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复习讲课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青少年心理发育复习与教

学习—————好资料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考试时间:12月28上午9:00

分值分布:1、单项选择10分;2、名词解释:3个12分 3、辨析:3个24分 4、简答:3个24分 5、论述2个30分 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了解部分:

青春期:青春期是一个生物学术语,反映的是个体在青少年时期生理的变化,主要指个体第二性征出现到生育功能发育成熟的这一阶段。青春期发育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青春期大约是在11~14岁,男生的青春期大约是在12~15岁。青春期发生在青少年时期。

发展生态系统理论: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全面分析了环境及教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布朗芬布伦纳归纳了五个生态系统: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时序系统。

微观系统是个体最直接接触到的环境,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同伴、玩耍地等;

中间系统是各微观系统之间,微观系统和外层系统之间的联系系统,如家庭,学校和同伴群体之间的联系;

外层系统则是指那些个体并未直接参加但却对个体有影响的环境,如父母的工作环境、邻居、传媒、社会福利制度等;

宏观系统是社会中的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等,即个体所处的文化、亚文化和社会阶层背景; 时序系统是个体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五中生态系统同时存在,宏观系统的变化会影响外层系统,并进而影响到个体的中间系统和微观系统。

掌握部分: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 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不断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使儿童心理发展表现出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特征。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心理发展的连续性表现在个体整个心理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当某一种心理活动在发展变化之中儿又未表现出质变时,它就正处在一种量变的积累过程。这种心理变化在未达到新质变之前进行的孕育新质变的量变过程,被称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心理变化遵循一定的发展顺序,要依次经过不同的时期,同时每一时期又有相对固有的特性,这就是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2、 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心理发展总是指向一定的方向并遵循确定的先后顺序。比如儿童体内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是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儿童动作的发展严格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心到外周的原则。儿童先会辨认上下,后会辨认前后。

3、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从出生到成熟体现出多元化的模式,表现在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方面均存在差异,同一机能系统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 心理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人类心理发展的规律具有普遍性,与此同时,个体心理发展在发展的进程、内容、水平方面又具有千差万别的特殊性,各种特殊性成为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心里发展的规律性体现在心理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的复杂关系中。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过渡性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最根本特点,与其他阶段相比,青少年的发展具有三大特点:从青春期开始,各项生理机能逐渐成熟(生物性过渡);思维能力迅速发展(认知过渡);向新的社会角色转变(社会性过渡)。

生物性过渡:个体一生经历两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一是从受精卵开始到一岁左右;二是在10-20岁的青少年期。青少年时期要经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包括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加,体形与面部特征成人化,第二性征的出现,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育成熟等。经过这一系列的生理身

精品资料

学习—————好资料

体的变化,青少年在生理上基本完成了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

社会性过渡:随着青少年的生理成熟和思维能力的变化,他们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青少年阶段也是个体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的转折期,从这一时期开始,社会不再把他们看做是儿童,而是开始把他们当作成人来看待。换言之,这一时期个体的社会定义发生了变化。

第二章青少年生理生长与教育

了解部分

身心发展的前提与物质基础

青少年的生理变化受到内分泌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发育完善是个体青春期身体生长发育和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理解部分

青春期生理变化对青少年自我形象等方面的具体影响(两方面)

1、 身体形象是影响青少年自我形象的重要方面之一。青春期身体各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这迫使青少年十分注重自己的身体形象。

2、 青少年对自己体重的感知和满意程度对其心理反应有重要影响。女孩更在意自己的体重,体重较重的女孩可能会有比较消极的自我评价。

第三章青少年认知发展与教学

了解部分

皮亚杰的认知和发展阶段理论(P28)

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依赖感觉与运动来认识事物

2、 前运算阶段(6、7-11岁):此阶段儿童思维比感觉运动阶段更加符号化、象征化。前运算阶段又包括符号功能亚阶段与直觉思维亚阶段。

3、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具体运算是一种和真实的、具体的物体相关的可逆的心理活动,与前运算阶段相比,此阶段儿童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具体的问题。但需要事物和直观形象支持,不能进行纯符号运算。具有以下特点,去中心化、可逆性、守恒、分类、序列化、推断事实。

4、 形式运算阶段(11岁-):此阶段的出现,个体开始形成解决抽象问题的能力。其思维具有以下特征,假设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反思能力、形式运算思维的逐渐发展

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维果次基最近发展区(P31)

维果次基提出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个体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等形式,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

维果次基认为个体心理的发展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过程有四个标志,(1)心理活动的随意性。(2)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性。(3)形成以符号或词语为中介的心理结构。(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维果次基认为儿童通过与成人交往掌握高级的心理机能工具-语言符号这一中介环节。使其在低级心理机能上形成各种高级心理机能。

认知: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使用。也称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认知、理解事物或现象,保存认识结果,利用有关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认知发展:心理学将个体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功能系统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 图式: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他认为,发展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地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其内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而所谓图式正是人们为了应付某一特定情境而产生的认知结构。

掌握部分

精品资料

学习—————好资料

青少年想象发展的特点(P36)

1、 青少年的向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主要表现为能自觉地确定想象的目的和任务,并能围绕目的展开象

