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2课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设计由点亮小灯泡引入,是因为不少学生在课前已经会点亮小灯泡,就让他们兴致勃勃地点下去吧,并由此引出他们不知道的电路知识,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通过对材料的观察,对电路的观察、描述与分析,培养他们对生活上的常见现象多观察、多思考、大胆猜想、细心求证的习惯。接着让他们尝试连接各种电路,并认识短路和断路的知识,应用学到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另外,本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认识电流的流动路线,这使不容易理解的科学原理变得更简单,更直接。而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亲身体验,让教学更加有效。
【学情分析】
从知识角度看,四年级的学生对小灯泡和电池以及导线都比较熟悉,但对于小灯泡的各部分的结构还是模糊的,在平时的动手活动中,很容易将小灯泡点亮,但是方法一般是单一的,只知道能够使小灯泡发亮,但不懂得简单电路的组成。
从年龄的特点看,四年级的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这课的内容他们非常喜欢探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小灯泡的结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连接能使小灯泡发光的电路。
【教学难点】
1、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 2、区分短路和断路。
【教学准备】
小灯泡、1. 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图片,请孩子们来一起欣赏(出示PPT,习水的夜景),这是哪里呢?漂亮吗?如此美丽的夜景离不开电灯的功劳,今天我们就来了解电灯泡,并当一会小电工点亮电灯泡(板书:点亮小灯泡),大家有信心完成任务吗?
今天我们将同学们分成8个组,按照大家整体表现,还要设优秀电工小组,同学们准备好挑战了吗?
二、探究新知
第一部分观察材料,认识构造(观察部分) (一)观察小灯泡 1、引导学生观察小灯泡
2 / 5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师:孩子们看着自已组的电灯泡,结合教材,认真观察一下,灯泡是由哪些部分构成呢?
2、学生观察。(学生也可以结合本组已有的小灯泡,进行亲身实际观察) 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4、教师结合小灯泡的结构图帮助学生认识小灯泡的各部分名称。(课件出示名称,强调有连个连接点,一个连接点位于小灯泡的尾部叫锡点部分,另一个位于小灯泡的一侧,和小灯泡的螺纹部分相连。)
(二)观察电池 1、引导学生观察电池。
2、师生共同了解电池的结构(课件演示电池结构)。
3、师:电池上有正负两极,小灯泡上有两个连接点,你觉得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板书:两极?两点)
(三)引出导线 1、引导
2、出示导线。并对导线作简要介绍。 第二部分:合作尝试,点亮灯泡(实验部分) (一)小组合作点亮小灯泡
1、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实验材料点亮小灯泡,我们要比一比,看那一组最先点亮小灯泡。不过在操作以前老师有个要求,每个组要明确一名记录员,完成本组实验记录单,组内可以小声讨论,同学们能做到吗?
2、学生实践。教师统计成功的小组并表扬他们的合作。对遇到问题的小组予以关注、指导。
3、小组汇报情况。演示点亮过程 4、讨论未点亮小灯泡的原因。 小组汇报讨论情况找出存在的差别。
师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让小灯泡发光,电池的两极必须与小灯泡的亮点相连,而且连接过程中不能断开。
(二)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1、同学们已经基本上弄清楚小灯泡点亮的原因了,那么我们利用我们得出的结论没有点亮的小组可以尝试用黑板上地方法试一试,已经点亮小灯泡的小组要用更多的方法点亮小灯泡。当然,无论哪个小组,最终都要用不同的方法点亮小灯泡。
3、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连接方法,你们真了不起!老师这里也有几种连
3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