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生物与环境二生态系统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B 老虎是处于营养级较高的生物,能得到的能量较少,因此个体数量也较少? C 身强力壮的老虎通常可以欺负身体弱小的老虎,甚至可以将它吃掉? D 老虎生活需要较大空间,一般一座山只能提供给一只老虎生活的空间? 答案:B

5、水葫芦引入我国后,在一部分地区已经阻塞河道,成了河流和湖泊中行船的主要障碍。一株水葫芦能在50天中产生1000个后代,其原因可能是( )? A 没有天敌 B 气候适宜 C 繁殖力强 D以上都正确 答案:D

6、下图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多少而给出的塔型结构,其中"A\、\、"C\分别代表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下面与塔型结构相符的食物链是( ) A 草→ 昆虫→ 鸟 B 树→ 昆虫→ 鸟

C 草→ 兔 → 狼 ? D 草→鸟 → 狼

答案:B 。解答本题要注意个体数量营养级和能量营养级的区别。?

7、生产者通过初级生产过程固定的太阳能,除哪部分外均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传递与转化:? A 作为能源物质生产者自身利用的部分? B 作为营养物质被食草动物摄食的部分? C 作为凋落物成为穴居动物和分解者营养源的部分? D 以有机物形式暂存于自养生物体内的部分 ? 答案:A?? 8、假定你被困在一个荒岛上,随身携带的食物只有12只鸡和一升玉米,在一个月内你将得不到营救,这段时间内也不能种出更多的玉米。为了生存,你将( )? A 先吃玉米,后吃鸡 B 先吃鸡后吃玉米

C 用玉米喂鸡,然后吃鸡下的蛋 D 玉米和鸡同时吃 ? 答案:B

? 9、能量沿食物链由一个营养级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时,逐级递减的原因是( )? A 各营养级生物维持自身生命活动的呼吸消耗

B 枯枝败叶、尸体或粪便被分解者利用? C 各营养级生物体内贮存部分能量? D 上述各个原因都是? 答案:D? 10、自然林区内的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

A 松毛虫繁殖力强? B 马尾松抗虫害能力差 C 人工林场营养结构简单

D 当地气候适宜松毛虫生长? 答案:C

11、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右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增加,则会引起:

A 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B 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C 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D 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答案:D

12、由于赤潮的影响,一条4千克重的杂食性海洋鱼死亡,假如此杂食性鱼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性鱼类,按能量流动效率20%计算,该杂食性鱼从出生到死亡,共需海洋植物( )? A 160kg B 80kg C 400kg D 200kg

答案:A 计算方法:4×1/2×5+4×1/4×52+4×1/4×53=160kg

13、我国在各地都设有大气监测站,北京是由分布在城区的各监测点组成的一个监测网,以监测大气情况,且每天公布空气质量,包括( )? ① 可吸入颗粒物 ② 总悬浮颗粒物 ③ 氮氧化物 ④ CO2 ⑤ SO2 ⑥ NO2⑦ CO ⑧ NO ⑨ N2 ⑩ O3? A ①③⑤⑦⑩ B ②③⑤⑥⑦ C ②⑤⑥⑩ D ①⑤⑥⑦⑩? 答案:D?

14、在一个达到成熟阶段的生态系统中,四个不同种群各自含有的总能量和残留DDT浓度大致如下:

⑴该系统的生产者为__________;初级消费者为__________。

⑵由四个种群构成的营养结构为__________(以箭头形式表示)。

⑶ 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能量的传递平均效率是__________。

? ⑷丁种群生物体内DDT浓度,相当于甲种群的85倍,你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 ? 答案:

15、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过程示意图:

⑴ 在该河流的AB段上,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⑵ 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 ⑶ 水中溶解氧含量恢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⑷ 如酿酒厂味精厂将含大量有机物的废物排入河流,对河流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最严重危害是__________,请运用生态平衡原理分析造成这种后果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 答案:

⑴ 藻类数量减少,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着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 ? ⑵ 有机物分解后形成大量NH4+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大量繁殖

? ⑶ 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因此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

? ⑷ 河流中的生物大量死亡,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因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外来干扰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在线测试

1. 种群密度和生物群落结构常有剧烈变化的自然系统是( )? 洋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A、森林生态系统

B.湖泊生态系统

C、海

2. 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 C、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D、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

3. 生态系统内,食物网越复杂,说明( )

A、生产者的个体数量过多 C、消费者的种类越多

B、消费者的个体数量多

D、分解者的种类越多

A、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阶段

B、物质和能量收支的平衡状态

4.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 )?

C、各种群数量稳定不变 D、结构及功能保持一种较长时间的动态平衡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物的数量

B、使生产者消费者的数量保持

5. 下列哪项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平衡

C、增加物种数目

D、限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

6. 下图四个数量金字塔中的哪一个与植物→蚜虫→食蚜瓢虫这一食物链相符合( ) ?

7. 在能量金字塔中,如果生产者在光合作用中产生240摩尔氧气,全部用于初级消费者分解血液中的血糖,其释放并贮存在ATP中的能量有多少焦耳可被三级消费者捕获。(1卡=4.2焦)? 2.008×106

A、0.24×106

B、5.061×106

C、1.008×10

D、

8. 下图是两个生态系统中腐殖质总量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情况,这是指哪两个生态系统( )

A、热带草原 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温带阔叶林?

C、冻土苔原 热带雨林

D、热带

草原 温带草原?

9. 图8-20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 )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10. 如图示两类动物的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是恒温动物, 乙是变温动物

B、甲乙都是恒温动物

D、甲是变温动物, 乙是恒温动物?

C、甲乙都是变温动物

答案与讲解:?

