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从无知无识的头脑中产生。
38.青年初期指14、15岁至于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如道德、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他们不仅能比较客观地看待自我,而且能明确地表现自我,敏感地防卫自我,并珍重自我,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然而,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仍面临着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他们对未来充满理想,敢说敢干,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2009年新乡市招教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是()。 A.《学记》B.《论语》 C.《论演说家的培养》D.《理想国》 2.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斯普兰格 C.拉伊D.赞科夫
3.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教学原则是()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布卢姆 C.凯洛夫D.赞科夫
4.目前我国教育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A.永恒性B.历史性
C.阶级性D.相对独立性
5.下列不属于广义教育制度范畴的是()。 A.学校B.少年宫
C.教育考试制度D.教材
6.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 A.桥梁作用B.关键作用 C.主导作用D.决定作用 7.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知识B.理解知识 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8.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班级授课制B.小组合作学习 C.个别教学D.现场教学
9.依据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原则 10.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总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 A.共产主义接班人B.社会主义建设者 C.好公民D.好儿童
11.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 A.观察法B.谈话法 C.问卷法D.实验法
12.课外校外教育从确定活动的内容、要求到选择活动方式,从安排活动的具体步骤到组织实 施等,都是学生自主进行的,这反映了课外校外教育具有()。 A.独立性B.灵活性 C.自愿性D.实践性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所以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
14.社会生产方式是确立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因此,教育目的就应该仅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其具体作用是什么? 16.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有哪些? 17.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有哪些新形式?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联系实际,谈谈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特点。 答案
一、选择题
1.A2.C3.D4.B5.D6.B7.B8.A9.D10.C11.A12.C 二、辨析题
13.错。因为该观点只强调了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而忽视了学生是自我教育与发展的主体,过 分强调教师的作用。。
14.错。该观点属于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只看到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而忽视了 教育目的也受人的发展需要制约。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5.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与教育。它们各自的作用是: ①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基础。 ②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 ③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6.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有两大方面。 (1)教师教的标准: ①教学目的明确。 ②内容正确。 ③结构合理。 ④方法恰当。 ⑤语言艺术。 ⑥板书有序。 ⑦教态从容自如。 (2)学生学的标准: ①学生注意力集中。 ②思维活跃。 ③积极参与。
④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17.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式主要有: ①通过社区进行德育。 ②创办业余党校。 ③通过网络进行德育。 ④建立德育基地。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8.在课程结构方面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
①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分科与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 主。
②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四个领 域: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③农村中学课程强调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农村中学 可根据农业发展的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 “三教统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
④在课程标准方面,也提出一些适应我国当前国情的新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 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课程与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要体现国家对公 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但由于我国当前发展还不均衡,各地区存在较大的文化、地域与发
展差异,所以在课程标准方面还要考虑这种差异,允许开设地方课程。普通高中课程还 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与发展机 会,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更多的平台。 09年焦作招教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动力是()的发展。 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
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A.《大学》B.《中庸》 C.《孟子》D.《学论》
3.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代是()。 A.1904年B.1922年 C.1949年D.1986年
4.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 A.个体本能B.外在环境 C.基因复制D.肌体成熟
5.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 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 A.外铄论的观点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D.综合论的观点
6.联合国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 A.社会权利的客体独立地位
B.社会权利的主体维护非独立地位 C.社会权利的主体独立地位 D.社会权利的客体非独立地位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 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是指()。’ 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 8.“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9.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在课程中 地位的重视。 A.知识B.能力
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 10.《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j的原则。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 C.启发性D.直观性
1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交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能有多种开端的顺序
12.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 A.班主任B.兴趣小组 .C.少先队D.班集体
13.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还不成熟。 A.感知能力B.注意、能力 C.记忆能力.--D.思维能力 14.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5.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A.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C.教学大纲、教科书t D.教学大纲、教学计划
16.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 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 C.劳动学说
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7.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 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o A.弗洛伊德B.华生、 C.桑代克D.巴甫洛夫.
18.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 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B.顺序性 C.不平衡性D.阶段性 19.小学生的思维()。
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 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 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20.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 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授受教育的()。 A.未成年公民B.社会公民 C.普通受教育者D.青少年儿童 二、填空题
1.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人物、入学 条件、修业年限及其关系的制度叫——。
2.班主任是学生班级的直接——、教育者的领导者。
3.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论著,被称作 t?教育学的雏形”,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开始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的一个重要标志。 4.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通常有“六三”学制、“五四学制”及“——99。 5..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和——三种 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6.我国小学阶段课程的基本性质包括:普及性、——性、发展性和:性。 7.教师在写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和课时计划三种计划。’
8.综合考察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人们普通认为正确的儿童发展观主要应包括以 下咒点:(i)——;(2)——;(3j——o
9.师爱是激励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动力,又是打开——的钥匙。 10.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动机往往与——、——
和联系在一起。
11.制约小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和——。- 三、简答题
1.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2.简述学习教育原理的实践意义。 3.简述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 4.对教师语言的要求有哪些?
5.为什么说赫尔巴特对科学教育学体系的建立作出巨大贡献? 四、论述题
1.我国传统的小学课堂以分科为主,存在很多弊端,试分析。 2.论述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制机能的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 1.D2.D
3.A【解析】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设初等小学堂招收7岁 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5年,并规定初等小学堂教育为义务教育。 4.C.
5.B【解析】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属于内发论 6.C【解析】《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独立地位。 7.C
8.B【解析】“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过程中应 重视学生自身的能力。 9.C10.C
11.D【解析】德育过程可以从培养知、情、意、行的任何一个方面开始,因为德育过程具 。有多端性。。 12.D
13.A【解析】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感知能力不够成熟,感知具有 笼统性,精确度比较差。
14.B【解析】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他在教学中主依教师中心。课 程中心和课堂中心。
15.A16.D17.A18.D19.C20.A 二、填空题
1.学校教育制度 2.组织者 3.《学记》’ 4.九年一贯制 5.心理、社会 6.基础、可接受
7.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
8.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儿童的发展蕴涵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 中、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9.精神、心扉
10.兴趣、求知欲、责任感 11.知识、学生 三、简答题
1.(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 (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
(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 一点。,
2.①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