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4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8 - 毙考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2024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8

考研政治复习要注意结合做题来巩固,尤其是马原部分的知识点比较多,哲学观点也比较难理解。下面小编分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我们一起来结合相关知识点记忆:

2024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8 多项选择题

1.苏轼在《石钟山记》就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 钟声 产生的原因指出: 士大夫终不肯以水舟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苏轼的话蕴含的哲学道理包括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2 .1936年柏林奥运会,欧文斯创下10.3秒的百米世界纪录。之后,医学界研究断言,百米赛道上人类所能承载的运动极限不会超过每秒10米。但是32年后,海固斯创造了9.95秒的新纪录,打破了这一断言。这表明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C.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科学的认识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3. 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这表明 A.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为重要 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结合

4 .现代化的观测手段,比如射电望远镜,可以帮助人们看到距离地球百亿光年以上的遥远天体,大大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这表明

A.连接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实践工具可以帮助人们突破感官的自然极限 B.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手段和条件 C.科学技术是认识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

D.科学技术的水平和特征可以成为区分社会性质的根本标准

5.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人类绘制地图的历史,可以上溯到遥远的史前时代。当时绘制的原始地图,简单、粗糙,空间范围有限,反映了当时人们所认识的世界。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以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世界地图的绘制历史表明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C.事事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6.在《列子·汤问》中,记载了 两小儿辩日 的故事。两个小孩为太阳什么时候离地面近发生了争执。一个小儿说太阳早上离地面近,因为这时太阳看起来更大;另一个小孩说太阳中午离地面近,因为这时太阳让人感觉更热。两人请教孔子,结果孔子也回答不上来。故事中两小儿各自所持的理由以及谁也说服不了对方的结果,说明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B.人通过感觉和现象无法揭示事物的本质 C.人对事物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D.理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感性认识

7.恩格斯说: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致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推断它明天会再升起。该论断所包含的哲理有 A.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B.必然性是无法充分认识的 C.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D.逻辑证明是一种不可靠的认识形式 8.弗兰西斯·培根在他的《新工具》一书中说: 历来处理科学的人,不是实验家,就是推论家。实验家像蚂蚁,只会采集和使用;推论家像蜘蛛,只凭自己的材料来织成丝网。而蜜蜂在庭院里和田野里从花朵中采集材料,再用自己的能力加以变化和消化。哲学的真正任务就是这样。 蜜蜂 的行为体现了 A. 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B. 获取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 C. 认识运动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

D. 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才能获得真正的认识

9.20世纪20年代,有党的干部问农民: 你要革命吗? 农民回答: 是的 。干部再问: 你是怎么革命呢? 农民说: 杀尽土豪劣绅! 在这里,原本中性的 土豪 一词与 劣绅 并列了。近年来, 土豪 一词再次现身,并成为高频词汇。今天的 土豪 ,其实重点并不是 豪 ,而是 土 ,例如:这家伙真土豪,但也太没有品味了。 土豪 一词含义的变化说明 A. 事物的发展是相对的

B.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的、历史的 C.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D.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10.有学者主张,在科学活动中,为了公正地观察所研究对象,应当排除头脑中已有的一切理论认识,以便使自己的认识达到公正、客观的境界。这种观点的错误有 A.否认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B.不了解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促进作用 C.拒绝承认真理的客观性

D.片面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

11.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这表明

A.感性认识不可靠

B.由感性认识而来的理性认识反过来促进感性认识的发展 C.感性认识应该上升到理性认识 D.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根本对立

12.郑板桥曾提到他画竹的过程,当他晨起 看竹 时,产生了 眼中之竹 然后胸中涌起 画意 此乃 胸中之竹 最后 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 形成了 手中之竹 。他反复强调 眼中之竹 不同于 胸中之竹 ,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前者是感性的,后者是理性的 B.前者有局限性,后者无局限性 C.前者是肤浅的,后者是深刻的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D.前者是直接反映,后者是创造性反映

13.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已在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14.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脏东西掉进锅里。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于是便把它吃了。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食,便教训了那位负责煮食的学生。经过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孔子很感慨地说: 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说的呢? 这个故事说明 A.感性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B.感性认识对获得真理毫无意义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包含,可以截然分开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5.下列名言正确地反映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的是 A熟知不等于真知

B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可以深刻地感觉它 C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

D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16.我们看一个名胜古迹,直接感觉起来很一般,但是有时经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或导游讲解后,会觉得这些地方让人肃然起敬。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感觉是因为 A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可以深刻地感觉它 B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 C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

D感觉了的东西我们不一定能够理解他

17.在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中,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成员筛选了2000余个中草药方,整理出了640种抗疟药方集,经历了190次失败之后在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这表明

