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植物生理学概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转移细胞:细胞壁与质膜向内伸入细胞质中,形成许多褶皱,或呈片层或类似囊泡,扩大了质膜表面,增加了溶质向外转运面积。

“花环型”结构:C4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发达,这层细胞周围的一圈叶肉细胞排列紧密,共同构成的双层环状结构,一般我们叫做花环结构。 经济系数: 是指作物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经济产量:经济产量=[(光合能力×光合面积×光合时间)?消耗]×经济系数 复种指数:就是全年内农作物的收获面积对耕地面积之比。 叶面积指数:即作物叶面积与土地面积的比值。

光合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或放出O2的量。

表观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一般测定光合速率的方法都没有把叶片的呼吸作用考虑在内,所以测定的结果实际是光合作用减去呼吸作用的差数,称为表观光合速率或净光合速率。 正真光合速率:把表观光合速率加上呼吸速率,则得到总(真正)光合速率。

(二)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 ATPase:腺苷三磷酸酶,ATP(合)酶 CAM:景天科酸代谢 Fd:铁氧还蛋白 PC:质蓝素

PQ:质醌、质体醌

CF1-CF0:叶绿体ATP(合)酶

DCMU:二氯苯基二甲基脲、敌草隆 P700:PSⅠ反应中心色素分子 RuBP:核酮糖-1,5-二磷酸

Rubisco: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 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PEP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PGA:3-磷酸甘油酸 OAA:草酰乙酸 PSⅠ:光系统Ⅰ PSⅡ:光系统Ⅱ

LHC:聚光色素复合体 chl:叶绿素

SMTR:比集转运速率 LAI:叶面积系数 Eu:光能利用率 CE:羧化效率 pmf:质子动力 OEC:放氧复合体

(三)问答题

1.光合作用为什么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

答:①.无机物变成有机物。可作为或间接作为人类或动物界的食物; ②.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过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给人类提供能源; ③.维持大气O2和CO2相对平衡。维持生物生存。 2光合色素的结构、性质与光合作用有何关系?

答:光合色素是在光合作用中参与吸收、传递光能或引起原初光化学反应的色素,一般包括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叶黄素)、藻胆素,原初反应是光合作用的第一步。 3.如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O2来源于水?

答:用离体叶绿体进行实验,发生希尔反应,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O2来源于水。 4.如何证明光合电子传递由两个光系统参与,并接力进行?

答:①.红降现象和双光增益效应:红降现象是指用大于685nm的远红光照射时,量子效率急剧下降的现象;而双光效应是指在用远红光照射时补加一点稍短波长的光(如650nm的光),量子效率大增的现象。这两种现象暗示着光合机构中存在着两个光系统,一个能吸收长波长的远红光,而另一个只能吸收稍短波长的光。 ②.光合放氧的量子需要量大于8:从理论上讲一个量子引起一个分子激发,放出一个电子,释放一个O2,传递4个电子只需吸收4个量子,而实际测得光合放氧的最低量子需

1 / 1

要量为8~12。这也证实了光合作用中电子传递要经过两个光系统,有两次光化学反应。 ③.类囊体膜上存在PSⅠ和PSⅡ色素蛋白复合体:现在已经用电镜观察到类囊体膜上存在PSⅠ和PSⅡ颗粒,能从叶绿体中分离出PSⅠ和PSⅡ色素蛋白复合体。 5.C3途径分哪3个阶段?各阶段的作用是什么?

答:①.羧化阶段:RuBP吸收CO2和H2O,在Rubisco酶催化下3-磷酸甘油酸(3-PGA); ②.还原阶段:植物消耗光反应中产生的同化力ATP和NADPH,使3-PGA转变成磷酸丙糖PGAld,光合作用的贮能过程即告完成。

③.再生阶段:是PGAld经过一系列转变,重新形成CO2受体RuBP的过程。 6.C3植物、C4植物和CAM植物在碳代谢上有何异同点?

答:C3植物就是普通的RuBP酶固定CO2然后到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

C4植物的细胞分化为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在叶肉细胞通过另一种酶将CO2生成苹果酸固定下来,再运到维管束鞘细胞中释放CO2,在鞘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

CAM植物和C4植物类似,只是气孔只有晚上开放,将CO2生成苹果酸等固定住,到了白天气孔关闭,苹果酸等再释放CO2供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干旱情况下的改变。 7.光呼吸是如何发生的?有何生理意义?

