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定义 P9 教育的要素(3)
教育者(主导者)、 受教育者(对象)、 教育措施教育的起源及其发展阶段 (一) 教育的起源
国家 人名 观点 错误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法国 勒图尔诺 存在于人类社会+ 把动物本能等同于教育,否 动物动物界,本能 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美国 孟禄 起源于儿童对人类 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 无意识的模仿 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 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中。可以说,没 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没有教育。 P11
我国 夏朝 出现了早期学校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时(奴隶社会)的教育与劳动相脱离小众、阶级性(古代)===>大众、没有阶级性(近、现代)
20 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5): 终身化(法国、保罗·朗格朗) 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教育家及其代表作 孔子 孟子 墨子 荀子 朱熹 《学记》 苏格拉底 柏拉图 提出“有教无类”,兴办私学。中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举一 反三) 性善论。提出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明人伦”的“治人”的“劳心者”。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中外第一个提出量力性原则的人 首创“性恶论”长远顾虑、积善成德、培养德操 重视家庭教育和小学教育;注重教学与读书方法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礼记》中的一篇;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 节而施(循序渐进原则)、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首创“苏格拉底问答法”/“产婆术” 欧洲教育史上第一个有大量作品流传下来的哲学家:女子应该享受和男子同样的教育;早期教育应该得到重视;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促使“灵魂转向” 提倡“寓学习于游戏”;《理想国》(卢梭称赞) 《政治学》,分阶段教育,追求美德 (捷克)《大教育论》->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强调教育的自然性, 主张成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亚里士多德 夸美纽斯 1
卢梭 (法国)《爱弥儿》人本性是善的;儿童顺其发展的发展最好,甚至越是远 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康德 (德国)受卢梭的自然主义影响;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为自 身,成为本来的自我,得到自我完善 斐斯泰洛齐 (瑞士)《林哈德与葛笃德》按自然的法则发展天赋力量,智力、德育、体 育一体化 洛克 (英国)《教育漫话》“白板说”;轻视国民教育,主张绅士教育应在家庭实施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传统教育学的代表;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传统教育教师中心、 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杜威 现代教育的代言人;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 改造。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兴趣出发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派 克鲁普斯卡娅 《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以马克思主义写的最早的) 加里宁 《论共产主义教育》 马卡连柯 《论共产主义教育》《教育诗》 凯洛夫 《教育学》(当时的教育部长) 杨贤江=李浩吾 《新教育大纲》(1930)(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陶行知 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核心:生 活教育理论 陈鹤琴 我国现代幼儿教育创始人之一。《家庭教育》;提出“游戏就是工作,工 作就是游戏”的早期教育观念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功能 一、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P20-26:教育与人口、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精神文化
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
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原因是 生产力;直接因素是 政治经济制度。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第4节 学校教育制度 P30
义务教育发源于德国
马丁·路德=>国民教育之父
我国: 1982 年 12 月 第五届全国人大:=>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1986 年 4 月
第六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006 年 6 月 第十届全国人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改并通过, 标志着
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
第二章 中学课程课程理论流派
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杜威)、社会中心课程论(早起代表:康茨、拉格; 20 世纪 50 年代后:布拉梅尔德)
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1.目标价值取向:“现代评价理论之父”泰勒和他学生布鲁姆
第三章 中学教学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的本质)
第六节 教学组织形式 P83
班级授课制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中首先提出;特征:班、课、时 我国班级授课始于清代同治元年(1862)京师同文馆 贝尔-兰卡斯 英国 贝尔 “导生”去教年幼的或学习差的学生 特制/导生制 兰卡斯特 道尔顿中学 学生自学,独立作业,有疑难问老师 道尔顿制 美国 文纳特卡制 美国 华虚朋 个别教学(学生自学知识、技能) +团体活动(集会、开商店、自治会等) 分组教学 二战以后,欧美各国 特朗普制 美国 劳伊德·特朗普 灵活的课程表 小队教学 若干互补的教师合作教学 合作学习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 捷克
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
感受性 韦伯定律艾宾浩斯 遗忘曲线
学习动机理论
联结主义心理学家 阿特金森 韦纳 班杜拉(美国) 马斯洛(美国) 外部刺激、条件反射;+正强化,-负强化 力求成功;避免失败 四种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机遇或运气 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是否能胜任任务的判断与评价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 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强化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 自我效能感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
