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基于标准的历史教学设计特点与操作共6页word资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基于标准历史教学设计特点与操作

教学设计是对教什么与如何教一种操作方案,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运用系统方法以及学习理论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相关理论与技术,对参与教学活动诸多要素所进行一种剖析与策划过程。教学设计不等于传统备课。但从目前历史课堂教学来看,不少教师将教学设计等同于备课,造成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历史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教学设计有两种形式,一是传统方式,一是课程改革倡导样式。 1.基于教科书教学设计

这是一种传统教学设计方式,一般遵循“课本―教学目标―教学计划”设计顺序。教师依据教科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然后根据课本内容设计具体教学过程。在这种设计中,教师首先关注是课本,备课或教学设计侧重于课本内容、教学活动等,而不是根据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要求来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往往围绕课本来拟定教学目标,致使教学重在完成既定教学内容。这种设计把教学本身当目,而不是达到目标手段。教学目标成了为教学内容服务工具,是教师个人主观随意设置东西。①国内目前发表或者出版有关历史教学设计案例,大多是基于教科书教学设计。案例中教师虽然能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处理教材”,但设计本身是以教科书为本,“教教科书”观念依然根深蒂固。这一设计样式对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帮助不大。 除了上述问题外,基于教科书教学设计还存在以下一些不足。

艺术性太强。这一设计是以教师对课本理解为中心,强调“吃透教材”,能够表现出教师个人知识见解与驾驭课堂能力。至于为什么这样处理教学重点、难点,均是以教师自我判断为依据。 很难有统一评价规则。根据这一设计方式,一堂课设计与评价,均是以课本内容落实、教学重难点处理、教学方法使用为核心。这样设计与评价方法是一线教学中最常采用方法,它实质是从教师教、从教科书内容掌握立场进行。站在这一角度,教师与评课者多以自我对教科书理解来设计或评价一节课,自然评价方法是众说纷纭,难以有大家共同接受评价规则。 难以有迁移性。我们常常发现,不少教师某一节课教学效果颇佳,他们也想将其中成功经验迁移到其他课堂教学中来,但令人气馁是,这节课“灵丹妙药”改放在其他课设计中往往会失去其有效性。主要原因是,教师某节课成功是站在基于教科书内容立场去设计,对于该节课内容,教师了解历史背景知识越多、花费备课时间越充分,教学设计效果就越好。一旦换成其他教学内容,教师对该部分历史知识了解不透彻,设计时间有限,就会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一般而言,绝大多数历史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均很难抽象出可以供其他教师借鉴经验。 2.基于标准教学设计

课程改革倡导教学设计实质是一种基于课程标准教学设计。课程改革是基于课程标准改革,课标规定目标与内容是课程改革底线,是学生必须达成学习结果。教师教学设计应基于课程标准来进行,教学实施应与课标相关规定保持一致,以利于学习目标完成。基于标准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要以学生“学”为设计出发点,侧重于对学习任务、学习目标与学情等方面剖析,希望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引导、媒体使用、反馈调控、学法指导等策略,实现知识、方法、态度、能力培养。设计核心是力图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为学会学习奠定基础。而传统设计强调双基落实,核心是显性知识掌握;设计以教师为主体,侧重于教法与教学重难点剖析。

基于标准教学设计从传统设计关注具体课本内容、教学方法研究,转变为关注“促进学生学习有效性”教学目标、内容与策略研究。传统设计也强调备学生,但是这种学情剖析侧重于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课本内容,并非真正以学生为主体。

什么是一堂好课?不同教师站在不同视角会有不同认识。从应试角度来说,考试成绩才是硬道理,哪怕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画书死记硬背,只要考得好,这就是好课。从教教科书角度来看,

