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
【知识与能力】
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发明时间、排版方式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和外传,知道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状况。 【过程与方法】
阅读材料获取相关历史信息,了解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状况;识读《元朝交通路线图》,学习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新发展和重要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古人不懈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与发达的中外交通队世界文明进步作出的重要贡献,认识到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
教学目标◇
◇
【教学重点】
教学重难点◇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及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事实。 【教学难点】
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的影响。
◇
一、新课导入
教学过程◇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新工具》里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现了。”我们该如何理解培根的这段话呢?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又是怎样发明和传播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二、新课讲授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教师讲解: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唐代印刷的一份《金刚经》,经卷首尾完整,图文浑朴凝重,刻画精美,属雕版印刷的精品之作。辽、宋、西夏、金时期,雕版印刷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提出问题:雕版印刷术有什么局限性?
学生回答:雕版印刷术刻版费工费时,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制一种书籍。成本高,利用率低。 2.材料展示:
材料一 毕昇,湖北英山人,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发明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为中国文化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二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待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摘编自沈括《梦溪笔谈》
教师提问:简述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概况。归纳活字印刷术的制作流程。思考活字印刷术相较于雕版印刷术有哪些进步。
学生回答:概况: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匠人毕昇发明的。制作流程:胶泥刻字→烧制字模→排字固版→印刷拆版。进步:活字印刷术的字是可以重复使用的,比雕版印刷术省时省力省钱,提高了印刷的效率,降低了书籍的成本,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3.教师提问:展示木活字和铜活字,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9页,思考活字印刷术发明后有何继续发展?
学生回答:此后,能工巧匠们又发明了木活字。到了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法。元朝中期,出现铜活字印刷。
4.教师讲解:《印刷术对外传播示意》(见历史地图册27页)。引导学生识读地图,了解印刷术对外传播的方向,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师生归纳: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材料展示:
材料一 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司南的形状像一把汤匙,放置在铜制的方形地盘中,地盘四周刻有24个方位。司南在光滑的盘中转动,当它停下来时,匙柄就指向南方。
材料二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摘编自朱彧《萍洲可谈》
材料三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教师提问:阅读课本第60—61页,列表归纳指南针的相关知识。 师生归纳:
发明
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