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课外阅读作为学生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和终生学习的良好途径,“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1]学生学习任何一门课程都要借助于这个“风”和“帆”,因此课外阅读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农村小学,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小学生“风力不足”、“帆质不佳”――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从而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在当今信息浪潮此起彼伏的社会海洋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掌风控帆”――课外阅读能力已迫在眉睫,而农村小学生的“风帆”现状却着实令人担忧: 1.审内: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弱、能力低 第一,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在农村的小学生几乎无法自主地静下心来阅读课外书。其次,农村的教师采取的摘抄和读后感等硬性任务扼杀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再者,如今的农村小学生课业负担也很重,导致根本没有阅读的时间和习惯。 第二,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有限的课堂中只教内容却忽视方法的传授,导致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缺乏方法和技巧的有效利用。再加上多数农村学生家
长对于在孩子的课外阅读指导上根本无从下手。 2.观外: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资源少、氛围差 ――学生课外阅读资源贫乏。首先是学校藏书数量少、内容陈旧,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的、紧跟时代的课外书籍十分缺乏。其次是小学生个人拥有图书量过少。再者,教师个人的藏书也影响着学生对书籍的渴求。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的个人藏书比喻为“使学生通过读书而进入知识海洋的第一个出发港”[2]。然而农村教师由于自身和外界客观因素的制约,几乎不可能建立自己的图书室,这无疑造成了学生心中的榜样缺憾。 ――学生缺乏课外阅读氛围。农村的多数家长没有读书看报的习惯,更没耐心抽出时间与孩子共读,“熏陶”一词根本无从谈起。再看教师的情况,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认为学生早自修看课外书是浪费时间,而自己更不去阅读,那么,在适合读书的清晨校园里,孩子又能到哪里去感受“书香四溢”的阅读氛围呢?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之建议性对策
针对农村小学生不容乐观的“风帆”(课外阅读)现状,我更加认识到要想他们独立地“掌风控帆”,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提高“帆质”,更要警醒学生加强“风力”。为此,我个人认为应该适当转换关注视角,“微”观教师,“宏”观环境,并由此从根本上提出几点建议性对策:
1.走进学校:释放教师自由领航的权利
“微”观教师,我认为改进学校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制度是解决阅读现状的根本性对策。比如说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情况,适度改变一下对教师考核的标准,尤其是在教师的勤和绩两个方面。这样教师自然不会畏首畏尾地拘泥于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而是放开手脚去尝试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而在出勤方面,学校可将相应制度的人性化比例放大,让教师获得充分扩大教学场所范围的权力。回归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这原本就是一个开放的、缓慢的、初期收效甚微的过程,只有学校将严格的制度化尺度伸缩适当,充分释放教师自由领航的权力,才能让农村的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真正地遨游。 2.走入家庭:打开家长真诚辅教的心结
与家长换位思考,我认为要充分体谅家长的行径,建立更为完善的“家――校”关系从而深入促进家长改观是完善阅读现状的重要性对策。首先教师必须深入家访、了解具体情况,在不影响其正常的经济压力和生活状况的前提下提出建议,力求家长的真诚辅教;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条件等情况,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自学阅读活动,而家长只需认真检查监督其学习过程,这不仅实现了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初步实现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家庭辅教;再者,校方可以积极联络一切可提供阅读资源的机构。由此可见,只有站在家长的位置上,打开其真诚辅教的心结,才能真正发挥“家――校”联合教育的功能,加强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健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