A.认识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B.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

C.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D.有其因必有其果

18.黑格尔说: 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 这说明真理 A.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B.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C.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19 .砒霜,即三氧化二坤,毒性很强,进入人体后能破坏某些细胞呼吸酶,使组织细胞不能获得氧气而死亡。人们谈到砒霜第一反应基本上都是毒药,电影、电视剧中也有大量砒霜作为致命毒药使用的场景,然而我国医生发现三氧化二坤可以治疗白血病,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效果最好。这表明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A.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

B.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

C.熟知不等于真知,科学认识归根到底只能来源于理性认识 D.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20 .钱学森先生在美期间,撰写的一篇文章封面先是写上 Final (最后的定稿),后又在旁边添加了 Nothing is final!!! (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这是因为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C.真理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D.认识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21. 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无止境的接近。自然界在人的思想中的反映,要理解为不是‘僵死的’,不是‘抽象的’,不是没有运动的,不是没有矛盾的,而是处在运动的永恒发展中,处在矛盾的发生和解决的永恒过程中。 对列宁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真理是一个过程,具有历史性

B.真理的发展过程是真理和谬误的矛盾不断产生和不断解决的过程 C.真理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D.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是无法正确认识整个客观世界的

22.中国民间有句俗话,叫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但是对于患有胃下垂、冠心病等疾病的人群来说,饭后散步就不适合。这个事例说明 A.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B.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C.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D.真理和谬误的界限无法确定

23.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住斯蒂格利茨曾戏言说: 一个经济学家只有在他的理论被证明是错误的时候,才会获得这个奖。 对于真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多数人认同的不一定是真理

B.真理是由相对到绝对再到相对的永无止境的过程 C.真理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转化成谬误 D.真理是发展的,具有历史性 24.列宁说: 任何真理,如果把它说得过火......加以夸大,把它运用到实际适用的范围之外,便可以弄到荒谬绝伦的地步,而且在这种情形下,甚至必然会变成荒谬绝伦的东西。 这说明

A.真理是具体的

B.真理具有反复性、周期性 C.真理是有条件的

D.真理与谬误的区别和对立不是绝对的

25.钱学森在年轻时研究某个航空难题,曾经反复推敲,前后写了5份演算文稿。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否定自己,每次都推倒重来,直到第5次,才感到满意。文稿总共800多页,但是发表的文章却只有10页。当他把第5次文稿装入文档袋后,正在封面上写上 final (最后的定稿);但是他又很快意识到不妥,又在旁边添加了 nothing is final! (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这一事例说明

A.随着实践的发展,已经确定的真理会被推翻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D.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26.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部今年开展一项调查发现,48%的美国人认为幽灵存在。现代科学家没有太多地探究这个话题,但的确存在几个有说服力的解释。一种解释与次声有关,这种人类听不到的低频声音可能源于风暴甚至家用设备,它会振动人体器官使人们感觉不安,还可能干扰视觉让人们以为自己看到了什么;另一种看法认为,气流或许会制造 冷点 ,让人们以为是幽灵的征兆;最后一种理论认为,有些人看到幽灵或许是因为一氧化碳中毒导致的幻觉。至今科学未能对之作出完全的解释。对上述现象,下列选项中认识正确的是 A.世界是不能完全被人认识的

B.未知世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C.世界是完全不能被人认识的

D.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27.下列观点体现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的有

A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

B遵循真理尺度就要按科学规律办事,遵循价值尺度就要满足人的需要 C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D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价值追求引导人们去探索真理 28. 一块木头是什么? 就是一块木头,这个回答没有错,但它还是什么?这就要看具体情况。拿它来做家具就是原料,拿它来烧火就是燃料,拿它来挑水就是工具,拿它来和坏人斗争就是武器,拿它来行凶打劫就是凶器,拿到法庭就是证据,但还是那块木头。 这段话体现了 A. 事物质的多样性 B. 事物量的多样性 C. 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D. 事物价值的多样性

29.斗牛是西班牙的历史传统。近年来,人们就斗牛运动的存废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反对斗牛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继1991年西班牙加那利自治区禁止斗牛之后,2010年加泰罗尼亚自治区议会决定自2012年1月1日起禁止斗牛。而支持者认为,斗牛代表西班牙的国家形象,应当发扬光大。人们之所以对斗牛运动持不同的看法,是因为 A.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是客观的 B.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总是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C.认识主体的立场不同导致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不同 D.价值观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

30.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下列选项,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 内在尺度 即真理尺度 B. 内在尺度 即价值尺度