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P 115 5.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引导学生面对成功或满意的结果时:稳定的内部的归因
3
引导经常失败的学生:不稳定的、内部的、可控制的归因
学习迁移理论
沃尔夫 桑代克 贾德 官能心理学为基础;关键不在训练内容,而在训练形式 一种学习与另一种学习有相同的因素;后来伍德沃斯发展 “水下击靶”实验;概括-->产生迁移 格式塔心理学家 苛勒“小鸡觅食”;顿悟是学习迁移的决定因素“猩猩” 奥苏伯尔 US 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为迁移而教 安德森 先后两项技能间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 反省认知技能的缺陷-->迁移 形式训练说 相同要素说 经验类化理论 关系转换理论 认知结构迁移 产生式迁移 策略性知识的 反省认知迁移
学习策略的分类及特点
P121
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 为了保持信息而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 记忆术:位置记忆、首字联词记忆、谐音联想、形象化、寻找信息间联系 充分利用背景知识 精细加工策略 记笔记 自我提问 生成性学习(划线、摘要、做注释、写提要、标题目) 列提纲 利用图形 组织策略 利用表格 概括与归纳 元认知策略 (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认知,其本质是对当前认知活动的调节) 计划策略 监控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 努力和心境管 理策略 环境设置策略 工具利用策略 社会性人力资 源的利用策略 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产生待回答问题,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对学习过程进行及时调整:(1)领会监控 (2)集中监控 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激发内在动机,梳理为了掌握而学习的信念,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调节 成败的标准,正确认识成败的原因,自我奖励 空间范围,室内布置,用具摆放等因素 参考资料,工具书,图书馆,广播电视,电脑与网络 老师的帮助,同学间的合作与讨论, 资源管理策略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的类型
P127
分类标准 学习水平 加涅 连锁学习 信号 刺激-反应学习(S-R) 连锁学习 言语联想学习 4
概念学习 具体概念的学习 定义概念的学习 辨别学习 规则学习 解决问题的学习 言语信息的学习 智慧技能的学习 学习结果 加涅 认知策略的学习 态度的学习 运动技能的学习 教育目标 布卢姆 认知、情感、动作 我心理学家根据学习活动的内容和结果分为技能的学习,知识的学习和行为规范 的学习 国 接受学习 根据学习的进行方式 发现学习 二维分类法 奥苏伯尔 根据学习内容以及与学 意义学习 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 机械学习 主要的学习理论
P127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人本主义 建构主义 俄国 巴甫洛夫 条件反射;保持与消退、分化与泛化 美国 桑代克 联接学说(刺激-反应联结);1、准备率,2、练习律, 3、效果率(老师尽量使学生获得感到满意的学习结果) 尝试-错误理论:饿猫“迷笼”实验 美国 斯金纳 白鼠“迷箱”实验;操作性条件反射;正强化,负强化 美国 班杜拉 儿童-模仿;直接强化,代替强化,自我强化 苛勒/考夫卡/ 韦特格式塔心理学家/顿悟说: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学习的实默 质->构造完型;刺激与反应之间不是直接的,意识-中介 托尔曼 认知目的论;学习有目的性,认知性 认知-结构学习论 学习观:学习的实质->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获得、转化、评 价三个过程 美国 布鲁纳 教学观: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基本原则:动机、结构、程序、强化原则 美国 奥苏伯尔 有意义接受学习论、认知同化、先行组织策略 信息加工学习论 学习八阶段:动机、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括、操 加涅 作、反馈 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康布斯 教学模式:自由学习、开放课堂、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 马斯洛 学习不能外铄,只能靠自发 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必须设法改变他们的知觉和信 念。针对学生的情感需求,使他们能在认知和情感方面均衡康布斯 发展,从而培养健全人格。 罗杰斯 教育目标:培养适应变化、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学生中心模式、学习观、自由学习原则 冯·格拉塞斯菲尔在皮亚杰的基础上建立 德/ 斯特菲 1、 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起来的,建构通过新旧经 激进建构主义 验的互相作用实现 5
2、 认知的机能是适应自己的认知世界 鲍尔斯菲尔德/ 库维果斯基的理论为基础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伯 把学习看成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的过程,但它更 关心这一建构过程中的社会的一面 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文化主义取向 信息加工建构主义 心理活动与一定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背景紧密联系 外部信息与已有知识之间存在双向的、反复的相互作用 斯皮诺-温和建构 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学生观:完全否认心灵白板说,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学习观: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支架式教学(脚手架) 第五章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认知风格的差异
场独立型 & 场依存型—美国、威特金沉思型 & 冲动型 辐合型 & 发散型 —吉尔福特
认知发展理论
P151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三种机能: 同化 顺化 平衡化 认知四个阶段 适应机能;信息系-纳入-已有认知结构,构成新的知识系统 同化于己 适应机能;人在适应外部环境过程中改变自身认知结构顺化于物 不是静止状态,是一种运动过程 感知运动阶段 0-2 岁 前运算阶段 2-7 岁 能运用思维但常常不合逻辑 知觉集中倾向/不可逆性/自我中 心主义 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 思维具体性/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去自我中心 形式运算阶段 11-成年 假设演绎推理/命题推理/组合推理 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 突出强调语言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最近发展区:儿童独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经他人指导帮助后所能达到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