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社区历史小调查——学习与探究之二》教学设计1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 12课 社区历史小调查 ――学习与探究之二

〖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

从历史课要贴近社会、关注现实的新课程理念出发,培养学生探索、搜集、 调查和分析 与自己切身相关的社会人文现象的能力。通过对社区历史, 特别是对姓氏、 籍贯、移民等这 些与深圳城市特色相关问题的调查, 形成对社区历史渊源、 文化特色、 发展方向等方面的探 究、分析、展望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初步形成学生利用各种途径调查、 收集、整理、研究社会历史资料的学习方 法,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探究社会问题的技能和强化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并在调查 探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解决现实问题的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土 ( 社区 )历史文化现象的了解, 培养学生不但要爱国同时也要爱乡、 爱家的观 念;通过对深圳特区历史的探究, 树立理性、 科学地看待移民文化的学术精神, 认同形成“来 自全国各地的开拓者共创深圳特区繁荣” 的观念; 在社区的调查行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 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品质。

〖活动准备〗

1?按班级同学姓氏或籍贯分组,查阅整理各姓氏源流及历史人文资料; 2 ?调查班级同学籍贯地的分布及迁居深圳的原因、职业分布等;

3 ?了解比较中国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移民的原因、流向、特点; 将上述调查结果整理成可供演示的文本材料。

( 以上活动准备由学生在课外完成 )

〖活动过程〗

1 ?导入

放映反映客家人历史文化的录像片 (或幻灯片 ) ,以客家人举族南迁的史实和开拓进取的 精神,引出本活动的主题:

社区“姓氏、籍贯、移民”情况的调查 2 ?展示有关姓氏源流的调查成果 学生活动

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 分组介绍班级同学各自姓氏的历史人文情况 (来历、 迁徙、 分布、 家

族名人、籍贯地等 )

教师活动

对学生展示的资料进行质疑 ( 可鼓励同学一同质疑 ) 、归纳、评价。 3 ?讨论姓氏文化对生活的影响

学生活动 谈对家族、血缘、祖籍地的看法和感受,以切身的事例说明姓氏文化对生活的影响,

表达对自己姓氏、家族的感情。

教师活动 引导并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

4?了解统计班级同学的籍贯地分布情况及迁居深圳的原因 学生活动

将班级同学的籍贯地分布情况及移居深圳的原因进行分类、 统计,并根据统计情况与中 国历次大移民的情况进行对比,再得出结论性的评述。

(此活动环节可考虑邀请学生家长谈他们移民深圳的原因和在深圳创业的历史

教师活动 协助、指导学生的统计,并根据上述活动的内容,发掘出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熟悉的, 可供深入、扩展的探究性学习课题。

5 ?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开发出新的探究性课题 课题探究方向:

深圳“新客家”现象一一深圳新移民祖籍地的人文特征、新移民的社区活动、行业经营 情况及未来发展等。

6 ?交流调查研究方法、落实课题的承担任务

学生活动

有调查经验的同学谈自己调查研究的方法及调查过程中是如何团结、协作克服困难的。 教师活动 归纳、 完善学生调查研究的方法, 赞扬在调查过程中团结、 协作克服困难的精神并强调 这种精神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将上述调查研究的方法和精神运用于新的探究性课题中。 〖活动拓展〗

师生共同创建“新客家”专题学习网站。 网站建设宗旨:以对姓氏、籍贯、移民等文化现象的探究性学习为契机,以深圳这个移 民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为背景, 让学生在网络的环境下, 从客家人文历史的发源、 改革开放后 深圳“新客家” 移民浪潮的出现、 新老客家共创特区繁荣, 以及移民文化的发展趋向等方面, 来整合各学科知识和社会文化资源,为学生探究、 关注、展望本土文化的过去、 现在和将来 构筑交互性学习的平台, 加强学生课堂联系现实的问题意识, 从而达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养 成学生积极投身社会生活、亲身体验实践过程,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分析、富有情感 的学习方式。

〖教学活动过程实录〗

班级: 时间:

师:先给大家看一样东西 ( 出示钟氏灯笼 ) ,你们知道这是谁家的灯笼吗? 生:是钟同学家的!

