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鳝养殖流程图
挖塘→埋管→挖坑→拉钢丝→插竹竿→上网箱→进草→养草→进苗→筛苗→入箱→观察→摸底→投红虫→加蚯蚓→加鱼浆颗粒料→进入正常投喂,适时定期防治,早晚巡查,细心管理;→是否越冬→停口→待售管理→果断出售。
挖塘:提前晒塘,按照规划挖好进排水出路,加固提岸。 埋管:预埋好进排水管道。
挖坑:挖70公分以上的坑,用于埋钢丝和砖块。
拉钢丝:一头绑两块砖,埋紧,垒实。需要拉线器,车轮盘。 插竹竿:每两个网箱的距离(6米左右)插一根竹竿(竖杆:长4米左右,横杆长2.0米。)
挂网箱:4平方(2*2*1.2),两个网箱的距离1米以上,两排网箱间距2米以上,留好增氧机的位置。建议10亩配置3KW叶轮式增氧机。 进草:水花生清洗后再投到网箱里,每口箱投30到120斤。 养草:在投苗前把草养好(油绿,茂盛,无虫害)最好提前一个半月养草。
进苗:需要专业师傅把关,至关重要!!(苗选好,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筛苗:一般需要十一二人,分工协作,动作要轻快。
入箱:4平方,大条25,中条20,小条15(依据天气定,单位:斤) 观察:入箱后当天就要巡查一遍,发现上草的鱼立即捞出。连续观察5至7天。
摸底:根据具体情况,入箱后第5天到第7天间摸底。
Word资料
.
投红虫→加蚯蚓→加鱼浆颗粒料:第一天每个网箱投四两,以后三到五天合理调整,第七天,开口率达到95%以上后,开始加活蚯蚓,减红虫,活蚯蚓投喂一周左右,逐渐过渡到冰蚯蚓,直到不加红虫。此时可以少量添加鱼浆和颗粒料,鱼浆和颗粒料逐渐递增,冰蚯蚓逐渐递减,直至全部投喂鱼浆和颗粒料。
开口期后,逐渐用黄鳝专用料(昆虫蛋白)替代鱼浆,替代鱼浆时建议从5%开始,逐步增加,经过4-6天过渡期,直至黄鳝专用料(昆虫蛋白)的使用量占总饵料量的20%。
进入正常投喂,适时定期防治,早晚巡查,细心管理;
是否越冬:泼保温肥(天晴时网箱和池塘泼,300箱泼4桶,每桶20kg) 停口:根据具体天气情况,一般霜降前后停料。
待售管理:加深池水,合理泼洒保温肥,每天巡塘一次,发现问题(上草等)立即处理。
出售:根据具体情况,适时果断出售。
干塘:拔起部分竹竿,方便排干池水打收套养鱼。
消毒养草过年:排干池水后,收完鱼。即可撒碳铵(有消毒增肥的作用),晒塘一周左右后,进水50公分以上,把岸上的花生草放回池塘。
用药:投喂鱼浆颗粒料之前不用药,正常投喂期间需要添加电解多
维,复合中药药剂,除虫药(体内寄生虫),肠肝清,氟苯尼考,恩诺沙星,越冬宝,复合肥,叶面肥等。生态养殖建议少添加或不添加抗生素,常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拌料,如乳酸菌,酵母,光合菌,EM菌等。
Word资料
.
黄鳝养殖技术
一、黄鳝的育种技术 1、野生黄鳝苗种的挑选技术
野生黄鳝苗种的挑选应注意以下几点:
1.1.定大小:自然温度下,人工饲养商品鳝时间在5—6个月,增重2-8倍,一般在3倍左右居多。而年底只有规格在100克以上的个体才有较高的价格。所以4-5月份放养的苗种尾重应在20克以上,而且随时间推迟,选养苗种也需随之增大,当年才能获取较高的养殖效益。
1.2.知来源:黄鳝苗种有人工繁育和自然捕获二种来源。人工繁育苗质量稳定,但目前极少,难以满足人工养殖的需要;自然水域捕获野生黄鳝方法主要有笼捕、电捕、针钓、药捕和徒手捕捉等。其中只有笼捕苗种成活率高,而另外几种方法所获苗种成活率低。因此,挑选时应先掌握苗种来源途径。
1.3.看体色:常见的黄鳝品种有:深黄大斑鳝,该种鳝个体肥壮,体色深黄,背部和两侧分布不规则褐黑色大斑,大斑从体前端至后端在背部和两侧联接成数条斑线;土红大斑鳝,其体色土红,尤以两侧较明显,其它特征与深黄大斑鳝相似;浅黄细斑鳝,体色浅黄,斑点细密,不明显,几乎无斑线;青灰细斑鳝,体色青灰,身体上有点状褐黑色斑点,
Word资料
.
