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地球的自转
考纲 呈现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识记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基本规律;
考纲 2.掌握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
解读 3.学会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及日界线的相关判
读;
4.学会运用地转偏向力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考点一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读图,完成下列内容。
(1)地球自转方向特点:①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俯视:② 逆 时针,如图B。从南极上空俯视:③ 顺 时针,如图C。结合经度变化地球向④ 东经 增大的方向或⑤ 西经 减小的方向自转。
(2)图中甲、乙、丙三地,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⑥ 甲>丙>乙 ,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⑦ 甲=乙=丙 。
(3)甲地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为⑧ 24 小时,为一个⑨ 太阳 日;乙地连续两次看到北极附近某恒星出现在同一位置的时间间隔为⑩ 23小时56分4秒 ,为一个
(4)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为一个
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恒星 日。
恒星 日。
(1)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
(2)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速度相同(海拔相同的情况下)。 (3)60°纬线上的线速度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
(4)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每小时15°,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的对应点的线速度。
(5)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 因素
影响
关系
纬度
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负相关
海拔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正相关
命题视角一 地球自转周期与角速度
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 A.1个多小时 B.3个多小时 C.5个多小时 D.7个多小时
答案 B 本题通过恒星视运动考查地球自转周期。恒星视运动实质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地球每小时自转约15°,故需要连续拍摄3个多小时。 命题视角二 地球自转线速度
下图是地球表面某地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下面两题。
2.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B.南半球低纬度 D.北半球中纬度
答案 C 根据图中线速度由北向南减小,可判定图示地区位于南半球;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为1 670千米/小时,60°N上为837千米/小时,故根据图中的数值范围可推知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中纬度。 3.图中c、d两点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纬度高低不同 C.距海远近不同
B.地势高低不同 D.地表植被不同
答案 B 影响线速度大小的因素除纬度外,还有海拔。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其自转线速度越大;图中c点的线速度比同纬度的d点大,可知c点的海拔较高。
考点二 昼夜更替与晨昏线
读图,完成下列内容。
(1)昼夜现象成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① 不透明 的球体。 (2)昼夜交替
产生:地球不停② 自转 ,昼夜也就不断交替。 周期:1个太阳日(③ 24 小时)。 意义:影响人类的起居作息。 (3)昼夜界线——晨昏线
自西向东由昼进入夜为昏线,如图乙中的④ AP ,图丙中的BP。
自西向东由夜进入昼为晨线,如图甲中的⑤ AB ,图乙中的BP,图丙中的⑥ AP 。
1.晨昏线的六个特点
(1)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α)的变化范围为0°—23°26',且与太阳直射点的度数相同,即图2中∠α=∠β。
(5)晨昏线只有在二至日时才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的移动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相同,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2.晨昏线的三种判断方法 自转法 时间法 方位法
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为晨线,由昼进入夜的为昏线 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为18时的是昏线
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以上三种方法适用于所有晨昏线的判读,但在判读俯视图时必须首先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出地球自转方向,然后根据自转法来判断晨昏线。
?为晨线,??为晨线。 根据上述方法可知图1中BCAB为昏线;图2中EF
命题视角一 晨昏线的判断
某国际航班从巴黎经16小时的飞行,于北京时间星期一17时10分安全降落在北京机场。此时,飞行员看到一轮红日正在跑道西边的尽头。据此回答下题。 1.飞机降落时,晨昏线的位置应该是下列四图中的( )
答案 D 注意题中关键信息:北京时间17时10分日落,说明北京昼短夜长,同时北京正在日落,位于昏线附近。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