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建筑工程项目解决方法施工质量创优策划书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部审核,总工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模板拆除。

2)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不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部分的模板;自上而下,支架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等原则。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碰。拆除困难时可用橇杠从底部轻微橇动,不得硬撬,保证砼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

(3) 满堂架搭设

根据施工部署地上结构均使用钢管扣件式脚手架。 搭设原则:

a、所有结构采用钢管架,所有模板主楞采用双直径48mm×3.0钢管(纯地下室局部采用几字梁,主要用在主梁次背楞)。

b、对于扣件式脚手架梁两侧立杆间距可适当调整,与梁底横杆双扣件连接。每道梁下需按要求设置承重立杆。

c、满堂架

钢管: Φ48*3.0 壁厚不得小于3.0-0.025mm

构造要求:模板支撑架底层纵、横向水平杆作为扫地杆,距地面高度应小于或等于350mm,立杆底部应设置可调底座或固定底座;立杆上端包括可调螺杆伸出顶层水平杆的长度不得大于0.7m。

(4) 模板拆除要求 a、 拆除模板的总体要求

1)拆除任何部位模板之前,必须先向项目经理部提出拆模申请,经工程部、技术部审核,总工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模板拆除。

2)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不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部分的模板;自上而下,支架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等原则。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碰。

3)梁、板模板为15mm厚多层板,现场装拆时人工传递,拆除时严禁碰撞晚拆支撑。 4)后浇带处混凝土模板要求在混凝土浇筑后保留一块板不拆除,直至浇注后浇带混凝土后方可拆除此处模板。

5)梁侧模、板底模等模板,使用后有变形等损伤的要及时进行修补。 6)支撑件和连接件应逐渐拆卸,模板拆除时,不得损伤混凝土。 7)拆下的模板和配件均应分类堆放整齐,严禁随意丢弃配件。

8)模板工程作业组织,应遵循支模与拆模统由一个作业班组执行作业。其好处是,支模就考虑拆模的方便与安全,拆模时人员熟知,依照拆摸关键点位,对拆模进度、安

''

全、模板及配件的保护都有利。

b、 梁、板模板拆模 1)拆模条件

a)水平构件底模拆除时混凝土的强度要求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m)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2 板 >2、≤8 >8 梁 悬挑构件 预应力梁 ≤8 >8 - - ≥50 ≥75 ≥100 ≥75 ≥100 ≥100 ≥90且预应力钢筋张拉完毕后 b)梁侧模板拆除时,保证混凝土墙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现场以手指略用力压,砼表面无指痕后,预埋件或外露钢筋插铁不因拆模碰扰而松动,方可开始拆除。

2)工艺流程

拆除支架部分水平拉杆和剪刀撑→拆除侧模板→下调楼板支柱→使模板下降→分段分片拆除楼板模板→木龙骨及支柱→拆除梁底模板及支撑系统

3)工艺要点

拆除支架部分水平拉杆和剪刀撑,以便作业。而后拆除梁侧模板上的水平钢管及斜支撑,轻撬梁侧模板,使之与混凝土表面脱离。

梁、板底模拆除时,先下调支撑立杆的顶托螺杆或拆除立杆顶第一道扣件,再轻撬模板下的龙骨,使龙骨与模板分离,或用木锤轻击,拆下第一块,然后逐块逐段拆除。每块模板拆下时,用人工托扶放于地上,严禁模板自由坠落于地面。

拆除跨度较大的梁底模板时,应从跨中开始下调立杆顶托,然后向两端逐根下凋,拆除粱底模立杆时,亦从跨中向两端作业。

用钩子或扁铲撬棍将未拆下的模板撬下,等模板全部落下之后,再集中运出并堆放指定地点,分规格码放好。

C、柱、墙模板的拆除 1)柱模板拆除 a)拆模条件

''

当砼达到1.2Mpa,开始拆模;即当模拆除时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现场以手指略用力压,砼表面无痕迹后,方可拆模。 b)工艺流程

