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推荐》02——罗斯福新政 一、单选题(共 90 分)
1.1933年春,罗斯福问美国大银行家:“联邦政府能承受多大规模债务?”回答:“350亿美元至700亿美元。但直到1941年,政府举债额也没超过最高估数。”据此推知,罗斯福主张 A.通过财政赤字实现企业繁荣 C.实行大幅减税刺激经济发展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罗斯福不主张政府大量举债,争取实现政府财政收支的综合平衡,B项正确;ACD选项材料并未体现,排除。 2.下面是美国1928-1935年农产品价格变化情况由此可知,罗斯福( )
B.政府财政收支应综合平衡 D.大量举债来解决经济危机
A.亟待解决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C.致力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B.大力提高农产品产量 D.着重发展农村生产力
材料表明,1933年罗斯福上台之前,农产品价格整体呈下降趋势,这是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故罗斯福上台后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生产与销售的矛盾,A项符合题意;当时面临的情况是农产品卖不出去,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只体现了农产品价格的变化,C项不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以复兴工业为中心,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罗斯福提出了新“四大自由”,即:言论、信仰、免于匮乏和免于恐惧。从此,有人挨饿不仅是私人的事,而是被剥夺了基本权利,政府和全社会有责任改变这种不合理现象。从这观念出发,罗斯福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做出的重大举措是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C.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D.通过立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材料可知,“免于匮乏”的权利是以国家力量保障人民生存和生活的权利,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故D符合题意;A是工业方面、B是从工业方面、C是农业方面,均不符合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4.1936年,霍华德·E柯什那撰文指出:罗斯福我们的政府相对简单权责有限的时候上台掌权,他将其转变为极其复杂且臃肿的机构来控制商业,使自由人的生活陷人混乱。毫不夸张地说,政府在他上台时还较弱,但很快便被他改造得强大无比。”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
A.改变了美国分权制衡机制 C.未能使美国快速摆脱危机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政府在他上台时还较弱,但很快便被他改造得强大无比”,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加大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提升了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故选D;A不符合史实,排除;罗斯福新政加大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没有涉及政治领域,排除B;新政使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的困扰,C排除。
5.20世纪30年代,美国工业复兴署给遵守《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企业或公司颁发蓝鹰标志,对此,有人在媒体上发表如下漫画,此举表明作者的态度是( )
B.促进了美国代议制的完善 D.提升了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A.建议政府开拓海外市场 C.呼吁美国应建立极权统治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B.赞扬新政盘活美国经济 D.谴责罗斯福干涉自由经济
漫画显示蓝鹰标志演变为法西斯标志,说明漫画对于罗斯福干涉自由经济不满,故选D;A项不符合《全国工业复兴法》,排除;BC两项与漫画意思相反,排除。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全国工业复兴法》”,联系所学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特点分析解答。 6.下表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联邦法院对几个重要案件的判决结果。这些判决结果表明 时间 案件 判决结果 1935年5月 国家复兴管理局指控谢克特家禽公司违反鸡肉生产行业制定的规则 国家复兴管理局违宪 1936年1月 美国(联邦政府)诉巴特勒违反农业调整法 农业调整法是国会立法权对地方经济活动的违宪性使用 1936年6月
企业主诉纽约州建立妇女和童工最低工资制 纽约州无权制定最低工资制法案 A.美国的司法体制较为落后 B.新政最大阻力来自联邦法院 C.罗斯福新政冲击了旧秩序 D.三权分立体制制约美国发展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过程中,政府的行政权力有所扩大,对原有经济和政治秩序都造成了重大影响,故C正确;材料反映分权与制衡的美国政治的特点,联邦法院否决政府、国会及地方州的新政法案和措施,正是对原有秩序的维护,并非美国的司法体制较为落后,也不能说明新政最大阻力来自联邦法院、三权分立体制制约美国发展,排除ABD。 7.古典自由主义者认为“自由放任”才是最好的经济政策,坚决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然而,罗斯福总统也经常
谈到“自由”,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四大自由”的概念,有力推动了“新政”的顺利进行。这一现象说明