C. 内在尺度 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

D.成功的实践必然遵循真理尺度,但不一定符合价值尺度 答案解析

1.苏轼在《石钟山记》就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 钟声 产生的原因指出: 士大夫终不肯以水舟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苏轼的话蕴含的哲学道理包括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C.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2 .1936年柏林奥运会,欧文斯创下10.3秒的百米世界纪录。之后,医学界研究断言,百米赛道上人类所能承载的运动极限不会超过每秒10米。但是32年后,海固斯创造了9.95秒的新纪录,打破了这一断言。这表明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C.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科学的认识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3. 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这表明 A.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为重要 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结合

4 .现代化的观测手段,比如射电望远镜,可以帮助人们看到距离地球百亿光年以上的遥远天体,大大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这表明

A.连接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实践工具可以帮助人们突破感官的自然极限 B.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手段和条件 C.科学技术是认识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

D.科学技术的水平和特征可以成为区分社会性质的根本标准

5.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人类绘制地图的历史,可以上溯到遥远的史前时代。当时绘制的原始地图,简单、粗糙,空间范围有限,反映了当时人们所认识的世界。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以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世界地图的绘制历史表明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C.事事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6.在《列子·汤问》中,记载了 两小儿辩日 的故事。两个小孩为太阳什么时候离地面近发生了争执。一个小儿说太阳早上离地面近,因为这时太阳看起来更大;另一个小孩说太阳中午离地面近,因为这时太阳让人感觉更热。两人请教孔子,结果孔子也回答不上来。故事中两小儿各自所持的理由以及谁也说服不了对方的结果,说明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B.人通过感觉和现象无法揭示事物的本质 C.人对事物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D.理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感性认识

7.恩格斯说: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致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推断它明天会再升起。该论断所包含的哲理有 A.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B.必然性是无法充分认识的 C.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D.逻辑证明是一种不可靠的认识形式 8.弗兰西斯·培根在他的《新工具》一书中说: 历来处理科学的人,不是实验家,就是推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论家。实验家像蚂蚁,只会采集和使用;推论家像蜘蛛,只凭自己的材料来织成丝网。而蜜蜂在庭院里和田野里从花朵中采集材料,再用自己的能力加以变化和消化。哲学的真正任务就是这样。 蜜蜂 的行为体现了 A. 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B. 获取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 C. 认识运动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

D. 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才能获得真正的认识

9.20世纪20年代,有党的干部问农民: 你要革命吗? 农民回答: 是的 。干部再问: 你是怎么革命呢? 农民说: 杀尽土豪劣绅! 在这里,原本中性的 土豪 一词与 劣绅 并列了。近年来, 土豪 一词再次现身,并成为高频词汇。今天的 土豪 ,其实重点并不是 豪 ,而是 土 ,例如:这家伙真土豪,但也太没有品味了。 土豪 一词含义的变化说明 A. 事物的发展是相对的

B.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的、历史的 C.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D.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10.有学者主张,在科学活动中,为了公正地观察所研究对象,应当排除头脑中已有的一切理论认识,以便使自己的认识达到公正、客观的境界。这种观点的错误有 A.否认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B.不了解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促进作用 C.拒绝承认真理的客观性

D.片面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

11.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这表明

A.感性认识不可靠

B.由感性认识而来的理性认识反过来促进感性认识的发展 C.感性认识应该上升到理性认识 D.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根本对立

12.郑板桥曾提到他画竹的过程,当他晨起 看竹 时,产生了 眼中之竹 然后胸中涌起 画意 此乃 胸中之竹 最后 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 形成了 手中之竹 。他反复强调 眼中之竹 不同于 胸中之竹 ,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前者是感性的,后者是理性的 B.前者有局限性,后者无局限性 C.前者是肤浅的,后者是深刻的

D.前者是直接反映,后者是创造性反映

13.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已在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14.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脏东西掉进锅里。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于是便把它吃了。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食,便教训了那位负责煮食的学生。经过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孔子很感慨地说: 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说的呢? 这个故事说明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A.感性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B.感性认识对获得真理毫无意义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包含,可以截然分开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5.下列名言正确地反映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的是 A熟知不等于真知

B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可以深刻地感觉它 C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

D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16.我们看一个名胜古迹,直接感觉起来很一般,但是有时经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或导游讲解后,会觉得这些地方让人肃然起敬。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感觉是因为 A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可以深刻地感觉它 B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 C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

D感觉了的东西我们不一定能够理解他

17.在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中,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成员筛选了2000余个中草药方,整理出了640种抗疟药方集,经历了190次失败之后在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这表明

A.认识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B.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