2、 青少年想象的创造性逐渐占优势,随着表象内容的深刻和丰富,随着想象的认知操作能力的提高,青少年的想象的创造性有了很大的发展,并逐渐占优势。

3、 青少年的想象更富于现实性,在青少年时期,由于个体的感知能力显著提高,个体的表象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青少年的想象能更精确、完整的反映客观现实,具有较高的现实性。又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特别是科学知识的积累,青少年能很好区分现实和虚构,会主动抑制不符合现实的想象,想象中虚构成分逐渐减少。 青少年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1、 思维的整体结构基本形成并趋于稳定,抽象逻辑思维得到较快发展,在初中阶段开始占主要地位,在高中阶段,抽象思维占绝对优势,且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辩证逻辑思维也在高中阶段到达基本成熟的水平。

2、 思维的深刻性日益提高,初中生还处于半成熟状态,高中生的思维基本接近于成人,处于成熟水平,但有时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3、 思维的创造性日益增强,初中生已表现出明显的创造性和批判性。高中生思维的创造性有了很大的发展,能创造性的进行学习,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二者创造性都不成熟,表现为,鉴别力不强,易受错误思维的影响,遇到困难易动摇。

4、 思维的自我监控能力显著提高,初中生思维的自我监控能力开始发展能够根据思维活动的结果,对简单思维活动进行初步调节。高中生对思维方法和相应的逻辑规则的掌握日益熟练化,自我监控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四章 青少年社会认知发展与教育

了解部分

皮亚杰“自我中心”与 “去自我中心”含义及发展过程(P45)

自我中心:指个体不能区别一个人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不区别一个人自己的活动和对象变化,把注意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现象上。

注意:自我中心不是指一个人有意识地集中注意他自己而不去注意其他事物;自我中心不含有自私或自高自大的意思;不要把自我中心与“秘而不宣”混为一谈。是一种发展过程中的客观现象,是儿童到一定年龄阶段心理成长的必然。

去自我中心(去中心化):随着主体对客体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认知机能的不断平衡,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个体能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除出来。 四次去自我中心的过程

第一次出现在从出生到两岁时期;第二次出现在前运算阶段:第三次出现在具体运算阶段;第四次出现在形式运算阶段。

解除自我中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意识到自我是主体,并把主体与客体区别开来;第二,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协调起来,而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当做绝对真理。 观点采择:区分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以及发现这些不同的观点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观点采择的发展阶段:

阶段0-自我中心或无差别知觉 阶段1-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 阶段2-自我反思的观点采择 阶段3-相互的观点采择

阶段4-社会与习俗系统观点采择。

掌握部分

精品资料

学习—————好资料

青少年社会认知的发展:指的是青少年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认识是如何随年龄而发生变化的过程。

青少年青春期自我中心主义:

心理理论: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认识,以及以此为基础对相应行为做出的因果性预测和解释。

心理理论发展的基本趋势:从愿望心理理论,发展到愿望-信念心理理论,再发展到信念-愿望心理理论,最后到主动的解释性心理理论。

第五章 青少年情感发展与教育 了解部分

亲密感:亲密感是指两个人之间情感上的依恋,它的特征是彼此关心对方的身体健康和幸福,愿意同对方谈论私人的、有时甚至是敏感的话题;拥有共同的兴趣,并会参与共同的活动。

自卑感:是指个体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灰心的复杂情感。有自卑感的人往往表现为对自己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怀疑自己的存在价值,对自己想做的事不敢肯定,并轻视自己。

焦虑:是一种消极情绪,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于可能造成心理冲突或挫折的某种事物或情境进行反应时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个体预期到一些可怕的、可能会造成危险的或需要付出努力的事物和情景将要来临,但又感到对此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便会产生焦虑

情感素质:情感素质是指个体在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下,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积极的情感特征与品质。主要体现: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审美情感、生活情感、人际情感。

情绪能力 :情绪能力(emotionalcompetence)也叫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是指青少年识别、理解与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利用情绪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情绪能力是社会能力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社会适应的重要心理品质。

掌握部分

青少年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P56)

一、 二、 三、 四、 五、

消极情绪体验增多,情绪体验持续时间延长。 情绪表现方式由外在冲动性向内在掩饰性转变。

情绪体验的内容更加丰富深刻,社会性情绪占主导地位。 情绪的结构更加复杂,情绪能力得到发展。 亲密感迅速增强,同时出现两性恋爱萌芽

孤独感:是指当个体感到自己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对交往的渴望与实际的交往水平产生差距时,通过自我直觉而产生的孤单、落寞、失落、疏离和不满的主观情绪体验。

孤独感产生的原因

青少年已经产生了对亲密感和人际交往的需求,当这种亲密感与交往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孤独感。

青少年孤独感的产生与其家庭支持、同伴支持和学校支持等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缺乏家庭温暖,亲自关系疏离,得不到父母的疼爱与支持,或处于留守地位的青少年必然容易产生孤独感

同伴关系不良、同学关系疏远或朋友关系疏离,潜在的孤独感就会增长。

此外,孤独感还与师生关系、环境变化等学校因素密切相关且与早期的依恋风格,人格特点等也有联系。

情感素质:是指个体在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下,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积极的情感特征与品质。

情感素质主要体现(P67)

道德情感:指青少年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如

爱国感、同情感、正义感、责任感等)

精品资料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复习讲课教案

青少年心理发育复习与教展学习—————好资料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考试时间:12月28上午9:00分值分布:1、单项选择10分;2、名词解释:3个12分3、辨析:3个24分4、简答:3个24分5、论述2个30分考试内容:第一章:绪论了解部分:青春期:青春期是一个生物学术语,反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z34h9vqr628mwx1483k6i8ss1c8ox01bk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