答:光照下的光合细胞内,在叶绿体、过氧化物酶、线粒体协同作用下,RuBP在Rubisco的作用下生产乙醇酸,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最终生成PGA,后者再经过部分光合作用过程,可再次重新生成为RuBP。

生理意义:①.消除乙醇酸的毒害; ②.维持C3途径的运转; ③.防止强光对光合机构的破坏; ④.氮代谢的补充; ⑤.减少碳损失。

8.说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答:①.光合作用的原料是CO2和H2O,产物是六碳糖和O2,呼吸作用的原料是六碳糖和O2,产物是CO2和H2O,可以相互利用; ②.在能量代谢方面,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发生水的光解和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将光能转变为电能,再变成活跃的化学能(ATP,NADPH-同化力) 而应用于碳同化途径(卡尔文循环),即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贮存在糖的化学键中。呼吸作用在细胞质中通过EMP、PPP途径形成NADH和NADPH;在线粒体中发生氧化磷酸化,由ADP和Pi 形成ATP。光合作用所需的ADP和辅酶NADH+与呼吸作用所需的ADP和NADP+是相同的,可以相互通用。

③.在物质代谢方面,光合作用的卡尔文循环(RPPP)与呼吸作用的戊糖磷酸途径(PPP)基本上是正逆反应的关系。它们的中间产物同样是三碳糖、四碳糖、五碳糖、六碳糖葡萄糖及七碳糖。催化各种糖之间相互转变中的酶也是类同的。 9.如何证明植物同化物长距离运输是通过韧皮部的? 答:环割树木枝条(将韧皮部剥去一圈),经过一段时间环割上部枝条正常生长,但由于有机物质下运受阻,在切口上端积累许多同化物,形成膨大愈伤组织或瘤状物。 如果环割较宽,时间久了,根系长期得不到有机物营养,就会饥饿致死;

如果环割不宽,时间久了,愈伤组织可以使上下树皮连接起来,恢复物质运输能力。 10.同化物在韧皮部的装载与卸出机制如何? 答:同化物装载机制:装载是一个高流速、逆浓度梯度进行的主动分泌过程,受载体调节; 同化物卸出机制:观点①.通过质外体途径的蔗糖,同质子协同运转,机制与装载一样,是主动过程。

观点②.通过共质体途径的蔗糖,借助筛管分子与库细胞的糖浓度差将同化物卸出,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1 / 1

11.简述压力流动学说的要点、实验证据及遇到的难题。

答:要点:同化物在SE-CC(筛管分子伴胞)复合体内随着液流的流动而流动,而液流的流动是由于源库两端之间SE-CC复合体内渗透作用所产生的压力势差所引起的。

实验证据:①.白蜡树干实验:在正常状态下,随着树干距地面高度的增加,韧皮部汁液中各种糖浓度也在增加,浓度差与有机物运输相一致;秋天落叶后,浓度差消失,有机物运输停止;新梢发出后,浓度差恢复的同时,运输也随着恢复。 ②.蚜虫吻刺法证明筛管汁液的确存在正压力,因为筛管汁液会通过蚜虫吻刺不断地流出。

难题:①.筛管细胞内充满了韧皮蛋白和胼胝质阻力很大,要保持糖溶液如此快速的流速,所需压力势差要比筛管实际压力差大得多;

②.这一学说对于同一筛管内物质双向运输的事实很难解释。 12.试述同化物运输与分配的特点和规律。

答:①.优先供应生长中心; ②.就近供应,同侧运输;

③.功能叶之间无同化物供应关系;④.同化物和营养元素的再分配与再利用。 13.试绘制一般植物的光强-光合速率曲线,并对曲线的特点加以说明。

(c) (b)

答:在暗中叶片无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释放CO2(图中的OD段为呼吸速率)。随着光强度的增高,光合速率相应提

(a)

高,当达到某一光强度使,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净光合速率为零,这时的光强度为光补偿点。在一定范围内,

O 光合速率随着光强度的增加而呈直线增加;但超过一定光强度

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 D 后,光合速率增加转慢;当达到某一光强时,光合速率就不再

