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以师德建设促进团队建设的可能性及路径
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一个长期、永恒的课题,也是保障和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以下简称为《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不仅为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也为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团队建设是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建立和完善一流的教师队伍,创建和打造卓越的团队,健全和完善有效的团队合作和共赢机制,成为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新内容、新路径与新举措。
美国学者乔恩·R·卡曾巴赫认为,团队是指有一定的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作为一个精神、文化、实践结合的特殊群体,团队的形成要有共同的目标,要有具备较高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较好组织协调能力和号召力的
1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团队带头人,要有较为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具备合作精神的团队成员。它倡导合作精神、共赢理念,强调相互信任、相互沟通,决策科学高效且富有创意。与一般的群体、团体相比,团队有如下特点:一是团队个体在知识、能力或年龄、性格上具有互补性;二是团队的个人除要有共同的价值观、兴趣、目标外,还要有遵守、践行共同的目标、承诺的意识和机制;三是团队对集体的协作有更多的依赖,团队的工作效果既要由团队个体负责,更要由团队整体共同负责。比如,一个由所有个体组成的班级只能是一个团体,而不是一个团队。而要成为一个团队,简单说就要把所有个体有效地组织起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努力,这时,他们就是一个团队。
团队建设作为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意味着要转变人才管理的理念,即由教师管理转向教师资源管理,而且还要扩展师德建设的着眼点,即由强调教师个体向教师团体的拓展。每个团队本身都是通过多人相互依靠、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共同达成特定目标的工作群体,是一种为适应时代发展而采取的教师资源配置和力量整合模式,是一个组织形式。而任何一个组织形式,必然要有相应的组织管理体系、文化精神、工作氛围,必然要涉及组织内部人与人之间的组织协调、行为规范。
从本质上说,团队建设的过程就是一群兴趣、志向相投的个体为了长久的共同目标和理想而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只有当一个组织产生了长久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理想时,这个组织才会发挥无限的潜在能量。只有当这个组织中的每名成员都愿意发挥自己无限的潜在能量
2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时,这个组织才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竞争力。其中,道德凝聚力是一个团队凝聚力、竞争力的前提和根本。没有道德上的凝聚力,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就不可能存在,更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团队。为此,师德的凝聚力是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根本和源泉。同时,师德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为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选择和道德活动的总和,作为对教师职业行为的规范和要求,着重强调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先进的教学观念、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协作精神等,因而必然对教师团队中教师个体的行为、对团队组织的管理体系和文化建设、对团队目标的完成提供一种规范化的外在保障。
但是,传统的师德建设主要针对教师个体,视野较为狭窄,着眼点主要局限于教师个体的道德修养和素质能力,强调教师个体的自律,而较少强调教师的大局意识、团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协调配合的能力。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对高校来说,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是大势所趋,高校要有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效履行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基本职能,强调教师个体、单学科、单专业孤军奋战、分散作业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格局,已经很难适应和满足学生知识学习和大型研究项目的需要。一方面,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教学内容不断增多加深,教学过程异常复杂,单靠传统的教师“单兵作战”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捉襟见肘;另一方面,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研究的规模、领域、层级不断扩大,“小作坊式”的单打独斗的科研模式也很难适应科技发展的新潮流、新要求。
3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而借助团队的组织形式和平台,团队成员之间可以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激发创新灵感,可以形成看待同一问题的宽广视野和多种视角,获取更多复杂信息和知识,可以取长补短、相互配合,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从而使“一能”的个体形成“多能”的群体。因此,高校作为人才集聚的场所,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各个领域中,都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新形势、适应科技发展新要求,改变“单兵作战”“小作坊式”小打小闹式的工作模式,瞄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立足学校发展目标,科学整合、优化配置教师资源,形成各学科、各专业教师之间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相互配合的具有强大合力的教学团队、学术团队、管理团队、服务团队和创新团队。因此,新形势下,必须着眼团队建设,以促进团队建设为己任,寻求师德建设的新方向、新目标和新举措。
团队建设与师德建设互促共融的可能性
团队建设作为高校为适应时代社会发展而推行的新型的人才组织模式,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乃至促进师德建设和整个教师队伍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团队建设与师德建设的时代要求
师德建设的根本在于教师师德意识的内化和道德境界的提升。师德建设虽无影无形,摸不到看不着,没有硬指标,但却是高校自身树
4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立正确办学方向,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需要,是高校大学文化乃至大学精神建设的核心和基石。
团队建设的核心是团队精神的建设,简单说就是团队个体为实现共同目标而体现出来的大局意识、协作精神、服务精神和责任精神的总和。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形成团队整体的向心力、凝聚力、竞争力,进而保证团队的高效运转。团队精神是现代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政府机关、企业,还是科研机构、高校等进行学术研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每个个体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取胜。如果没有一个互相信任、高效协作的团队,只凭借个人力量,即使个人表现得再完美,也很难以一己之力创造奇迹。同样,如果没有正确的团队管理机制和团队文化,没有团队个体的良好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和强盛,小到一个企业、一个部门的发展及提高,如果能在团队管理中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就能实现“1+1>2”的团队目标,就能在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2.团队建设与师德建设互促共融的可能性
第一,师德建设与团队建设主体与目标相互契合的特点构成了二者互促共融的理论基础。师德建设的主体是教师,其目的在于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形成一支思想品德高尚、学术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以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