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佛山一模文综历史部分三水区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1、落实“双基”,突出主干,有较好的知识覆盖面和综合性。
本次佛山一模试卷体现了一贯的命题指导思想。试卷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突出了课程标准中主干知识和学科内知识之间的综合,学生答题时既要能从教材上找到相关知识落脚点,又要具有较强的历史时空感和归纳分析能力。如选择题第12、15、16、21题分别涉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趋势、近代民主革命探索道路;第38题涉及到中国从古代自然经济到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第18、21题涉及到西方民主政治古今嬗变;第13、14、20、21、22题涉及到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发展的历史规律。考查知识覆盖面广,对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提升迎考的能力很有帮助。从试卷上可以看出,在考试内容上,三个模块的考察比例相当,从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分期来看,近代史所考内容比重最高,尤其重视社会史和文明史的考查。从本次试题三部分分数比值来看,既保持了与考纲的基本统一。
2、体现新课程理念,创设全新情境,重视考查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学习能力。
试题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材料,形式新颖。主要有文字(除了占主体的现代白话文,还有如第14题竹枝词、如第12题图表和18题曲线图的等材料形式。材料来源广泛,有政府政策和文献中外史学著作,民俗和文艺作品,历史人物和研究者的观点、各时期的时政大事等。这种以情景材料或者原始史料为切入点的命题方式,有助于灵活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史料研习能力、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和探究性学习能力,完全符合新课程背景下考纲对考核目标与要求的定位。
3、考查热点,贴近生活,注重体现史学的现实功能。
俗话说,以史为鉴、习史明智、古为今用,这揭示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师的历史教学不能人为地将历史与现实割裂开来,教学应具有时代性。近年来高考文综卷从不回避对社会热点的考查,既有隐性介入,又有直接热点。这在此次历史试题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卷中所考查知识点涉及当今社会的重大热点和老百姓所关注的问题,体现了历史学科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功能。如:第16题通过分析20世纪历代政府对教育的重视考查社会阶段特征;38题通过GDP变化考查了中国晚清经济史、欧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改革开放,非常好的体现了广东高考小切口大跨度的特征,对后期备考有较大帮助;39题以婚姻家庭的变化考查了学生的主干知识的掌握情况。
4、遵循历史认知规律、把握历史脉络、体现学科特点。
试题选择题部分由古代到近代的大体顺序,符合新教材的教学内容编排及教与学的思维认知习惯,强调历史发展的时序性,“通史”的整体时空观。此次试卷也体现这一特征。这种命题特点鲜明体现了历史学科特点,侧重考查学生学科素养、基础知识、基本能力。
二:学校情况分析 表1.学科分析 三水中学 三水侨中 实中 中大附中 全体 人数 1卷平均分 2卷平均分 全卷平均分 1卷标准差 2卷标准差 全卷标差 448 581 399 98 1526 34.09 31.63 32.76 30.45 32.57 36.25 32.07 33.66 31.17 33.66 70.34 63.7 66.43 61.62 66.23 7.81 8.57 7.75 10.06 8.32 7.54 8.92 7.26 10.65 8.44 12.94 15.13 12.66 18.33 14.43 表2.分数段对比 三水中分数段 学 100-105 0 95-100 3 90-95 12 85-90 34 80-85 61 75-80 84 70-75 65 三水侨中 0 0 4 22 46 76 101 实中 1 0 0 14 41 63 57 中大附中 0 0 3 3 15 9 13 全体 1 3 19 73 163 232 236 精选文档 65-70 60-65 55-60 50-55 45-50 40-45 35-40 30-35 <30 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排名 64 42 28 20 11 14 5 4 1 448 98.00 28.00 70.34 1 84 47 67 33 32 18 21 14 16 581 92.00 12.00 63.70 3 60 51 50 21 21 6 9 1 4 399 100.00 12.00 66.43 2 7 3 7 10 7 6 6 6 3 98 92.00 18.00 61.62 4 215 143 152 84 71 44 41 25 24 1526 100.00 12.00 66.23 表3 选择题得分情况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平均分 3.04 2.32 3.38 2.94 3.42 3.3 0.76 2.99 2.28 2.46 2.15 3.55 标准差 得分率 满分率 零分率 难度 0.76 0.58 0.84 0.74 0.86 0.82 0.19 0.75 0.57 0.61 0.54 0.89 区分度 选A率% 选B率% 选C率% 1.77 选D率% 1.57 1.71 75.95 75.95 23.98 1.98 57.93 57.93 42.01 1.45 84.47 84.47 15.53 1.77 73.53 73.53 26.28 1.41 85.52 85.52 14.29 1.52 82.44 82.44 17.56 1.57 18.94 18.94 81 0.46 75.95 20.64 0.42 1.57 7.86 32.5 57.93 1.38 0.26 3.08 0.17 13.89 84.47 0.3 0.32 0.28 0.23 2.69 20.51 73.53 2.23 1.18 