师:为什么? 答:因为灯笼上有钟姓,我们班姓钟的只有钟同学。 师:看来我问得太简单了。不过简单之中,却有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们作为社会 人都有一个符号――姓氏。 姓氏包含了许多历史的信息, 姓名不但能区别不同的个体, 而且 还能区别人的血缘、家族,甚至是生活地域。

前一段时间, 为了了解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对各自的姓氏源流和籍贯地等作了一些 探究和调查。 现请两位同学给我们展示他们的调查研究成果好不好? 们的介绍后,你们可以向他们提出质疑。

张姓同学:大家好。很荣幸在这里介绍我的张姓。张是左右结构的汉字, “弓”旁。相 传黄帝的第五子――挥, 发明了真正意义上的弓箭, 于是黄帝便命挥为督造弓箭的 “弓长”,

“弓长”合在一起便是“张”,这就是张姓的来历。可以自豪地说一一我们是中国最早发明 家的后代! 弓箭的发明, 是工具进步的一大飞跃, 请大家看看我祖先的高科技产品――各式 各样的弓箭。张氏的“郡望”是一一清河,所以有“天下张氏出清河”之说。祠堂号“百忍 堂”,说明了张氏祖先希望后代凡事要忍,以和为贵。张氏家族的名人古代有张良、张衡、 张之洞等,现代有张学良,还有我最喜欢的歌星张惠妹等。我们为“张”氏而骄傲!

生:请问:为什么说弓箭的发明是工具进步的一大飞跃? 张:在弓箭发明以前, 人们捕获猎物或和敌人搏斗都是近身的, 但是弓箭的发明大大延 长攻击距离,既减少了伤亡,又提高了效率。所以说是工具进步的革命性飞跃。

生:你在表中把 “张之洞” 列为古代名人, 这是错误的。 他是近代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张:哦!是我搞错了,谢谢你的指正! (师生鼓掌 ) 师:好,接下来有请韩姓同学。

韩姓同学:“张”姓是以职务为姓,而我的姓氏却是以国为姓一一姓“韩”

。(放幻灯片

(生齐答: 好! )听完他

并逐片解说 )我们的家族有许多名人, 如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 汉代名将―― 韩信,唐代文学家一一韩愈。下面请看我祖先的光辉形象。

(放图片)

我的祖籍地在河南新野, 虽然我对那里不熟悉, 但是我还是从我爷爷口中听到许多关于 河南新野的故事。这是“汉议事台” ——我们新野标志性古建筑。 欢迎同学们提出问题。

生:刚刚你讲了新野的“汉议事台” ,能不能讲讲它的来历? 韩:汉议事台就是东汉末年的一些政治家们商议大事的地方。 生:为什么你的姓是以“国”为姓?

韩:因为战国七雄里面有一个韩国, 它是春秋时晋国分成的三个诸侯国其中之一, 那时 的韩国人,大多就以“韩”为姓。

生:《三国演义》中多次提到新野,你能不能讲讲有关新野的故事? 韩:有“火攻博望坡”和“火烧新野” ,是诸葛亮初出茅庐时协助刘备指挥的第一场战 役。

师:通过两位同学对自己姓氏调查的介绍和回答质疑, 增加了我们许多姓氏的知识。 下 面我们

根据上述介绍,归纳出姓氏有哪些来源。

生:“张”是以官职为姓。 生:“韩”姓是以国名为姓。

师: ( 完善修正同学们的归纳,并形成板书 ): 姓氏主要来源:以职业 ( 务)为姓

以地名为姓

师: 姓氏的来源很复杂, 但这是我们最常见的两种。我想问一下, 当决定你姓什么的时 候,你的家长有没有跟你商量?生:不商量!一般来说,姓氏是事先注定的,也就是说你还 没有出生,就注定了要跟父母姓。

师:这是为什么? 生:是血缘的关系。

师:那么,你热爱你的姓氏吗? 生:热爱!因为这是家族和血缘的标志。

师:我们现在用一个包含你姓氏的成语, 来表达对自己姓氏的热爱, 好吗? ( 众生:好!) 钟同学: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就是说钟氏一个个都是正直、刚强的英雄好汉。

李同学: 张冠李戴。 不要把张的帽子戴到李的头上去了, 就是说我们李家的人做事是有 规有矩的。

王: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师:你姓“王”还是姓“寇”?

王:当然姓“王” ,“王”是尊贵的象征。

师:“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是一种旧的历史观点,但是“寇”姓历史上也出过名人, 谁能说出其中一个?