但不形成斑线,人称花鳝。实践证明,前二种鳝生长速度最快,是人工养殖的最优良品种。
1.4.查疾病:挑选鳝苗时常见有四种疾病:鳝体表有明显红色带血块状腐烂病灶,为腐烂病;尾部发白,粘液脱落,为水霉病;头大体细,甚至呈僵硬状卷曲、颤抖,为体内寄生虫病;肛门红肿发炎突出,为肠炎病。凡带有该类疾病的鳝,选用时均应剔除。
1.5.探外伤:以口带血有针眼,头部及皮肤擦伤,腹部皮肤磨伤,身体有*眼等常见。腹部磨伤,如果腹部不朝上较难发现,应注意检查。如将黄鳝倒入3%—5%的食盐水中,受伤个体会立即窜跳起来,这类鳝也在淘汰之列(但也有部分特别敏感的健康鳝会窜跳,应检查外表,仔细辨别)。 1.6.试力量:健康鳝,手抓时感觉鳝体硬朗并有较大的挣逃力量;手抓即着,柔软无力,两端下垂者为不健康鳝。 1.7.摸粘液:病伤和中毒黄鳝,全身或局部粘液脱落或减少,手抓无光滑感或光滑感不强,或粘液明显脱落。黄鳝一旦失去屏障作用的粘液就不能存活。
1.8.观敏感:将黄鳝倒入浅水的盆中,游姿正常,稍遇声响或干扰,整盆黄鳝会因忽然受惊抖动而出水响声,说明黄鳝敏感健康。那些“浮头”,肚皮朝上的属不健康个体,应剔除。
2、有关黄鳝苗种的运输技术
Word资料
.
2.1、黄鳝的呼吸机理
稚鳝具有胸鳍和鳍褶,上有许多毛细血管,是主要的呼吸器官,后来胸鳍和鳍褶退化消失,鱼鳃基本退化,鳃耙上仅留一点痕迹,不能独立在水中呼吸,主要依靠口腔、咽喉呼吸,即竖直前半段身体,吻端伸出水面呼吸,所以空气中含氧量不能太低。当然,黄鳝在冬眠期其皮肤(侧线孔)和泄殖孔也能承担微呼吸。当水质恶化、混浊或受外界惊扰时,黄鳝前鼻只呼不吸,后鼻则吸而不呼,所以水中溶氧量也不能太低。其它鱼类在溶氧量小于2mg/L水中难成活,运输时要充氧运输,而黄鳝可以在溶氧量0.5~1mg/L的水中成活。另外,黄鳝生命力强,喜欢群聚成团(尤其是小鳝)。这些给黄鳝运输带来了便利,但运输密度也不能太高。雄鳝伸出水面呼吸频率较高,雌鳝较低,小鳝甚至不到水面吞吐空气。试验证明:黄鳝耗氧率与个体大小、环境温度高低及昼夜节律交替有关,体重20~105g的黄鳝,在25℃~27℃的室温下,平均耗氧率为63.64±14.46mg/kg*h,个体越小,耗氧率越高;从10℃~25℃耗氧率随温度升高而增高,而在25℃~35℃,耗氧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黄鳝晚上的耗氧率平均比白天高26.99%。这些为黄鳝运输提供了定量依据。 2.2、短途运输
即运输路程小于50公里的运输。一般采用湿润法运输,比较省事,成本低。运输容器有木箱、木桶、麻袋口编织袋
Word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