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6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壳表面形态课后达标检测湘
教版
一、选择题
(2018·天津河××区模拟)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地质历史上生物、构造及其活动情况。下图为某地质勘探队员绘制的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据图完成1~2题。
1.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的地质时期是( ) A.古生代前期
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 C.新生代后期
D.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处岩石没有生物化石,为变质岩 B.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 C.丙处岩石由岩浆上升冷凝而形成 D.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解析:第1题,图中断层切断了含有恐龙化石的岩层,但未切断含有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的岩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于这两个岩层之间,即中生代和新生代之间。第2题,甲处岩层侵入沉积岩层中,为侵入型岩浆岩;乙下面的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的
2019年
岩层)表面有被侵蚀的痕迹,说明在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丙处岩石形成于侵入岩周围,属于变质岩;丁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属于沉积岩,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1.D 2.B
(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清源山位于福建省××市区北郊,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属于花岗岩地貌。景区内地势地伏,奇石众多,素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据此完成下题。
3.清源山上奇石的岩石类型属于下图中的( ) A.① C.③
B.② D.④
解析:选C。由材料可知,该地的岩石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由岩浆侵入岩层冷却凝固而成的。图中②喷出地表形成①,则②为岩浆,①为喷出岩,③是由②侵入岩层冷却凝固形成的,应该为花岗岩,故C正确。
(2016·高考天津卷)在××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据此回答4~5题。
4.上图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B.由西向东倾斜 D.由北向南倾斜
5.该地区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2019年
D.地壳阶段性下沉
解析:第4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古海岸线集中分布在天津南部并向东南方向推进,由此可以判定东南部地区地势较低,沉积作用明显,故C项正确。第5题,图中信息表明海岸线总体持续向东南方向推进,海面下降;题干、文字材料表明作为海岸线标志的贝壳堤需在海边经较长时期的堆积才能形成,由此可以判定海平面是间歇性下降,故A项正确。如果是气候持续变暖或地壳阶段性下沉,则海岸线会向陆地方向推进,故B、D项错误。如果海滨泥沙不断淤积,海岸线会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不会形成海岸线的标志——贝壳堤,故C项错误。
答案:4.C 5.A
(2018·湖南师大附中模拟)读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图1)、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图2)和花岗岩地貌景观照片(图3),完成6~7题。
6.图1中甲、乙之间区域( ) A.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地 B.岩层向下弯曲
C.可能存在石油、天然气 D.肯定不存在生物化石
7.图3为甲地照片,该景观的岩石类型最有可能为图2中的( ) A.a C.c
B.b D.d
解析:第6题,根据甲、乙之间区域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判断,该区域地质构造为岩层向上拱起的背斜,但该区域有河流流经,应为河谷,A、B错;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C对;根据图示信息无法判断甲、乙之间区域是否存在化石,D错。第7题,根据图2中有三个箭头指向d判断d为岩浆,c为岩浆岩,则a、b为沉积
2019年
岩或变质岩;图3中花岗岩为岩浆岩。
答案:6.C 7.C
(2018·南昌联考)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完成8~9题。 8.关于图中四地地貌成因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向斜谷地 乙—背斜山地 B.甲—向斜谷地 乙—向斜山地 C.丙—向斜平原 丁—背斜山地 D.丙—背斜平原 丁—向斜山地
9.图中有可能形成溶洞和发现恐龙化石的岩层分别是( ) A.①和② C.③和④
B.②和③ D.④和⑤
解析:第8题,甲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地表表现为中间低,两侧高,所以甲地为向斜谷地;乙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地表海拔较高,崎岖不平,所以乙处为向斜山地;丙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地表平坦广阔,所以丙处为向斜平原;丁处地下为明显的断层构造,在地表上表现为崎岖的山地,故该地为断块山。第9题,溶洞常形成在地下,内部往往有大量的地下水汇集,故适合溶洞发育的地质构造为向斜结构,③(石灰岩层)岩层断裂发育明显,渗水性强,符合溶洞形成条件;恐龙化石往往形成于年代相对久远(中生代)的沉积岩中,图中的⑤(砂岩)形成年代较晚,不符合恐龙化石形成条件,④(页岩)内部分层明显,适合恐龙化石的保存。
答案:8.B 9.C
(2018·新乡调研)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我国珠江口庙湾岛上的花岗岩风化坑极为典型,它多出现在裸露的巨大砾石顶部及平坦或
2019年
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研究者在凹坑内发现岩石的长石经外力作用,其钙、钾等元素流失,并向黏土矿物转化。图1示意风化坑剖面,图2示意地壳物质循环。据此完成10~12题。
10.岩石按成因分类,庙湾岛的风化坑属于图2所示的( ) A.①类岩石 C.③类岩石
B.②类岩石 D.④类岩石
11.形成庙湾岛风化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物理风化 C.流水侵蚀
B.化学风化 D.海浪侵蚀
12.在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易形成风化坑的主要原因是( ) A.有利于潮水涨落,加速海浪侵蚀 B.有利于凹坑积水,促进化学风化 C.有利于风化物迁移,增强流水侵蚀 D.有利于吸收太阳辐射,加快物理风化
解析:第10题,根据材料可知,庙湾岛上的风化坑岩石是花岗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依据图2判断,①为侵入型岩浆岩,②为喷出型岩浆岩,③为沉积岩,④为变质岩。第11题,根据风化坑的概念可知,其是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再根据材料中提到的化学元素流失及矿物类型的转化可以判断,该风化坑的形成主要是化学风化作用的结果。第12题,由图1可知,坑口是有水渍线的,且由风化坑概念可知,风化坑是积水风化作用的结果,因此在风化坑的形成过程中必须有积水,而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有利于在坑内保存积水。
答案:10.A 11.B 12.B
(2018·九江模拟)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6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壳表面形态课后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