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复习材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章 绪论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1)综合性 (2)独立性 (3)实践性 (4)发展性 (5)创新性 2.信息技术的含义是什么?它对教育教学和学生有哪些重要影响?

含义: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

影响:⑴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的变革; ⑵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⑶信息技术支持有效学习;⑷信息技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其主要任务包括哪几个方面?

对象:⑴信息技术课程; ⑵信息技术教学;⑶信息技术学习; ⑷计算机辅助教育(CBE); ⑸计算机远程教育

任务:(1)使学习者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不同层次中的教育目标,并能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进行深度和广度的研究。

(2)使学习者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以学科理论为指导,进行教材和教法的研究。 (3)使学习者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和技巧,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有效地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使学习者掌握指导信息技术学习的规律和原则,在教学工作中科学地指导学生学习,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

(5)教育学习者牢固树立专业思想,热爱信息技术教育事业,并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教育实践,不断总结和丰富信息技术教学经验。

4、谈谈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

存在的问题:

⑴观念跟不上、评价机制不完善 ⑵发展不平衡 ⑶资金不足 ⑷师资缺乏 解决方法: ⑴ 更新教育观念 ⑵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⑶ 有效整合现有资源

行“多纲多本”。

⑷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1页

⑸教法落后

⑹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没有颁布

⑸ 关于教学模式问题:现阶段采取,设立信息技术课程,提倡学科整合应用,教材执

⑹ 改革教学方法

第2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什么?怎样实现?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及其他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确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各学段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信息技术课的设置不能脱离学生现有的心智发展水平,不能偏深、偏高、偏广。但是中小学生可塑性强,兴趣爱好日趋广泛、深入,思维趋向科学,且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因此,中小学各阶段的教学内容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要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各类学科的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哪些? 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块可以划分如下: 模块一 信息技术简介 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介 模块三 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 模块四 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模块五 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模块六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模块七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第3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原则

1.认知结构是人的全部知识或观念的总和及其组织。 2.信息技术科学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关系。

信息技术科学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两者是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对象,信息技术科学知识结构是计算机专家研究的对象,其认知结构是心理学家研究的对象。

3.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过程是信息技术科学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输入阶段、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阶段和操作阶段。

第2页

4.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主要有:现代性特点、实践性特点、工具性特点、应用性特点、文化性特点。 5.什么是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过程?分哪几个阶段?

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信息技术科学的认知过程。

根据学习的认知理论,这个过程包括输入阶段、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阶段和操作阶段。 6.根据目前情况,谈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

⑴现代性;⑵实践性;⑶工具性;⑷应用性;⑸文化性 7.试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原则。 ⑴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⑵理论性与实际性相结合的原则; ⑶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 ⑷巩固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8.试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关系。

(1)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教学的进程、内容、方法、组织和实施通常都是由教师来设计和决定的;教师要对教学效果和质量负责;

(2)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指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要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学习(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也必须由教师引导)。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做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引导者,不应包办代替、面面俱到。课堂教学中,要多安排“自学”环节,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尝试的机会,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在自学活动中得以形成和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9.试述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贯彻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的意义。

(1)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两个必要因素。知识的掌握与认识能力的发展的关系极为密切。

(2)离开知识的掌握,就谈不上认识能力的发展;同时认识能力的发展也会反过来影响掌握知识的质量和速度。

10.试述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如何体现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1)重视基本技能训练。在教学中重视基本技能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抓好上机实验课的教学,对实验课的安排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切不可让实验课的教学成为学生单纯“玩”计算机的过程。

(2)注意掌握知识的方法。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将其渗透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要帮助学生主动通过观察、分析等思考过程去理解知识,逐步掌握思考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这有利于改进学生的认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

第3页

⑸量力性与尽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⑹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⑺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⑻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

力,并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教师应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尽量使教学方法多样化,吸引学生到学习中来,通过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其能力。

11.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如何贯彻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向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承认个别差异,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统一要求指的是把年轻一代都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使他们把传授的计算机知识掌握好。因材施教要求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不同的智力采取不同的、有效的措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因材施教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教师讲某一问题时,明确向学生指出是否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掌握,或者指出必须掌握的内容。比如,在讲WPS 编辑用→ ←↑↓方向键移动光标时,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必须掌握,而对于Home、End、PgUp、PgDn 等键,则可以提出不同要求。

(2)布置上机、课外作业时,分出哪些是必做的,哪些可以选做。对于必做而不会做的学生就得个别辅导。

(3)组织学生“一帮一”对子,效果会很显著。学得较差的学生得到帮助,学得较好的学生为了辅导同学,听课学习会更认真。

第4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手段,是教师和学生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

2.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分类:

1)按产生的时间可分为传统教学法和新教学法。 2)按教学指导思想不同可分为启发式教学和注入式教学。 3)从教学内容的逻辑安排可分为归纳法和演绎法。

4)以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可分为语言的方法、直观的方法和实践的方法。 5)按学生的认知活动的基本形式可分为接受型、自学型和探究型。

6)现代教学论对上述分法进行了归纳,将教学法分为两大类:一类叫综合教学法,另一类叫基本教学法。 3.现代教学方法应具备哪些特征: 1)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

2)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情绪生活)的培养和调节 3)注意因材施教,促进发展

第4页

4)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5)对传统教学法适当保留并加以改造 6)实现信息的多向传递

4.信息技术课的常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教练法、范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

5.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教学目的和任务 2)教学内容 3)学生的实际情况 4)教学条件 5)课型 6)教学时间

6.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景、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有以下形式:讲述、讲解、讲演等形式。

7.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向学生提问并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8.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

9.自学指导法是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通过自学而掌握知识的方法。适用于学生力所能及的内容,比如软件使用的自学。

10.演示法是教师在上课时,出示实物、挂图,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画画、投影、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和学习实验技能的一种基本教学方法。 11.教师上课时运用演示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演示时教师应对演示对象加以必要的说明,告诉学生应着重观察什么,并提出一系列问题,把学生注意力引导到应注意的内容上去。 (2)演示时间要适当。

(3)演示完后要归纳总结,作出明确结论。

(4)演示不能取代上机实习,最好的方法是在演示结束后就进行上机实习。

12.实验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某一问题反复实践,或对某一动作反复地进行,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习惯的教学方法。可用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

13.练习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多次的、多方面的、创造性的应用已学知识,从而达到巩固知识、掌握技能和技巧的方法。

14.教练法的主要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某些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进行信息活动、操练某些技能,且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生操作中给予帮助和指导,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第5页

2z9mu7ss3e3fmdy9ul8q7b8vd538ce00y5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