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应事先整理好,形成资源共享;
(3)在教学过程中,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努力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行为,促使他们的行为形成习惯;
(4)应对每堂课的教学进行测评,为下一堂课作好准备。
第7章 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基本类型
1.概念与词语有着密切联系,概念是词语的思想内容,词语是概念的语言形式。 2.概念间的相容关系有:同一关系、从属关系、交叉关系。 3.概念间的不相容关系有(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4.程序是用语言、文字、图表等方式表达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步骤(算法)。
计算机程序是用指定的计算机语言表达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步骤,这些方法步骤必须是计算机能理解并且能执行的。
程序设计主要指研制计算机程序的过程,它应该包含:对问题的分析与了解、选取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步骤、用特定的计算机语言将方法步骤记录下来,记录下来的这个方法步骤就是程序清单。 5.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是一组规则,它由词法和句法组成。 6.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具体概念,谈谈如何进行概念教学。
概念教学的一般要求:(1)使学生了解概念的由来与发展。(2)使学生掌握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表达形式。(3)使学生了解有关概念间的逻辑关系,会对概念正确地进行分类,从而形成一定的概念体系(4)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概念。
概念的教学途径和一般方法:(1)概念的引入。(2)概念的明确与理解。(3)概念的巩固和运用。
第8章 智力、能力与信息素养的培养
1.知识是人们对客观规律事物认识的总和,是对客观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反映。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本领,属于个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特征;而智力是大脑机能在社会活动中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的心理特征。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过程中两个必要的因素。
2.智力是一个复合体,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
3.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认知过程起动机、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它包括动机、需要、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气质、好奇心等等。
4.能力按其倾向性可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一般能力主要指智力,它是从事各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认识能力;特殊能力是指为了顺利地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一些能力综合。
5.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可按照“三阶段七环节”来进行。第一阶段是示范阶段,包括讲解和示范等两个环节。第二阶段是制作阶段,包括学生自主探索、分组讨论和作品的制作等三个环节。第三阶段是讲评阶段,包
第11页
括作品的交流和讲评等两个环节。 6.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1)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2)加强实践活动 (3)改进课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5)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7.信息素养是指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是综合能力的基础。
8.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意义
(1)信息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2)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信息素养是个人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9.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1)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2)学好信息技术科学的基础知识。(3)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4)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渗透、综合。(5)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10.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能力培养包括哪些内容?
⑴自学能力;⑵操作能力;⑶编辑能力;⑷思维能力;⑸创造能力; 11.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质。这里的创造潜质是指创造的目标、创造的意志、创造的精神等。 (2)培养学生的创造心理。创造性心理是创造力的基础。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心理,就要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坚强的意志。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起搞科研,撰写论文,搞小创造、小发明,都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方法。
(5)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6)进行教法创新。
1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何意义?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意义:
(1)信息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2)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信息素养是个人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12页
途径:
⑴通过信息技术专门课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⑵加强学科课程教学整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⑶创设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第9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的意义有哪些?
(1)教学评价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 (2)教学评价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3)教学评价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4)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2.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功能有哪些?
(1)导向功能 (2)检查功能 (3)激励功能 (4)改进功能 3.教学评价的分类
(1)按评价的目的进行分类可分为三类: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2)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分类,可分为以下两类:绝对评价、相对评价。 4.学生学习成绩评价的方法有: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 5.教学评价的意义是什么?
(1)教学评价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 (2)教学评价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3)教学评价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4)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6.教学评价有哪些功能?
(1)导向功能 (2)检查功能 (3)激励功能 (4)改进功能 3.如何理解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特点? ⑴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要注重实践
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中存在着难以量化的因素 ⑶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依赖于教学设备 ⑷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标准依赖课程内容 7.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⑴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指用切合实际的语言表达学生的学习情况。它一般建立在评价者的经验或印象的基础上,难免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
①评语鉴定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结论一目了然;缺点是不够精确,容易掺杂主观因素。 ②等级评定法。按等级的形式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等级评定法简便易行,但不够精确,同一等级者之间的差距不好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五级评定法: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第13页
四级评定法:很好、较好、一般、差; 三级评定法:上、中、下; 二级评定法:合格、不合格。 ⑵定量评价
⑶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
第10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研究与论文撰写
1.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要注意哪些基本原则?
(1)不能主观臆断,必须从客观事实出发。(2)不能随行就市,必须全面地研究问题。(3)不能用统计代替分析,必须注意事物的数量和质量分析。(4)不能轻信材料,要最大限度地保证材料的可靠性。(5)不能被现象迷惑,必须寻求事物的本质。 2.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大体分为:
(1)发现问题 (2)收集资料 (3)深入研究 (4)实践验证 3.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方法有:
(1)历史研究法 (2)文献研究法 (3)观察研究法 (4)调查研究法 (5)实验研究法 (6)行动研究法 (7)校本研究法 (8)个案研究法 (9)质的研究法 (10)人种志研究法 (11)德尔菲专家法
4.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课题有:基础理论研究课题、应用性研究课题和开发性研究课题。
5.教学研究课题的基本原则有:
(1)需要性原则 (2)创新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导向性原则 (5)可行性原则 6.课题选择的主要方法有:逻辑法和灵感法。 7.如何选择教学研究课题?
教学研究课题的基本原则有:(1)需要性原则;(2)创新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导向性原则;(5)可行性原则。
课题选择的主要方法有:逻辑法和灵感法。 8.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应注意哪些事项?
⑴突出主题论点,论证鲜明;⑵内容层次分明,结构严谨;⑶叙述文字流畅,简明扼要;⑷使用语法规范,合乎逻辑。
第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