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第二中学2024-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环境美学应该说是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有人就有环境,有环境必然有环境美,有环境美就意味环境审美观.长期以来环境审美之所以较少被人们谈及,不是因为它不存在,而是它为别的论述特别是为自然审美观所代替。准确地说,环境审美隐含在自然审美观之中。

渔猎文明时代,人们逐水草而居,对关涉人类生存的自然界已有强烈的自觉意识,但这个时代只能说是环境意识的萌生期。人类的环境意识是在农业文明时代建立的,因为有了农业,人们才定居下来,才有了家。农业文明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生产与生活紧密联系,农民居住在田园,生产在田园。家庭人员不仅担任着不同的生活角色,也担任着不同的生产角色,这些不同的角色均是不可少的农业文明时代的环境审美意识体现出了一种原始的生态平衡的意味。

工业文明的建立是由农民走向城市开始的。人类的主要生活环境由农村转为城市,城市环境与农村环境大不相同。对于这种环境,进入城市的农民们在日常生活上由不适应到适应,在审美情感上由惊奇到赞美。而随着工业文明弊病的逐渐凸显,人们与这个主要由钢筋混凝土组建成的人工环境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日常生活上不再适应,审美情感上则转为厌恶甚至诅咒。人们渴望着新的文明。这个文明至少在观念上也部分地在实践上出现了,它就是生态文明。人们同时也在渴望着新的环境审美观——生态文明的审美观。

生态文明的审美观强调审美的一种重要性质:生态与文明的共生。从总体上来看,人类仍然在向自然索取资源,但这种索取增加了一项重要的内容与意义,那就是同时在对自然回赠,具体来说,就是力促自然生态平衡的修复与维持。现今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共生,两者相互作用,相互生成:一方面自然满足人的需要,表现为自然向人的生成;另一方面人满足自然的需要,参与自然生态平衡的修复,表现为人向自然的生成。文明本质上是对自然的改造,这种改造本是破坏生态的,现在要求文明不破坏生态,而且参与已破坏的生态的修复,这说明生态与文明这一对天敌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了统一,这种统一的实现,只能是共生。它是文明的,也是合乎生态的,在一定意义上,生态文明的实质是人代自然或助自然司职一一司生态之职。

人类传统的审美观均是漠视动植物的生命的,即使重视动植物的生命,也是站在人的立场上,黑格尔就强调动植物的生命只有在见出人的生命意味时才美.生态文明的审美观却不是这样认为的,它重视的是生态自身的意义。换句话说,动植物有它的生存权利,包括展示其美(当然这美是在人看来的)的权利。人当然可以欣赏这种美,但人要尊重这种美,这种尊重就是要明白,这种美其实并不是为人的,而是为动植物自身的。

生态文明审美观还重视荒野的审美价值。荒野对于人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荒野是生命之根。不仅人的内体是荒野锻造出的产物、人的精神也是从荒野中得以诞生的。其次,荒野是维系地球上自然生态的骨干力量,正是因为地球上尚有不少的荒野存在,这个地球的生态系统基本上还能运转。重视保护荒野,为地球留下更多的荒野,既需要从科学上认识到荒野的重要性,也需要有新的审美观来欣赏荒野。因此,生态文明审美观的出现不仅为环境审美外辟了一个新天地,而且会深刻地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审美风尚。

(摘编自陈望衡《再论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环境审美在人类诞生之时就已存在,它隐合在自然审美观之中,常常被别的论述所代替,较少被人们谈及。

B. 渔猎文明时代,是人类环境意识的萌芽期。此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强,对关涉自身生存的自然界已有强烈的自觉意识。

C. 农业文明时代是人类环境意识、环境审美意识的形成期,家庭成员兼任生活和生产角色,体现出原始的生态平衡。

D. 工业文明时代是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审美观的产生期。面对由钢筋混凝土组建成的人工环境,人们由惊奇、赞美到厌恶甚至诅咒,有找寻、建立新环境的强烈诉求。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首先引出环境美学话题,接着论述了三个不同时期的环境意识,然后着重论证了生态文明审美观。

B. 文章在论述人类环境审美观念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变化的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工业文明的批判。

C. 文章采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表现了人类传统审美观与生态文明审美观的不同之处。

D. 文章提出了重视荒野保护的观点,既需要从科学上认识到荒野对于人类和维系地球自然生态的重要性,也需要有新的审美观来欣赏荒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陶潜“采菊东离下,悠然见南山”就环境审美意识来看,有一种田园牧歌式的情调,体现的是农业文明时代的环境审美意识。

B. 文明的本质是对自然的改造,这种改造会造成对生态的破坏,生态与文明是对立的,二者无法实现统一。

C. 环境审美观的出现符合时代背景,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不单是审美欣赏的问题,更关乎人类的生存。

D. 生态文明审美观不仅重视动植物有它的生存权利,更重视荒野的审美价值对整个人类的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24年5月16日,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在京开幕。当日,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家代表围绕“展望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未来”这一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强调,“科技创新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教育本身具有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与教育也必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发展,要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上‘双管齐下。”

好未来教育集团董事长张邦鑫认为,人工智能可以更好地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解构“教”和“育”。“教”是知识传授,交给人工智能;“育”是素养培育,借助人工智能。“技”是基础,“育”是提升;“教”是路径,“育”是目标。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发言中表示,当前在教育中,人工智能可以解决的两个突出问题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及如何用人工智能真正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他认为,人工智能可以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因材施教,并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推动因材施教。

(郭亚丽《解锁人工智能时代未来教育如何变》有删改)

材料二: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第二中学2024-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环境美学应该说是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有人就有环境,有环境必然有环境美,有环境美就意味环境审美观.长期以来环境审美之所以较少被人们谈及,不是因为它不存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0b2l3snjp9bpag891bi6tck19hq4z003f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