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文档
新城中学 2014 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读懂论述类文本
【学习目标】
1、了解考点和题型特点
2、掌握论述类文本相关知识 3、掌握读懂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学习 重点难点】 灵活运用方法解题 【学习课时】两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案
☆知识点拨:
一、论述类文本考点透视
论述类文本包括说理散文、杂文、论文、评论等;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访谈、 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考查材料可以选用论述类文本,也可以选用实用类文本。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 (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 2)归纳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3)分析作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考查特点: 1、文体特征:有论有述,以论为主。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主、意见, 或认识、见解等。 2.属于信息类文章
3.考查的文章往往只有一个观点,围绕一个问题展开议论。
4.两种倾向:卷为代表的偏于 “逻辑思维 ”的论述文,其他省份偏于 “介绍说明 ”的
论述 文。
三、学生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的答题现状:
纵观近三年的高考、 模拟考学生答题情况和试题分析, 可以发现, 学生的问题指向都是 基本一致的 (其实这些问题也是直接指向几个基本考点) 。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 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较弱 如信息遗漏、筛选的信息不当等,辨别不出什么是主要信
息, 什么是次要信息;什么是 观点句, 什么是材料句, 也不能根据题目要求快速准确地指向相应的答题区域, 找准相应的 信息点。因此,怎样在短时间基本把握观点和材料,迅速筛选出信息并进行准确辨析整合, 是贯穿整个论述文备考的重要问题。
2. 归纳概括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很多学生都停留在摘抄原句的层面上,没有归纳概括的意识
或不会进行归纳概括, 许多时候在归纳概括过程中就会明显出现概括不当的问题, 尤其是在概括时常常会删去重要 的修饰语,以致回答不明确或不到位,这与学生没有真正读懂文本、题目,没有准确概括、 规答题的意识有关。
3. 把握观点、理解分析能力较弱 近几年的高考题都涉及概念理解、 观点把握, 尤其是近
两年的高考, 还要求结合文章观 点对新材料进行分析, 即运用文本的原理解释分析现象。 初接触这种题目学生常常会找不到 抓手和方向, 就是想摘抄几个句子争取点分, 也不知往什么方向抄, 更不要说还要扣题展开 分析了。
4. 限时读懂(读懂容、把握思路)的能力有待提高 说到底,前面所讲的三个问题,都共同
指向一个大问题:怎样整体把握,读懂文本。而 且,还要在考场的规定时间完成。其实,学生真正最害怕的、最核心的问题,也是备考最难 的,就是“读懂”的问题。
5. 精准答题,准确转述的能力有待提高 考场上,学生答非所问、答不规(如“答题笼统,
不会分点,不按题目指向表述”等情 形比比皆是, 转述后出现明显错误的情形更是五花八门。
实用大全
标准文档
这些问题的存在, 少数是态度不佳 造成的,但绝大多数是答题能力不高造成的。
综上所述,学生的问题就集中在九个字上: “读不懂、不懂答、答不准” 。 四、读懂的方法:
读懂文章是一切活动的基础! 行家里手的方法:用论述类文本的思路来读论述类文本。 论述类文本的文体特征 、思维规:
论说文贵在一步一步把所论问题说清楚,所以要重视对文章思路的理解。其次要注意 论点的阐发与论据的运用以及论证的过程。另外文中有关信息的提取、重要语句和词语的 领悟,也要引起注意。 【阅读原则】
1、以“整体阅读”为基本,遵循“局部—整体—局部”的阅读程序,从抓关键词
、段
落、句群等入手理清结构和思路。
2、重点读出:中心论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用了什么材料(论据来证明观点,论证 结构有什么特点。
3、在有限的时间( 10 分钟)最有效地读懂论述类文本,关键在于一个“精”字,所谓
“精”,并不是一味“精细”地读,而是“精明”地读。
何谓“精明”地读? 该读的读,抓紧勿松,读得精确;可不读的,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应该读的是重要信 息,对重要信息要抓紧,要精确把握;不该读的是次要信息,对次要信息要舍弃,要置之不 理。
重要信息是考查的实质,次要信息是干扰的假象。 【阅读流程】
1. 第一遍阅读:局部读 通读全文,做好标记( 5 分钟) ( 1)看标题,定文体,预想容。
标题是话题还是观点?正文会写什么,怎么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如果我 写,打算写什么,怎么写。
(2)标出自然段序号,标记重要词语句子。 标志性词语: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围词(主要 基本) 程度词(可能 也许) 重要句子:首尾句,过渡句,前后呼应句
3)简要概括每一自然段的中心容。
2. 第二遍阅读:整体读 抓关键,作连线,理清思路,归纳观点( 5 分钟)
( 1) . 抓关键,作连线,理清思路: 画出各段中心句、首括句、尾结句(没有的简要概括段意)后, 画出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 画出画龙点晴的句子。 将这些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
( 2) .归纳概括,确定观点 明确:观点是什么?如何提出观点?——观点与材料的关系怎样?(是先观点后材料, 还是先材料分析后观点)——行文中论证部分的结构是总分式、并列式还是层递式?) 。