第 1 页

课本知识点落实与掌握是评价好课标准。从活动教学角度出发,让学生动起来、进行课堂参与是评价好课标准。从教学手段剖析,教师课件制作水平、多媒体使用熟练程度是评价好课标准。所以,“好课”标准没有定论。但是在一定时期,在课程观、教学观一定情况下,评价一堂好课还是有比较固定标准。评价一堂好课离不开具体时代要求。上个世纪,历史教学强调知识传递,评价一堂课优劣标准就是教师“讲”水平。时值课程改革,我们进行是基于标准改革,教学评价指导思想自然是课程标准。根据课标要求,历史课程目标是促使学生发展,转变学生被动学习方式,使学生拥有合格公民应具备基本历史学科素养。这样看来,衡量一堂历史好课主要依据就是:教师教学是否考虑到学生学习与收获、是否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与情感价值观发展、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逆向设计是一种新型教学设计理论。它“是一种先确定学习预期结果,再明确预期结果达到证据,最后设计教学活动以发现证据教学设计模式”。①该理论与模式是由美国著名课程与教学论专家格兰特?威金斯与杰伊?麦克泰提出,他们在《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一书中指出,在教学设计中,应首先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学习预期结果,然后依据具体学习目标与结果,确定预期结果达到证据,最后设计教学活动。

传统设计是根据课本内容进行,目是掌握课本内容,没有考虑以学生为主体,容易造成教学在学生能力发展培养上低效。为了提升教学设计有效性,格兰特?威金斯与杰伊?麦克泰主张采用与传统设计方式相反做法,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然后依据目标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从逻辑上讲,逆向设计从教学目标出发,其设计方式是顺向、合理。之所以说它是“逆向”,是因为它与传统设计方式不同,确定教学目标与学习内容、评价方案与教学计划顺序恰好相反。 逆向设计“强调以清晰学习目标为起点,评价设计先于教学活动设计,指向促进目标达成”。①设计基本程序是: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明确评价标准――依据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设计大体分为三步:确定预期学习目标――如何证明实现了预期目标――围绕目标安排各种教学活动。“逆向教学设计先明确预期结果,再确定预期结果达到证据,把评价设计提到教学活动设计前面,使评价嵌入教学过程,成为诊断与驱动教学工具。这样一来,教学成为发现证据过程,评价不再只是教学结束后终结性检测,两者形成‘教学―评价―教学’螺旋式上升环,不断促进目标达成”。② 教学设计必须思考四个问题:教学设计对象是谁?(学生特征)你想让学生学会什么?(目标)如何最有效地学习学科内容与技能?(教学策略)如何确定学习效果达到程度?(评估过程)这些构成了有效教学设计基本框架。具体到一堂课,教学设计需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第一,本堂课需要实现什么目标?第二,怎样才能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第三,怎样判断教学是否已经达成了目标?基于标准教学设计基本步骤应针对上述三个问题去设计,即上文所说:确定预期学习目标――如何证明学生实现了预期目标――围绕目标安排各种教学活动。其中,教学设计中两个关键步骤是如何准确设计教学目标、如何判断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1.设计恰当教学目标

以往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多喜欢直接确定教学内容或者教学目标,至于为何选择这些内容、确定这些目标,教师很少深入思考。这会造成目标空泛与内容不合实际,导致教学目标只是教案一个摆设,教学容易回归到课本内容讲授上。课本只是用以达到预期目标素材之一,仅对课本进行剖析,容易造成教师只知道教什么,但不知道为什么要教,以及教程度。

基于标准教学设计从课程标准出发,通过分解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来确定教学目标,进而剖析达成教学目标证据,再根据发现证据需要组织教学活动。设计第一步是弄清教学目标,然后寻找实现目标有效方法措施,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使教学各个环节都置于目标控制下。这种设计能促进课程标准在教学中落实,明确教学指向性,使教师不但知道教学内容,还知道为什么要教,以及教学效果,从而保障教学目标达成。教师如何分解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笔者已在《多角度认识教学目标――基于标准历史教学设计要求》③一文中进行了论述,此处不赘。

第 2 页

教学设计是落实教学目标方案设计,其中核心是目标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目标就是学生学习结果,即学生学习目标,描述了一堂课中可以观察到学生表现行为或结果。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出发点与归宿,教学设计要围绕目标进行。

