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农村合作银行贷款风险控制研究
作者:宋 魁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0年第25期
[摘要] 目前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是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对服务“三农”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但是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一直不高,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关系着其未来的生存与发展。鉴于此,本文对农村合作银行贷款中面临的风险问题与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合作银行 贷款风险 控制 一、前言
农村合作银行是农村信用社改革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关系的金融制度创新产物,目的是发挥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的作用,以便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真正成长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区性金融机构。各地农村合作银行自开业以来,总体运行情况良好,产权关系进一步明晰,公司治理框架初步建立。但由于我国农村合作银行尚处于初步的摸索阶段,离现代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不少农村合作银行盲目扩大信贷规模,不重视信贷风险防范,在信贷业务经营中只顾眼前效益,对贷款的审查不严,对抵押品低值高估,导致抵押不实,致使贷款在发放前就潜藏着风险。没有一套科学、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办法,今天的优良资产又将成为明天的不良资产。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合作银行发展的瓶颈和核心问题。
二、农村合作银行贷款业务存在的风险 1. 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我国农村合作银行大多已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制度,实行了董事长、行长、监事长的分设,成立了信贷审查委员会、内部稽核等监督制约机制。但存在监事会监督检查流于形式等现象,其经营决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有的银行董事长、行长均由省联社选派,再由该行管理层选出全部董事和监事后报当地监管当局审查批准,由省联社下文任命,缺少把有能力的经营者选择出来的机制。此外,董事会中以内部人和控股股东代表为主,缺少外部董事、独立董事,全体股东和潜在的投资者都希望了解银行经营情况,但经营者没有足够的披露信息的压力,使中小股东权益得不到保障。正是由于这种不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作为股东利益代理人的银行经营者缺乏维护股东利益的内在动力。这样就会使公司治理结构中权利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机制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银行的经营易受政府干预,又容易受到经营者短期行为的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