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生态之(二)生态系统练习解析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生态系统

一、选择题

1.(2018·镇江一模)在生态环境的研究、保护过程中,下列方法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

A.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 B.建立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防止滩涂被破坏 C.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 D.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干扰,使被破坏的湿地依靠自然恢复

解析:选B 建立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对丹顶鹤和它们所生存的生态系统进行就地保护,以实现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2.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解析:选B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人类只能认识并利用其运行规律,不能改变它。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可多级利用,但不能反复利用。“退耕还林、还草”可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避免过度消耗,破坏生态环境。

3.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解析:选C 根据文字信息写出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鹰的迁入会导致黄雀减少、螳螂增加、蝉减少等系列变化。细菌一般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分解者从动植物遗体、遗物中获得的能量通过分解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再被生产者利用。鹰的迁入使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由4个营养级变为5个营养级,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鹰的迁入使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营养级增加,但食物链还是只有一条,所以能量流动的方向未改变。

4.如图为一草原食物链能量流动简图,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同化的能量分别用

1

B1、B2、B3表示。下列对能量大小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A2=B2 ②(B1-B2)>(A2-E2) ③B1=C1+D1+B2 ④B1>(B2+B3) A.①③ C.②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选C A2表示食草动物的摄入量,B2为食草动物的同化量,A2>B2,①错误;B1-

B2表示能量从植物流向食草动物中除去同化量之外的能量,E2为食草动物的粪便中的能量,A2-E2为食草动物的同化量,故(B1-B2)>(A2-E2),②正确;B1表示植物的同化量,B1>C1+D1+B2,③错误;B1表示植物的同化量,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大约只有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

10%~20%,故B1>(B2+B3),④正确。

5.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甲、乙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时期 甲 乙 碳吸收量(kgC·a) 1.20×10 1.20×10 1414-1碳释放量(kgC·a) 1.20×10 1.26×10 1414-1A.生态系统中碳的吸收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碳的释放主要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

B.如果碳释放量远远大于碳吸收量,会引起温室效应 C.乙时期属于增长阶段,甲时期属于稳定阶段

D.乙时期大量植树造林可以使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趋于平衡

解析:选C 由表中数据可知,甲时期碳吸收量与碳释放量处于平衡状态,生态系统比较稳定;乙时期碳吸收量小于碳释放量,生态系统处于衰退阶段。碳释放量远远大于碳吸收量会引起温室效应,可通过植树造林进行改善。

6.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 C.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 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解析:选B 五点取样法适用于圆形或矩形地块上某些双子叶植物或者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对于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种群密度的调查,应采用等距取样法。杂食

2

性鸟类的食物种类较多,某种食物类型数量的变动对其数量的影响较小。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及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比例。变色龙善于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体色,既利于躲避敌害,又利于捕捉猎物,属于物理信息,并不是在同类生物之间进行信息传递。

7.科研人员研究了某种定居型蜘蛛(肉食性动物)的能量流动过程,并构建了如图所示模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蜘蛛在生态系统中至少属于第二营养级 B.流经蜘蛛的总能量是477.4 kJ·m·a

C.排粪能和遗体残骸中的能量都属于蜘蛛同化能的一部分 D.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能会大于87.7 kJ·m·a

解析:选B 蜘蛛是肉食性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至少属于第三营养级;流经蜘蛛的总能量(其所同化的能量)=摄食能-排粪能=2 119.5-1 642.1=477.4(kJ·m·a);排粪能属于上一营养级所同化能量中的一部分,不属于蜘蛛的同化能;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上一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生长能)一部分会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故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一定不会大于87.7 kJ·m·a。

8.下列对各种生物类群的调查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应做到随机取样 B.调查微生物的种群密度往往采用抽样检测法,取样之前应摇匀

C.调查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标记物不能过于明显 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可在同一时间分别采集落叶量不同的地域表层土样

解析:选C 种群密度的调查,如果是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一般采用样方法;如果是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

9.(2018·金陵中学模拟)在人工鱼塘养殖中,需要不断地清除肉食性的“黑鱼”,从生态学的观点看,这是为了( )

A.保持生态平衡 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C.调整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的方向 D.增加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解析:选C 在人工鱼塘养殖中,养殖工人要定期清除肉食性鱼类,是为了使能量尽可

-2

-1

-2

-1

-2

-1

-2

-1

3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生态之(二)生态系统练习解析版

生态系统一、选择题1.(2018·镇江一模)在生态环境的研究、保护过程中,下列方法与目的不相符的是()A.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B.建立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防止滩涂被破坏C.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D.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干扰,使被破坏的湿地依靠自然恢复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1emn89bxm86wqu5roq73pebe0io3700lk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