拆除拉扦或斜撑→自上而下拆除柱箍→拆除部分竖肋→拆除模板及配件运输维护。 c)工艺要点

柱模板拆除时,要从上口向外侧轻击和轻撬,使摸板松动,要适当加设临时支撑。以防柱子模板倾倒伤人。

先将柱模连接用的对拉螺栓松开,使柱模间分离,再使柱模与砼墙面分离。 将柱模轻放到地面,清灰,以备再周转。 2)墙模板拆除 a)拆模条件

在常温条件下墙体混凝土强度必须达1.2Mpa,并保证墙体混凝土不缺棱掉角、穿墙螺杆能顺利拆卸为宜。

b)工艺要点

拆模的流向为先浇先拆,后浇后拆,与施工流水方向一致,拆除模板的顺序与安装模板正好相反。拆除木模板时,先松开山型卡取下钢管,再拆下穿墙螺杆,使模板完全脱离混凝土墙面。 当局部有吸附或粘结时,可在模板下口橇模点用橇棍橇动,但不得在墙上口晃动或用大锤砸模板,拆下的配件应清点后放入工具箱内,备周转使用。

阴角模拆除:角模的两面都是混凝土墙面,被混凝土握裹,吸附力较大,因此拆除可能有时遇到困难。需先将模板外表的混凝土剔除,然后用小锤敲高出部分的角模,使模板脱出,千万不可因拆除困难,用大锤砸角模,造成破坏,影响表面观感。

5.1.6 钢筋工程 5.1.6.1 基本要求

(1)钢筋的级别、种类和直径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当需要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

(2)钢筋进场时应严把钢筋进场关。钢筋材质证明随钢筋进场而进场,材质证明上必须注明钢筋进场时间、进场数量、炉批号、原材编号、经办人。进场时应对每批钢筋进行全数外观检查,检查内容为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

(3)钢筋进场后应按试验规定抽样进行复试,复试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且见证取样数必须≥总试验数的30%。复试结果必须经总包、监理审查批准后,方准投入工程使用。其组批原则、取样规定及复试内容按照《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3)附录A中执行。其中组批原则同牌号、同规格、同冶炼方法而不同炉号组成混合批的钢筋≤60t可作为一批,但每炉号含碳量之差应≤0.02%、含锰量之差应≤0.15%。

(4)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涉及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如下规定: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屈服强度实测值与钢筋的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5)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应对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它专向检验。

(6)钢筋半成品加工、连接接头和绑扎质量,必须坚持自检、互检和专业检查验收,隐蔽工程验收。

(7)钢材管理应有入库、出库台账。钢材应按批,分钢种、品种、直径、外型妥善堆放,每垛钢材应有标识牌,写明钢材产地、规格、品种、数量、复试报告单编号,注明合格或不合格。

钢筋现场堆放

(8)钢筋半成品加工工艺设备和操作方法符合规程要求,专业工种人员均经过技术培训,特殊工种均持岗位资格证书上岗。

(9)现场钢材和钢筋半成品堆放保管工作规范,标识清晰。 5.1.6.2 钢筋制作

(1)钢筋的切断

a、钢筋采用钢筋切断机进行切断加工,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长短搭配,统筹排料;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短头,减少损耗。

b、断料时在工作台上标出尺寸刻度线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的挡板。保证钢筋长度

''

准确。

c、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有严重的弯头、裂纹等必须切除。 d、钢筋的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 (2)钢筋加工

a、控制钢筋下料成型。为保证下料和成型尺寸准确,现场技术人员要进行专项交底,并在加工场地派驻专人,对钢筋加工成型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同时加工好的钢筋运至现场后,还要再次严选,有效控制下料成型质量。

b、钢筋调直宜采用机械调直。

c、钢筋末端弯钩,其弯弧内直径D及平直段长度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的规定。

d、箍筋平面无翘曲、扭曲变形,四角在同一平面。保证弯钩135度,平直段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d的10倍(不宜大于10d+10mm,避免浪费),且两个弯钩平直段相互平行。

箍筋弯钩平整不扭翘 箍筋135弯钩平直长度10d

e、钢筋加工施工时应根据钢筋直径、弯钩角度、弧内直径、平直段长度现场划线、并采用不同直径的轴心弯心模具,不同的扳手(手工加工)进行加工质量控制。并采用定型的模具检查箍筋的加工质量。

0

建筑工程项目解决方法施工质量创优策划书 - 图文

''部审核,总工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模板拆除。2)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不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部分的模板;自上而下,支架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等原则。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碰。拆除困难时可用橇杠从底部轻微橇动,不得硬撬,保证砼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3)满堂架搭设根据施工部署地上结构均使用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搭设原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16zq7ny7y5nrap1rg1l036aw5tvqk00xm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