到多位国内名家力荐。据称,已有多家影视机构前来洽谈改编和拍摄。
这本集子所收录的8篇作品,堪称傅泽刚近年来中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包括:《城市之隐》《无风不起浪》《红殇》《日蚀》《寻找杏》《路口》《路事》及《七楼的风景》。
与小说集同名的《城市之隐》中,通过“卢副市长”、“方副局长”及与官场有着某种媾和的美女记者“胡蝶”等人物形象,撕开了反腐背景下城市森严体制背后那些不敢示人的诸多“隐秘”;曾入选2013年度中国最佳中篇小说的《红殇》中,“山爷”与那只不知从何而来的红山羊“媚娃”之间几近“人兽恋”的故事,则刻画出了主角内心深处那些微妙而又不为人知的“隐私”……不难看出,在这些作品中,作家题材的庞杂性及其笔下人性的复杂性得到了集中而又鲜明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之隐》这本集子里所写到的各种“隐”,本质上都是一种“人性之隐”。 “其实题材在文学书写中只是一个表象,文学最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表象去表达作家的内在情感、文化态度和哲学思想。比如我长期关注生态问题,而生态主题可以放到农村也可以放到城市去表现,任何题材都不会影响你去表达同一个主题。”傅泽刚说,“我们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里,生活为我们呈现了多维的触觉空间,每个人都不可能视而不见、触而无感,更何况作家。”
由于兼具油画家身份,傅泽刚在小说语言方面也具有鲜明特色。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著名评论家吴义勤评价:傅泽刚的小说呈现出色彩斑斓的艺术色调,语言熔主观性、抒情性、及物性及诗性于一炉。他还特别善于景物描写,他笔下的景物重视线条、色彩的构造,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视觉冲击力,景物往往成为小说结构和主题展现的不可或缺的层面,也是小说美学呈现的最重要的载体,而人景合一的境界则更是赋予其小说以古典的美感质地。
在为第十四辑《滇池文学丛书》作序时,云南省作协副主席潘灵则写道:傅泽刚小说通过对自然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忧思、对都市人生百态的关注、对官场人性变异的批判、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实现了人性的深度开掘与解剖,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个体生命价值。 《城市之隐》 作者:傅泽刚
云南美术出版社,2017年10月,定价38元 2024年1月25日春城晚报·悦读周刊·责编张翔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