随光强度增加而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光合速率开光强/klx 始达到最大值时的光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图5-27 光强-光合速率曲线模式图 14.目前大田作物光能利用率不高的原因有哪些? (a)比例阶段 (b)过渡阶段 (c)饱和阶段 答:①.漏光损失;②.光饱和浪费;

③.环境条件不当级栽培管理不当。 15.“光合速率高,作物产量一定高”,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错。作物的产量主要是由光合产物转化而来,提高作物产量的根本途径是改变植物的光合性能,组分为光合能力、光合面积、光合时间、光合产物的消耗和光合产物的分配利用。 16.C4植物光合速率为什么在强光、高温和低CO2浓度条件下比C3植物的高? 答:①.C3植物存在光呼吸;

②.C4植物的光合最适温度为40℃,而C3为25℃; ③.C4植物CO2补偿点更低; 17.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有哪些?

答:①.提高光合能力; ②.增加光合面积; ③.延长光合时间;

④.减少有机物消耗;⑤.提高经济系数。

第六章、植物生长物质与细胞信号转导

(一)名词解释

1 / 1

光合速率/(μmolCO2·m-2·s-1)

植物激素:是指在植物体内合成的,可以移动的,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1μmol/L)有机物质。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人工合成的具有类似植物激素生理活性的化合物。 植物生长物质:是指具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功能的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包括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敏感性:相同浓度造成它们的生长状况不同的特性。

极性运输:游离态IAA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在植物胚芽鞘、幼茎及幼根中,形态学上端的IAA只能运向形态学下端,这种现象称为极性运输。

酸生长理论:IAA通过激活细胞质膜H+-ATPase向外分泌H+,引起细胞壁环境的酸化,扩展蛋白在酸性ph下,通过减弱细胞壁多糖组分间的氢键,使细胞壁松弛、可塑性增加,液泡吸水扩大,细胞伸长。

三重反应:黄化豌豆幼苗经微量ETH处理后发生:①.茎伸长生长受抑制;②.下胚轴直径膨大;③.茎的负向重力消失,发生横向生长。

受体:能与信号特异性结合,并能把胞外信号转换为胞内信号,发生相应细胞反应的物质。 植物激素结合蛋白:被植物激素分子相结合的蛋白。

植物生长延缓剂:抑制内源Gas的生物合成,因此抑制茎尖伸长区中的细胞伸长,使节间缩短而达到矮化的效果。

植物生长抑制剂:影响顶端分化组织细胞伸长和分化,影响正在生长和分化的侧枝、叶片和生殖器官,因此破坏顶端优势,增加侧枝数目,植株变矮,叶片变小,生殖器官发育 也受影响。

(二)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 AUXs:生长素 Pix:助壮素 CaM:钙调素 IAA:吲哚乙酸 S-3307:烯效唑 cAMP:环腺苷酸 NAA:萘乙酸 CTKs:细胞分裂素 PIP2: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 IBA:吲哚丁酸 ABA:脱落酸 PLC:磷酸脂酶C TIBA:2,3,5-三碘苯甲酸 PA:多胺 IP3:肌醇-1,4,5-三磷酸 NPA:萘基氨甲酰苯甲酸 DPA:二氢红花菜豆酸 DG:甘油二酯 2,4-D:2,4-二氯苯氧乙酸 ETH:乙烯 CDPK:钙依赖蛋白激酶 ABP1:生长素结合蛋白1 ACC:1-氨基患病玩-1-羧酸 PKA:蛋白激酶 A GAs: 赤霉素 JAs:茉莉酸 PKCa2+:Ca2+蛋白激酶 PP333:氯丁唑,多效唑 BRs:油菜素甾体类化合物 TPK:酪氨酸蛋白激酶 CCC:2-氯乙基三甲基氯化SAs:水杨酸 RTK:酪氨酸激酶

铵,矮壮素 SAR:系统活动性抗性

(三)问答题

1.什么叫细胞信号转导?膜上信号转换是如何实现的?

答:偶联各种胞外刺激信号(包括各种内外源刺激信号)与其相应的生理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分子反应机制,称之为细胞信号转导。

跨膜信号转换方式有多种,其中研究较清楚的是G蛋白介导的跨膜信号转换方式,其次是类受体蛋白激酶与二元组分系统跨膜信号转换方式。 2.钙信使与蛋白磷酸化有何关系?

