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一、对教材的理解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一的内容。 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 同时,也是对下一节将要学习的“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起到铺垫 作用,在整本书的教学中承上启下,起到桥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以课标为依据, 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我们制定了如下 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能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燃烧和灭火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发展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学习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初步形成自护自救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
2、树立安全意识,珍爱生命,报效祖国。 (放在首位 )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实验探究 二、教学构想 (一)学情分析
1、随着新课改的层层开展,学生已有一定的探究能力,而且学 习了一
些物质的燃烧, 对生活中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 对实验 探究更有浓
厚的兴趣。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探究的过程及知识的实际 运用。
2、九年级学生的好奇、好动、好强的心里特点是共性的,也喜 欢从身
边喜闻乐见的生活现象去探究、 思考,这是这节课设计的切入 点和出发点。 (二)设计思想 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现和 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2、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实 验操作
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材处理 本节课能根据学情灵活的处理教材中的实验, 使用创新实验, 培养学 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避免了产物对空气的污染, 增强学生的环境 保护意识。 (四)教法
1、引导 -- 探究法: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 鼓励学生积极动脑、 动手、 参
与、合作。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增强学生的直 观感
受,增大课的信息量。
(五)学法 1、自主学习法:以导学案导引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 争意识。
3、实验探究法:在实验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 问题的
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播放神州发射视频,引发思考,导入课题,由此
展开本节课的教学。 通过展示燃烧的四幅图片 , 回顾以前学的旧知识来构建新知识,归纳 得出“燃烧”的概念。
设计意图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此环节是为了调动学 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魔术激趣,条件探究 教师演示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导入对燃烧
条件的探究。先请每 小组的同学猜想燃烧的条件, 并做三个分组对比实验: ①木条与玻璃 棒在酒精灯上灼烧对比, 引导学生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 ②蜡烛燃烧 与被烧杯罩住的蜡烛燃烧对比, 得出燃烧要与氧气或空气; ③纸团与 木块点燃对比实验,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设计意图: 此环节先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入实验探究, 更符合学生 的认知规律,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创新设计,深入探究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课本 128 页实验: 1、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 烧需要什么条件?
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 还需要
什么条件?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 事实,
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师生共同总结燃烧的条件并
展示通常状况下一些可燃物的着火点。 通过对比三个实验装置,分析装置的优缺点,进行实验创新。经过教 师演示创新实验,最后总结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