有效历史教学在于提升学生理解力,而理解无法通过教科书内容传递教会学生,教学设计应当指向开发学生智慧。因此,教学目标设计必须遵循“为掌握而学”“为发展而学”要求。教学目标规定了明确教学方向与层次标准,是教师教学活动依据,也规定了学生学,成为学生学习依据。教与学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目标来进行,这才能发挥教学目标导向功能,实现教学有效性。 确定预期教学目标,除了从课程标准出发外,还需要剖析学生特点与需求。剖析学生特点即剖析其认知特点,剖析学生已有与本课相联系知识与技能、问题解决方法,以及生活经验等,剖析学生学习本课存在困难。这需要教师仔细研究学生学习习惯、学习风格、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学习行为,判断这些学习行为是否有助于本阶段课程学习?如果存在不足,那么这些不足之处具体表现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不足?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进行修正?这种帮助是短时期,还是长时期?等等。然后教师根据分解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结合对学生剖析,确定学生学习结果,即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设计关键是依据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生需求出发进行设计。这里最容易为一线教师误解概念就是需求。什么是需求?一般教师理解为由需要而产生要求。但是什么是学生需要?学生需要东西很多,哪些是学生必需呢?如果从一节课出发,学生学习本节课需求是什么呢?这种认识过于笼统,难以在教学中落实,因为学生喜欢东西太多。在教学设计中,学生需求是一个明确概念,即是指学生学习需求,就是学生目前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目标之间差距。 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指在课程标准具体规定与课程目标指导下,教师对达成目标过程中学生学习所需知识、技能等剖析与设计。这要求教师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了解教学活动开始前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已经达到了什么样水平,这是学生掌握新学习任务起点水平;二是要了解教学活动结束后预期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必须达到状态,这种最终学习状态结果就是教学任务、学习目标。

例如,学习“秦统一”内容,如果预期教学目标之一是“了解秦统一历史背景”,教师可以采取从终点目标着手,逐步逆向剖析达到终点目标所需从属知识与技能。

为了达成预期“了解秦统一历史背景”教学目标,需要学生了解一定战国后期秦国强大历史史实,而秦国强大又与商鞅变法有着密切关系。教师采用逆向剖析办法,可以确立如上图所示简图,其中商鞅变法影响与秦国强大之间关系、秦国强大与秦统一背景之间关系就构成学生达成预期目标之间差距,这种差距就是学生学习需求。战国后期秦国强大历史史实是课堂教学实现“了解秦统一历史背景”教学目标铺垫。这样一来,秦国强大历史史实、秦统一历史背景等就成了教学内容,而解决学生达成预期目标之间两层差距则成为教学设计方案核心,需要教师考虑采用哪些有效策略、方法与教学手段、媒体。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一旦拟定清楚,就意味着该部分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也确定下来。

当然,具体教学目标达成可能不止要解决两层差距,也许有三层、四层。如果教师在剖析差距时,发现教学无法解决这种差距,说明教学目标设计过高,需要重新设计。按照上述方式设计教学目标,必须考虑学生需求,从而预设教学方案就有了针对性,有助于教学目标达成。 可见,学习需要剖析是一种差距剖析,其结果是提供尽可能确切可靠与有代表性差距资料与数据。只有当教师心中对教学前与教学后这两种状态差距做到心中有数时,才能确定切合学生实际教学任务与学习目标。这需要教师不断反思:学生学习本节课所必需知识基础是什么?学生现有知识基础如何?还需要补充哪些必需知识?等等。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学习起点行为,才能明确教学目标,有放矢地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怎样进入教学状态,选择何种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2.编制确保教学目标实现测试评价方案

先看一例,某教师在《新航路开辟》一课教学中,设计“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是:

第 3 页

基于标准的历史教学设计特点与操作共6页word资料

基于标准历史教学设计特点与操作教学设计是对教什么与如何教一种操作方案,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运用系统方法以及学习理论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相关理论与技术,对参与教学活动诸多要素所进行一种剖析与策划过程。教学设计不等于传统备课。但从目前历史课堂教学来看,不少教师将教学设计等同于备课,造成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历史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0sg188hz04ddq3430jm4g4gh0kze500yf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