1. D 2. D 3. C 4. D 5.C 6. C 7. D 8. C 9.A 10.A

? 1.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有密切关系。据此可知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因此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湖泊生态系统属于淡水生态系统,水域中动植种类较多,各水层生物分布相对稳定。海洋生态系统非常巨大,约占整个地球面积的70%,营养结构层次复杂,种类繁多,自我调节能力也最强。只有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因此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导致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答案:D。?? 2. 解答此题,要求全面理解种群、群落的概念及区别。种群是同种生物中许多个体的集合体,群落则是各个生物种群的集合体,范畴比前者大,属较高级的结构层次。选项中的D项与种群概念相符,A明显不符,包含了多种生物。B项中的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鱼,一般不会由一种鱼组成,C项中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也不会是单一的真菌,都属于群落范围。

? 3. 复杂的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往往被多种草食动物所食,而一种草食动物既可吃多种植物,又可能成为多种肉食动物的捕食对象,多种消费者就使得各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食物网。食物网是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的,食物链越多则食物网越复杂,而食物链的多少与消费者种类多少有关。

? 4. 此题主要考查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亦即其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能较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的维持是依靠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完全可通过调节而达到动态平衡,因而答案A不确切。此外,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这并不意味着能量及物质的输入与输出相等,也不是各种群密度不可变更,相反的,能量在流动中会逐级递减,种群密度也是在不断地变动中,甚至可能出现某种群灭绝而被另一种群所取代的现象。因面答案B、C都不正确。答案:D。

? 5. 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越多,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渠道应当越多,每个物种所起的作用就越小,部分物种的消失或绝灭对整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冲击就越小,生态系统就越稳定。C是正确的。A项错误,因为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物的数量不仅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物种数目,也干扰和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只能增加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B项不对,因为B项措施只有利于保持生态系统的原稳定性,而不能使稳定性进一步提高。D项也错,因为限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不但不会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反而会降低生成系统的稳定性。答案:C。

6. 由植物、蚜虫、瓢虫构成的数量金字塔中,蚜虫的个体数量应多于植物。因为一株植物上可生活很多蚜虫,同时,蚜虫的数量也会多于瓢虫,而瓢虫的数量也会多于植物,因为植物体占有的能量较多,一株植物体中可以养活多个蚜虫及瓢虫,所以从数量上看,蚜虫>瓢虫>植物。由于图中金字塔的最底层也是第一营养级,依次向上为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故该题应选C。注意区分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能量由于逐级递减,从金字塔上表现出由多向少的变化,而数量金字塔是根据各营养级的数量多少绘画而成,不一定随营养级逐级递减或逐级增加。答案:C。? ? 7. 考查能量流动、储存和能量流动特点的知识。血糖分解是根据以下关系:

(其中1255千焦储存在ATP中)可知,240摩尔氧气全部用于分解初级消费者的

血糖,储存在ATP中的能量为1255×40=50200(千焦)。由题意可知,能量在生态系统的逐级流动中的最大传递效率为20%,根据以下关系: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所捕获的最大能量为50200×20%×20%=2008千焦即2.008×10焦耳。

8. 生态系统中腐殖质总量积累速度最快最大的是热带雨林,只需短时间便能达到最大值,应对应曲线I。腐殖质总量积累速度最慢的是种数稀少,结构最为简单且初级生产最小的冻土苔原生态系统,它必须经漫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最大值,因此,冻土苔原和热带雨林这一对生态系统较其它A、B、D三对生态系统差异明显。

9.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摄取大气中的CO2,其体内碳的去处有三条途径:其一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大气中;其二是被消费者所摄取;其三是其遗体、枯枝落叶等被分解者分解,并将其中的碳以CO2形式释放到大气中。消费者的碳来源于对生产者的取食,其体内碳的去向,一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大气中;二是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以CO2形式释放到大气中。从上述分析中,不难推断,图中甲是生产者、乙是分解者、丙是消费者。所以,本题答案为A。

10. 变温动物(如蛇)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体温下降,代谢变慢,以至于零下几度时进入冬眠状态,代谢水平极低(耗氧量极小)。注意分析图中曲线的方向,应从右向左(即温度降低时)分析两种动物耗氧量的变化。环境温度低时,甲耗氧量增加,呼吸强、产热多,维持体温恒定,乙的耗氧量并不多,说明乙并不需要产热,它应属变温动物。答案:A。

6

课外拓展

1、生态系统与种群和群落等概念的比较?

生态系统的最大特点是不仅囊括了该区域内的所有生命部分(即群落),更重要的是包含了为该系统的生物提供物质及能量的无机环境部分。因而,生态系统是一个真正的能够行使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的相对独立体系(即生态平衡体系)。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一块草地、一个池塘甚至一棵朽木及上面生存的各种生物,均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因为它们都既含生物群落又含非生物的物质及能量,都能在群落内部及群落与无同环境间拉动物质的循环及能量的流动,所以都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而生物圈则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含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生命所能存在的无机环境,既凡生物生存的区域都在生物圈之内。生物圈是地球上一切生态系统的总和。 ?2、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在系统中的地位

生物与环境二生态系统

B老虎是处于营养级较高的生物,能得到的能量较少,因此个体数量也较少?C身强力壮的老虎通常可以欺负身体弱小的老虎,甚至可以将它吃掉?D老虎生活需要较大空间,一般一座山只能提供给一只老虎生活的空间?答案:B5、水葫芦引入我国后,在一部分地区已经阻塞河道,成了河流和湖泊中行船的主要障碍。一株水葫芦能在50天中产生1000个后代,其原因可能是()?A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yq1u3jqjl8mqar1rud16ehs64cxmy0121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