C.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D.有其因必有其果

18.黑格尔说: 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 这说明真理 A.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B.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C.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19 .砒霜,即三氧化二坤,毒性很强,进入人体后能破坏某些细胞呼吸酶,使组织细胞不能获得氧气而死亡。人们谈到砒霜第一反应基本上都是毒药,电影、电视剧中也有大量砒霜作为致命毒药使用的场景,然而我国医生发现三氧化二坤可以治疗白血病,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效果最好。这表明 A.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

B.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

C.熟知不等于真知,科学认识归根到底只能来源于理性认识 D.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20 .钱学森先生在美期间,撰写的一篇文章封面先是写上 Final (最后的定稿),后又在旁边添加了 Nothing is final!!! (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这是因为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C.真理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D.认识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21. 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无止境的接近。自然界在人的思想中的反映,要理解为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不是‘僵死的’,不是‘抽象的’,不是没有运动的,不是没有矛盾的,而是处在运动的永恒发展中,处在矛盾的发生和解决的永恒过程中。 对列宁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真理是一个过程,具有历史性

B.真理的发展过程是真理和谬误的矛盾不断产生和不断解决的过程 C.真理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D.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是无法正确认识整个客观世界的

22.中国民间有句俗话,叫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但是对于患有胃下垂、冠心病等疾病的人群来说,饭后散步就不适合。这个事例说明 A.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B.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C.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D.真理和谬误的界限无法确定

23.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住斯蒂格利茨曾戏言说: 一个经济学家只有在他的理论被证明是错误的时候,才会获得这个奖。 对于真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多数人认同的不一定是真理

B.真理是由相对到绝对再到相对的永无止境的过程 C.真理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转化成谬误 D.真理是发展的,具有历史性 24.列宁说: 任何真理,如果把它说得过火......加以夸大,把它运用到实际适用的范围之外,便可以弄到荒谬绝伦的地步,而且在这种情形下,甚至必然会变成荒谬绝伦的东西。 这说明

A.真理是具体的

B.真理具有反复性、周期性 C.真理是有条件的

D.真理与谬误的区别和对立不是绝对的

25.钱学森在年轻时研究某个航空难题,曾经反复推敲,前后写了5份演算文稿。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否定自己,每次都推倒重来,直到第5次,才感到满意。文稿总共800多页,但是发表的文章却只有10页。当他把第5次文稿装入文档袋后,正在封面上写上 final (最后的定稿);但是他又很快意识到不妥,又在旁边添加了 nothing is final! (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这一事例说明

A.随着实践的发展,已经确定的真理会被推翻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D.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26.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部今年开展一项调查发现,48%的美国人认为幽灵存在。现代科学家没有太多地探究这个话题,但的确存在几个有说服力的解释。一种解释与次声有关,这种人类听不到的低频声音可能源于风暴甚至家用设备,它会振动人体器官使人们感觉不安,还可能干扰视觉让人们以为自己看到了什么;另一种看法认为,气流或许会制造 冷点 ,让人们以为是幽灵的征兆;最后一种理论认为,有些人看到幽灵或许是因为一氧化碳中毒导致的幻觉。至今科学未能对之作出完全的解释。对上述现象,下列选项中认识正确的是 A.世界是不能完全被人认识的

B.未知世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C.世界是完全不能被人认识的

D.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27.下列观点体现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的有

A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

B遵循真理尺度就要按科学规律办事,遵循价值尺度就要满足人的需要 C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D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价值追求引导人们去探索真理 28. 一块木头是什么? 就是一块木头,这个回答没有错,但它还是什么?这就要看具体情况。拿它来做家具就是原料,拿它来烧火就是燃料,拿它来挑水就是工具,拿它来和坏人斗争就是武器,拿它来行凶打劫就是凶器,拿到法庭就是证据,但还是那块木头。 这段话体现了 A. 事物质的多样性 B. 事物量的多样性 C. 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D. 事物价值的多样性

29.斗牛是西班牙的历史传统。近年来,人们就斗牛运动的存废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反对斗牛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继1991年西班牙加那利自治区禁止斗牛之后,2010年加泰罗尼亚自治区议会决定自2012年1月1日起禁止斗牛。而支持者认为,斗牛代表西班牙的国家形象,应当发扬光大。人们之所以对斗牛运动持不同的看法,是因为 A.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是客观的 B.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总是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C.认识主体的立场不同导致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不同 D.价值观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

30.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下列选项,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 内在尺度 即真理尺度 B. 内在尺度 即价值尺度

C. 内在尺度 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

D.成功的实践必然遵循真理尺度,但不一定符合价值尺度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2024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8 - 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邀请码:8806可获得更多福利2024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8考研政治复习要注意结合做题来巩固,尤其是马原部分的知识点比较多,哲学观点也比较难理解。下面小编分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我们一起来结合相关知识点记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zqoy2rbca83uyx9681999g5n13tny00usq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