答:使一些特异蛋白质磷酸化,对不同的细胞引起不同的生物效应,这些激酶类是钙离子调节细胞功能的主要方式

1 / 1

3.相比于动物激素,植物激素有哪些特点?

答:①.植物激素的合成常常不是某个单独的器官完成的,而更多地表现出分散性;

②.植物激素不仅能够运输到靶部位发挥作用,还表现出直接作用于其合成的组织或者细胞;

③.植物激素的作用不仅依赖其浓度的变化方式,也依赖于靶细胞对激素敏感性。 4.为什么切去顶芽会刺激腋芽的发育?如何解释生长素抑制腋芽而不抑制产生生长素的顶芽的生长?

答:双重作用:生长素在较低浓度下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切去顶芽,生长素不再产生,腋芽处生长素浓度下降即可促进生长。

极性运输:生长素会由形态学顶端向下端运输,产生生长素的位置不会积累过多生长素。 5.生长素和赤霉素都影响茎的伸长,茎对生长素和赤霉素的反应在哪些方面表现出差异? 答:赤霉素:促进整株植物的生长,尤其对矮生突变品种的效果特别明显;一般促进节间伸长而非节数增加;对生长的促进作用不存在超最适浓度的抑制作用;不同植物种和品种对赤霉素的反应有很大差异。

生长素:具有双重作用,即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不同器官敏感度不同(根>芽>茎);对离体器官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而对整株植物效果不佳。 6.植物激素对开花有哪些影响? 答:ETH可以抑制植物开花;

IAA在多数情况下抑制花的形成,这是由于IAA诱导ETH的形成,只有凤梨科植物例外,其开花受到它们的强烈促进;

施用GAs能促进多种长日照植物或需低温的植物在不适宜的环境下开花,但对短日照及中间型植物一般没有效果;Gas对花的性别分化起调节作用。 SAs可以抑制ACC转变为乙烯,诱导浮萍开花。

7.为什么很低浓度的激素就会对生理过程表现出如此显著的效应? 答:具有单一性和高效性。

8.激素受体所必须满足的4个条件是什么?有什么证据说明ABPI是生长素的受体? 答:①.与激素的结合具有专一性; ②.与激素的结合具有高亲和性; ③.与激素的结合具有饱和性; ④.与激素的结合具有可逆性。

证据:

①.如外源施加不能进入细胞内的ABP1抗体,会干扰生长素诱导的原生质体的超极化、细胞的扩大和分裂以及气孔的关闭等;

②.在过表达ABP1的转基因烟草中,叶肉细胞增大,而反义抑制ABP1则能消除生长素诱导的细胞伸长和抑制细胞分裂;

③.NAA诱导烟草原生质体膜过极化的实验:NAA能在2min以内使质膜电势变得更负,且在5×10?5??????????1 的时效应最大。利用ABPI处理原生质体,即在增加质膜上结合蛋白质数量的情况下,达到同样效应所需的NAA浓度降低近100倍,说明原生质体对NAA的敏感性显著增加;而用ABPI的抗体处理原生质体,则会抑制膜过极化,说明ABPI参与了生长素诱导的质膜过极化生理效应。

9.一些种子会积累生长素结合物,这在生理意义上可能具有哪些意义? 答:①.为贮藏形式; ②.作为运输形式;

③.解毒作用; ④.调节自由生长素的含量。

10.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方式,这种运输为什么是主动运输?

答:植物内的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由产生部位向其他部位运输,这是极性运输;主动运输是它的运输方式,是指物质由细胞膜外被吸收进膜内的方式。

1 / 1

植物生理学概述

转移细胞:细胞壁与质膜向内伸入细胞质中,形成许多褶皱,或呈片层或类似囊泡,扩大了质膜表面,增加了溶质向外转运面积。“花环型”结构:C4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发达,这层细胞周围的一圈叶肉细胞排列紧密,共同构成的双层环状结构,一般我们叫做花环结构。经济系数:是指作物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经济产量:经济产量=[(光合能力×光合面积×光合时间)?消耗]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ykwq722m55uqa87qzsz8c83h0epna0169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