85.52 10.88 3.47 8.85 5.18 82.44 9.04 11.73 60.22 18.94 5.24 7.99 4.85 15.6 1.74 74.71 74.71 25.29 1.98 56.88 56.88 43.12 1.95 61.4 61.4 38.6 0.52 74.71 15.14 0.58 19.53 56.88 0.66 0.21 0.3 61.4 3.28 3.67 31.65 1.11 1.99 53.87 53.87 46.07 1.27 88.66 88.66 11.34 24.9 53.87 20.05 7.47 3.41 0.39 88.66 表4:主观题得分情况 题号 平均分 得分率 满分率 零分率 难度 区分度 38-1 3.03 75.85 23.26 3.21 0.76 0.15 38-2 5.37 53.7 4.06 3.87 0.54 0.36 38-3 6.33 63.25 7.34 5.83 0.63 0.4 39-1 6.09 60.88 10.16 3.34 0.61 0.29 39-2 6.52 65.24 25.36 4.72 0.65 0.44 39-3 4.47 74.42 34.6 2.75 0.74 0.2 39-4 1.85 92.6 88.6 3.41 0.93 0.14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38(1)
本题考查1820-1900年中,美 英日四国GDP的变化。答案要求较为简单,只需要学生概括材料作答即可。学生平均分为3分,难度系数为0.76.学生基本可以答到中国GDP下降趋势(纵比),但没有进行横比(美英日中国)的横向对比。备考策略:学生对基础知识:19-20世纪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掌握还有欠缺,后期应该加强对双基的巩固。 38(2)
该试题主要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历史基础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历史阶段特征。原分值10分,平均分5.4分。存在问题:审题不清:如时间条件“20世纪初”;“英美”原因;层次不清:不能
—
2
精选文档
按照政治、经济、思想、市场、科技等角度作答语言拖沓,逻辑性不强。 38(3)
该试题难度适中,较为基础,考察学生识图标能力,答案区分度不够。答题分析:存在问题:条理不清,不规范;错位;知识性错误,如十四大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备考建议:强化接替条理,规范性训练;知识点记忆准确 39(1)
难度:0.61. 平均分:6.088.没有弄清本小题的问题,本小题共三问,不少考生漏掉第一问。答题:语言不规范,口语多,没有条理性,不会从政、经、思方面分析。且往往回答理由与作出的判断相互矛盾。策略:加强审题训练,如做到序号化、段落化、层次化的要求。加强对教材结论的记忆,使答题语言规范化。 39(2)
该试题考查方向较有新意,提供多个点展开思考的可能性,扮演的社会角色,提供了较大的思考空间。答题分析:学生基本能从经济、思想等角度展开回答,社会角色较多的从具体角色展开,有部分同学审题不严,从中国的角度回答,出现方向性错误。备考策略:注意审题,抓关键词及时间、地域的限制,尽可能从多角度、多方向回答,力求全面、完整。 39(3)
该试题考查根据材料三,指出人们的择偶观念呈现的基本趋势。亮点:①从答题看,学生都能从材料中总结择偶观念的变化趋势,并且能写出2-3个变化趋势。得分率较高。问题:②答题语言不够规范。“趋势”讲的是走向、变化。不少同学分阶段叙述择偶观,不符合要求③答案设置要求比较高,学生答案很难符合要求。对策:①加强审题。根据材料三答题,一定从材料三的材料中得出结论。②基本题型答题方法的指导。如“基本趋势”应该怎样归纳,要规范答题语言。 39(4)
该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给分。答题分析:本题平均分为1.8分,得分率较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空白卷或卷面不整洁。备考策略:这类开放性的试题,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作答,并言之成理。
三、 高考启示及备考建议
根据上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今年一模卷总体难度不大,而且从考查内容来看,近代史和现代史考查的内容所占比例最重,从模块来看,经济史和文化尤其重要,特别是文化史和社会生活史的内容,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2012年广东高考,将会继续朝着高考改革的新方向,运用新材料、创造新情景,注重历史能力、历史方法方面的考查。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在一模卷面中暴露的缺陷,结合实际,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有效备考策略。对应上文提到的考点、题型特征及点评,制定出下一阶段需要攻克的难点。下面只提几点个人不成熟的建议:
第一,重视教材。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文综的卷子不太难,但在学生的角度来看,相对较难,难在哪里?题目中可以答的内容比较广泛,但偏偏不知道要回答什么内容,这是学生觉得难之所在。要学生离开课本的内容去作答,比较困难。万变不离其宗,与其训练学生用新观点,新角度去回答问题,不如回归教材,用课文的知识去回答新材料、新问题。吃通、吃透课本才是关键。教材上重点知识、主干知识一定要很好地落实。要继续加强基础,狠抓基础。强调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第二,重视对教材主干知识的梳理。在近几年的高考和模拟考中,从卷面的答案来看,形象地说,就是要把学生训练成一把“梳子”,把相关的内容从课本里梳理出来而已。下阶段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出这些书本的主干知识,并通过典型题加以体现,增加知识的敏感度,在看到诸如“原因”、“过程”等词时就能很快梳理出相对应的主干知识,这也能提高学生的敏感度并节省答题过程中的时间消耗。
第三,重视对主观题的解题指导。学生在主观题目中的得分比较低的,对典型的题目,要重点分析,特别是在如何审问、审材料,如何根据设问找准考点,如何根据材料提炼观点等方式方法上花大力气。 第四,重视对答题技巧的积累。如:如何快速浏览、如何有效的分配答题时间,如何根据题分来采点。如何使用一些历史的术语,如何规范的组织答案等。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