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突破练19 古代诗歌阅读(综合选择与比较
鉴赏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54分)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9分)
秦州杂诗(其七)
杜 甫
①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②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注①秦州,唐陇右道州名(今甘肃天水)。759年,杜甫弃去华州官职,携家远赴秦州,其间创作《秦州杂诗》。②属国:典属国,是主管外交事务之官。这里指汉使苏武出使匈奴归来后,被授予典属国一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莽莽”“万重”写出了秦州四周山岭的绵延和雄奇,突出了秦州独扼咽喉要道的险要地势。 B.地面无风,但高空风动云移。虽未入夜,但边城已明月高悬。这里写出了秦州特有的景象。 C.汉使苏武出使匈奴十九年,始终坚守气节。作者借此激励唐朝出使各国的使节也要像苏武那样。
D.秦州本不属边塞之地,而作者目光所及,仿佛到处战尘弥漫,烽烟滚滚,一片衰败萧索景象。 (2)本诗与王昌龄《从军行》“不破楼兰终不还”均提到了“楼兰”,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指出其不同,并分析原因。(6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9分)
水调歌头·焦山
吴 潜
①②
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长江万里东注,晚吹卷惊涛。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注①铁瓮:镇江古名铁瓮城。②金焦:金山和焦山。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开篇写古城镇江的地理形势,长江滚滚东流,金山、焦山相对屹立,读来气势雄伟。
B.上片中“孤帆上下”写行船在浪涛中起伏,通过视觉感受写出了长江壮阔苍茫,亦有孤立无助之感。
C.下片高度概括地陈述了历史事件,说明了镇江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引出后面对人间兴废的议论。
D.这首词题为《焦山》,却不是只写焦山,上片写景,视野开阔高远;下片怀古,感情深沉而不失洒脱。
(2)吴潜任镇江知府时写下了这首词。在他之前,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曾写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请对比两首词的结尾,分析内容及情感差异。(6分)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9分)
宿五度溪仙人得道处
常 建
①
五度溪上花,生根依两崖。 二月寻片云,愿宿秦人家。 上见悬崖崩,下见白水湍。 仙人弹棋处,石上青萝盘。 无处求玉童,翳翳唯林峦。 前溪遇新月,聊取玉琴弹。
注①常建:唐代诗人,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诗的第一联写溪花生根依附于崖壁,借此渲染了此处清幽秀丽的环境。 B.第四句借《桃花源记》“秦人”之典,表达了诗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之情。 C.得道石上攀附的只是青萝,这既是写此处的幽僻,又是写作者的失落。 D.叠词“翳翳”,写出诗人满眼的茂林和重山,又再次表现了此处的清幽。
(2)作者在一首名为《西山》的诗中写道:“圆月逗前浦,孤琴又摇曳。”试分析本诗的最后两句诗与此联的异同。(6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9分)
西湖泛舟呈运使学士张掞
欧阳修
波光柳色碧溟濛,曲渚斜桥画舸通。 更远更佳唯恐尽,渐深渐密似无穷。 绮罗香里留佳客,弦管声来飏晚风。 半醉回舟迷向背,楼台高下夕阳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借助波光、柳色、斜桥、画舸等优美意象,营造了江南水多清丽又显迷蒙的意境。 B.“更”“渐”两字叠用,既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也凸显出西湖美景深远无穷的特点。
C.“唯恐尽”与“似无穷”呼应,表现了诗人从害怕美景有限到发现美景无穷的心理转变过程。 D.尾联前一句以半醉迷途直接抒发喜爱陶醉之情;后一句以景结情,夕阳楼台的景象令人回味。 (2)和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相比,本诗的内容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5.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第(1)~(2)题。(9分)
州 桥
王安石
②③
州桥踏月想山椒,回首哀湍未觉遥。 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
州 桥
范成大
④①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注①州桥:位于汴梁(今河南开封),本诗为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回想旧游汴京所作。②山椒:山顶。指在王安石金陵住宅不远处的钟山。③哀湍:指山间发出凄切声音流得很快的溪流。④州桥:与王诗所咏为同一座桥。此诗是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诗人奉命出使金国经过当时被金占领的汴京时所作。
(1)下列对两首诗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诗先写州桥踏月,思念家乡,后写在家乡赏月,因再次听到生民哭声而忆及汴京。 B.王诗中两次写到州桥和溪流,时空转换,交叉渲染,写出了人事的变迁和情感的变化。 C.范诗通过两个典型细节“等”“询”,将强烈感情浓缩于此,真切而炽热,撼人心灵。
D.范诗末句用一个“真”字作结,真切地写出了金国占领区“父老”的哀怨、思念与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