生:寇准,是北宋时期的爱国将领。

雷同学:“如雷贯耳” “春雷滚滚” “雷声震天” 。

师:啊!我差点要捂耳朵了, “雷”姓是小姓,但声音却很响,有什么含义? 生:雷声催人奋进,提醒我们不但要努力学习,还要出人头地,声名远扬。 师:好!你人小志气大。在实际行动中可千万不要“雷声大,雨点小”哦。

( 众笑 )

林同学:不管你姓“雷”也好,姓“钟”也好,所有的姓氏都包含在我的“林林总总” 之中。我们林姓包容性强、目光远大,比如有“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一一林则徐。

师:大家不但用成语表达了对自己姓氏的热爱之情,又从中演绎出对自己激励的含义, 这很好! 树有根,水有源, 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和启示, 我们有什么理 由不热爱自己的姓氏呢?

姓氏时刻伴随着我们的生活, 由此产生的姓氏文化又影响我们的生活, 己切身经历和体会,谈谈姓氏文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大家能不能以自

陈同学:我们老家的村子只有“陈” “杨”两个大姓,所以在学校里同学们不是姓“陈” 就是姓“杨” 。后来来了一个姓“黄”的插班生。因为只有他一个人姓“黄”

,又是外地人,

所以大家都歧视他,经常捉弄、嘲笑他。 老师知道了这个情况后,就跟我们讲了黄继光的英 雄事迹,还说这位姓“黄”的同学说不定与黄继光有血缘关系呢。 从这以后大家对这位姓 “黄” 的同学都很敬佩,说他是黄继光的后代。

师:看来那位 “黄” 姓的同学是沾了家族名人的光咯。在乡村大姓歧视小姓的现象确实 存在,这种狭隘的姓氏观念, 是我们要摒弃的。所幸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 这种现象是越来 越少了。在我们深圳,就不存在这种现象,这说明了开放地区的文化包容性。

方同学: 小学时我从老家转学到深圳, 在新学校我一个同学都不认识, 刚好班上有位同 学和我同姓“方” ,她就很主动地跟我聊天,就好像老朋友一样。

师: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碰到一个同姓的人,特别容易沟通,这也是常见现象。这表 明了中国人有较强的宗族观念。

林同学:我妈妈单位有个年轻人,他姓“卞” ,就是“下”字上面加一点,因为我妈妈 单位就他一个年轻人,而且就他一个姓“卞” ,因此大家就叫他小“卞” 。叫的人无意,听的 人有心,常弄得小卞非常难堪,最后只好求大家别叫他小卞

(便)了。 (众笑 )

郑同学:我父亲厂里有个姓“康”的师傅,我们经常叫他“康师傅方便面”呢。 师:看来姓氏有时会带来一点小麻烦。

郑同学:我觉得我们姓“郑”是最吃香的,比如,副班长或副厂长,如果他姓“郑”的 话,大家就会叫他“正”班长, “正”厂长。

师:这是占了姓氏的便宜。

钟同学:姓很重要,有时同班同学同名不同姓,如果叫“小华”两个都会应你,所以必 须加上一个姓,才分得开。

王同学: 我看过一些民俗资料,说过去女子在嫁人之后,不能用自己的名字,只能在自 己的姓前面加上丈夫的姓,称之为“某某氏” 。假如这个女子姓“洪” ,她丈夫姓“希” ,大 家想想,她应该叫什么?

生齐说:希洪氏 (西红柿 )。 (笑) 师:这个例子很有趣。

沈同学:大家都知道我姓“沈” ,总喜欢把我与笑星沈殿霞相提并论。沈殿霞虽然在香 港大紫大红,可是她的体形怎么可以和我的苗条身材比呢?

(众笑 )何况我们沈家的名人还不

(掌声。)

止沈殿霞一人,比如在明朝就有写《梦溪笔谈》的科学家一一沈括。

师:大家很踊跃地谈了姓氏在我们生活中的有趣现象, 但是姓氏文化是丰富多彩的, 它 对生活的影响要比我们刚刚说到的深远得多,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继续探 究。

讲到姓氏就难免要涉及与姓氏有关的概念――“郡望”和“籍贯” ,比如开始时“张” 姓同学就说张氏的“郡望” (姓氏起源地 )是在?

《社区历史小调查——学习与探究之二》教学设计1

第12课社区历史小调查――学习与探究之二〖活动目标〗知识与能力从历史课要贴近社会、关注现实的新课程理念出发,培养学生探索、搜集、调查和分析与自己切身相关的社会人文现象的能力。通过对社区历史,特别是对姓氏、籍贯、移民等这些与深圳城市特色相关问题的调查,形成对社区历史渊源、文化特色、发展方向等方面的探究、分析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0ugb3ql832r4yi9c8hj79c964hjzq00li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