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如何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设计水平(提纲)
余映潮 2011-7-4
第一部分:阅读教学设计的五个“懂得”
第一, 懂得确保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是“用课文教”。
中学语文教材,是文质兼美的语言精品,是美丽而博大的知识海洋,蕴藏着精粹的知识宝藏。而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
一位连教材、课文都无法进行独立阅读、欣赏的语文教师,是一定设计不出有训练价值的语文课的。
第二,懂得语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的任务是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语文知识的积累。 积累,就是打好基础,丰厚底子。
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约20次直接提到“积累”一词,其中关于语言积累的说法也多次出现。高中课标的力度更大一些,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积累优秀散文中的名言佳句,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学素养,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由此可见国家对中学语文“积累”教育的重视。
第三,懂得语文教学更加重要的任务是形成、提升学生终身受用的阅读与表达能力。 一个人的终身受用的阅读与表达能力,主要是在课堂训练中培养出来的。
就课文教学而言,大面积上的教学中,无数的话题与无数的讨论只是集中在“教懂”二字上,我们几乎不研究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能力。
不少的老师教了许多年的书,还不清楚到底应该训练学生哪些方面的阅读能力。 其实,“教懂”课文不是目的,培养与训练能力才是目的。 文章是教不完的,一个人有了阅读能力,才能解读无数的文章。
第四,懂得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 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课标中,“实践”一词一共出现了40次。
频率之高,次数之多,表现出一种超乎寻常的强调,突现了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要。 让学生在大量、广泛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是课标的核心理念之一。
第五,懂得语文教师要有教学技术,要用艺术的教学设计优化课堂读写教学。 创意优美、角度新颖、细节生动、手法巧妙、激趣益情、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设计技巧与教学技巧就是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具有美感、富有情味、因势而异、省时高效的高层次教学技术。
第二部分:阅读教学设计的五个“讲究”
1.教学创意讲究“新”
事物的“新”主要体现在“角度”二字之上。因为“角度”好,“角度”与众不同,便有了个性,于是就叫做“创意”。
“角度”这东西,不经过“山重水复”的跋涉,是看不到它的;不达到“千呼万唤”的地步,它是不出来的。为了它,必须付出时间,必须耗费心力。
2.教学创意讲究“简”
繁难的教学不便深入,艰深的教学设想不好展开,可能都不是好的“创意”。好的“创意”能够让人一眼看出它的简便易行,能够让人一下子感觉到它的逐层推进,于是它就“可用”、“有用”。“创意”离开了“简明有用”几个字,可能只是“畅想”。
由于教学创意讲究“简”,于是思路便很清晰,步骤便很简单;从浅层意义看,非常便于教师操作。
而实际上,追求教学过程的“简”,是真正地把握了教学的真谛——训练的形式很扎实,训练的目标很集中,同时又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历练。
3.教学创意讲究“实”
所谓“实”,就是在课堂上老老实实地进行语文教学,在教学中实实在在地开展活动,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习语文、得到训练。
所谓“实”,就是实在地充分地发挥教材的教育教学作用,实在地有效地把学生带到课文之中,脚踏实地地进行阅读分析,进行课文欣赏。
讲究课堂教学的“实”,与教师的理念、手法都有关联。教师要少用一点通俗手法,少搞一些花架子,少站在自己的本位上进行教学设计。
4.教学创意讲究“活”
所谓“活”,就是教学思路灵动,教学方式灵活,教学过程详略有致,课堂氛围有动有静,教学细节生动,教师能够适当地运用一点诗意的教学手法。
5.教学创意讲究“雅”
阅读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讲究文趣,讲究雅趣,讲究情趣,讲究理趣。 阅读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要充满语文的味道,要有文学的味道。 阅读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要充分表现教师的能力,教学要得体要得法。
第三部分:阅读教学设计的五种“境界”
(一)精细研读教材,充分利用课文
教师必须有深厚的精读功力。对于教材,我们必须精读、深读、细读,领会、赏析、体味,从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铺面,进行品评欣赏,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对于课文,要花时间、动脑筋地读。要把理解、分析、品评、鉴赏的眼光深入到课文的深处,对每一篇课文,我们都要细细地咀嚼,都要深深地钻研,力求发现其深刻奇美之处。有一定深度的赏析与品味,会使文章的文字学的、语言学的、文章学的、美学的、哲学的、社会学的等方面精美的手法、丰美的意蕴,都显现于你的面前;这些“独特的发现”正是具备功力和思维灵活的表现。实施课堂教学之
前如果能有有心得的“精读”,教师对教学内容便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便能深入浅出、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二)关注语言教学,突现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从阅读教学的角度讲,指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教学,即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思中的语言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学用、语言的品析与鉴赏的教学。
语言教学天然地存在于几乎每一节语文课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是一种工具的授与,是一种技能的培养,也是一种人
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语言教学。 (三)创新设计艺术,深入课文文本 不少的课进入不了课文,深入不了课文。
可以说,那种所谓的很生动、很活泼、很热闹而难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阅读课,还不如传统中的讲析课。
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阅读学习的基本要求: 第一点, 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 时时提醒自己充分利用课文的教育教学价值。 第二点: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研读。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有自己喜爱的课文研读方法。 (四) 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
所谓“学生活动”,是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占有时间、进行有形式也有内容的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智能、训练思维的操作演练。
积累,是人生的永恒课题之一,自古便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警言在告诫着我们。在教育上,失去了积累,就失去了高素质人才的出现。在语文教育中,不注重积累,学生的语文仓库就会贫乏,学生的语言泉流就会干涸。中学语文教育中,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需要我们重视,那就是“积累”。充足的语文积累,有利于每个中学生的一生;科学的积累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性格、心智、思维方式、学习方法乃至世界观
(五)提炼表达规律,运用表达规律
“提炼”,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从事物中进行提取,含有筛选提纯、聚集精华的意味;一是对事物、现象进行归纳,含有小结经验、发现规律的意味。
提炼表达规律,运用表达规律,就是从读写结合的角度体味、发现、概括语言的表达规律,从而更好地、更深入地、多方面、多角度的充分利用课文。
语言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