3. 第三遍阅读:局部精读 对照文题,精读答题区间答题( 10 分
钟)
五、知识储备:
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学生熟记) (一)、议论文的特点
1、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以 充分的材料证实其观点或主。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
实用大全
标准文档
2 、容具有理论性,结构具有逻辑性,语言具有概括性、准确严密。以理服人、以情动
人。
(二)、议论文的分类: 从容上来看, 一般可分为政治论文和学术论文。 通常所说的议论文, 主要指的是政治论 文。从论证方式来看,议论文又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①立论:在论证中逐步树立自己的论 点。②驳论:在论证中以反驳对方观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
(三)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论据和论证。 1、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
A、论点有中央论点、分论点两种,有的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 分论点均有。要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B、论点应该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是作者观点的完整述。是一个概括力很强的句子。
C、文章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即可以安排在文章 的任何位置。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
D、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 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E、另外,可以通过“认为”、“必须”、“由此可见”、“要”、“是”、“不是” 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关键词来寻找论点。
2.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 。它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 论据的作用: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作用都是证明作者的观点,只是我们 在阅读时,要分析直接和间接证明作者的哪个观点。 答题时往往要求答出直接证明的那个 观点,这个观点未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A、事实论据:
a.有代表性的 具体的事例, b.概括可靠的事实, c. 确凿的 统计数字, d. 亲身经历、感 受。
如果运用了事实论据证明论点,同时就是使用了举例论证方法。 B、道理论据
a.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 b. 民间的谚语和俗语, C.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注意,有的时候道理论据也指作者的推理。
3. 论证: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 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 证明”的问题。
论证方法 :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假设论证、因果 论证、演绎法、归纳法、反证法
(四) 、议论文的结构。 1、基本结构:
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 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 结论——结尾部分,解决问题。
2、总分结构:
① “总—分”式, 反映作者演绎推理的思维形式。 它先提出论题或论点, 然后从几
个 方面进行论证。
② “分—总”式, 反映作者归纳推理的思维形式。它先对所要论述的问题分几个方面 剖析,再顺理成章地归纳总结出结论。
③ “总—分—总”式, 它反映作者综合运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思维形式。 先总出
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述,最后总结全文,形成结论。相对于前两种结构形式来说,这种 结构形式的引论、本论、结论都较齐全,比较常见。
3、并列式: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并行的。行文在几个 并列的层次或者段落之前常常标有“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或“从??上 看”、“从??上分析”等形式,或者几个并列的层次出现的首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共 同联合起来证明中心论点, 不同的分论点有时常常是并列的关系。 不难看出例 1 中的几个段 都是“如果”开头构成排比关系,答案就是并列式。
4、递进式 (层进式) :文章的各部分或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 的前后顺序有严格的要求, 不能随便变动。 层次之间的关系往往由浅入深。 段与段之间常常 有一些递进式的标志“不仅如此”、“而且”、“甚至”等。
5、对比式:在论证过程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用一种事物或意思来比 照另一种事物或意思, 就是对比式。 一般这样的文章都是有分论点, 分论点的意思有比较鲜 明的
实用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