A.“新政”因遭到激烈反对而不断趋向保守、稳健 B.罗斯福试图让步以缓和与反对者间的矛盾 C.传统理念可改造成为改革服务的精神动力 D.“新政”未改变“自由主义”的政策内涵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罗斯福总统也经常谈到‘自由’,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四大自由’的概念,有力推动了‘新政’的顺利进行”可知,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经过改造,推动了罗斯福新政的顺利进行,故C正确;材料反映罗斯福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进行改造,促进了新政的顺利进行,材料无法体现新政不断趋向保守、稳健,排除A;材料反映罗斯福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进行改造,促进了新政的顺利进行,材料无法体现罗斯福试图让步以缓和与反对者间的矛盾,排除B;根据“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四大自由’的概念,有力推动了‘新政’的顺利进行”可知,罗斯福创造性的利用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改变了“自由主义”的政策内涵,故D错误。
8.1933年7月,罗斯福在致伦敦国际经济会议的电报中声明,反对恢复金本位制,坚持美元贬值的货币政策。
对于美国的上述政策,认识正确的是
A.罗斯福为稳定国际金融形势做出了贡献 B.标志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扩展到金融领域 C.美国的政策加剧了经济危机的严重后果 D.为战后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了基础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1933年和“反对恢复金本位制,坚持美元贬值的货币政策”可知,经济危机期间,罗斯福主张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借此转移国内经济危机,但是其他国家纷纷效仿进行本国货币贬值,从而进一步加深了经济危机,C选项符合题意。美元贬值加剧了国际金融形势的不稳定,A选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对经济的干预首先是从金融业开始的,扩展说法错误,B选项排除。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D选项错误。
9.有人这样评价罗斯福的“以工代赈”:联邦政府的大笔资金,经过工人的口袋、通过不同渠道和消费,又回到了资本家手中,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水”。此材料旨在说明“以工代赈” A.用于解决就业问题 B.可以保护民众自尊 C.利于解决产销矛盾 D.受资本家大力支持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注意题目限制是“此材料旨在表明”即其最核心的意思,而非部分角度。根据“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
动水’”,表明“以工代赈”促进了消费,利于解决产销矛盾,故C正确;“以工代赈”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保护民众自尊,但不符合“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水’”,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B;材料信息无法说明“以工代赈”受资本家大力支持,排除D。 二、材料分析题(共 10 分)
10.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和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500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前几个时代中的地区孤立主义与19世纪的欧洲世界霸权之间的一个中间阶段。在经济上,这一时期中,欧洲人将他们的贸易活动实际上扩展到世界各地,不过,他们还不能开发那些巨大的本陆块的内地。虽然洲际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但贸易量仍远远低于以后世纪中所达到的数量。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认为,所有的人都为追求本身利益而生产商品。由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使所生产的商品满足了人们彼此的需求。他认为,这种自然秩序比人为秩序优越得多。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罗斯福一上任便雷厉风行地实施新政。首先是解决银行危机,此举速战速决,极大地恢复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此后的百日内,罗斯福接连出台了15个重要法案,国会积极支持。其中包括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等等。
——钱满素《美国文明》
材料三 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指出所述“近代初期”起、止的标志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欧洲的世界霸权……远远低于以后世纪”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作出了怎样的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在调整中做出的历史贡献。
(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与“罗斯福新政”在为“挽救”社会制度所做的努力方面有何相似之处?
(1)标志性事件:新航路开辟和英国工业革命。原因: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欧洲经济实力不够强大;资本主义制度还未广【答案】
泛建立,扩张缺乏政治后盾;缺乏新式交通工具等技术保障;欧洲以外地区传统经济的抵制。 (2)调整:从自由竞争到国家干预。
贡献:使美国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实现了经济复苏;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3)特点:敢于创新(实验),及时总结;不断深化改革(或用改革来解决新问题)。
相似之处:都是在坚持社会制度不变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都注重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都涉及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注重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