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安徽卷考试说明·理科综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安徽卷考试说明·理科综合(物理部分)
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编
I.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II.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 考试形式 笔试、闭卷 (二) 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三) 科目分值
试卷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各学科试题原则上不跨学科综合,只涉及本学科内容。 (四) 试卷结构
试卷分第第I卷和第II卷。
第I卷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的单项选择题组成,共20题,每题6分,合计120分。其中物理7题、化学7题、生物6题。
第II卷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的非选择题组成,合计180分。 (五) 组卷
试卷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III.考试内容与题型示例
物 理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考试说明(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中物理部分,是以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方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为依据,结合安徽省普通高中物理教学实际制定的。本说明对安徽省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物理学科的考试性质、考试要求予以解释,并选编题型示例,为高考命题提供依据,供考生复习时参考。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 考核目标与要求
物理学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 学习能力
强调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了解和体会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正确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能阐明相关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等。
(二) 应用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楚其中的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
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建立物理模型;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和各种资源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等进行表达分析。
物理学和数学的关系密切。高考试题的解答,不仅对几何、三角、代数、解析几何等有一定的要求,对极限、微元等思想方法也有初步的要求。
(三) 实验与探究能力
强调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操作,收集和处理数据,分析和表达等。
能独立完成附表(物理学科考试范围和要求)中所列的实验,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合理地选择实验器材并进行实验,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能得出结论,并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处理问题,包括进行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以上几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
【例1】选自2012年全国理综新课标卷·螺旋测微器 【例2】选自2011年山东理综卷 【例3】选自2012年福建理综卷 具体内容略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2013年版)》中物理部分的要求和安徽的实际情况,物理学科考试内容包括物理1、物理2、物理3-1、物理3-2(电磁感应、交变电流)和物理3-4(机械振动、机械波、光)、物理3-5(动量守恒定律)等内容,其中物理3-2、3-4和3-5模块内容的分值占物理试题分值的20%左右。具体考试范围和要求详见附表。
附表所列出的各个模块的内容可以单独成题,也可以根据中学物理教学要求合理地综合成题。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附表中用罗马数字Ⅰ、Ⅱ标出。其含义如下: Ⅰ表示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了解”和“认识”相当。
Ⅱ表示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理解”和“应用”相当。
列如,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在附表要求栏中的要求是不同的,弹性势能的标记为Ⅰ,重力势能的标记为Ⅱ。两者的最大区别是:对弹性势能只要求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弹性势能与物体以及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在形变消失即恢复到原来形状的过
程中弹性势能会释放出来,不要求知道关系式Ep?12kx;对重力势能的要求是必须知道2其数学表达式,并能通过计算重力做的功来确定重力势能的变化。
虽然用Ⅰ标记的知识一般限于定性介绍,对应这部分知识的考查要求比较低,但是在各种题型中都有可能涉及到该标记的知识,只是对该知识的考查要求仅限于Ⅰ所标记的要求。
附表 物理学科考试范围和要求 物理1 主 题 运动的描述 内 容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位移 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 相互作用 要 求 Ⅰ Ⅱ Ⅱ 说 明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 Ⅱ 自由落体运动 重力、弹力(弹性形变、弹性限度)和胡克定律 摩擦力(滑动摩擦、静摩擦、动摩擦因数) 矢量和标量 力的合成与分解 Ⅱ Ⅰ Ⅱ Ⅰ Ⅱ 只要求能运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进行计算 包括共点力平衡的分析与计算 牛顿运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动定律 超重和失重 物理2 主 题 内 容 Ⅱ Ⅰ 要 求 说 明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Ⅱ 抛体运抛体运动 Ⅱ 动与圆周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Ⅰ 向心加速度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知道研究一般曲线运动的方法 离心现象(删去) 万有引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Ⅱ Ⅰ Ⅱ 力定律 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删掉) 机械能 功和功率 动能和动能定理 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 Ⅱ Ⅰ Ⅱ Ⅱ Ⅱ Ⅰ 只要求知道其物理意义 不要求运用关系式Ep?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物理3-1 主 题 12kx进行计算 2Ⅱ 内 容 物质的电结构、电荷守恒 静电现象的解释(摩擦静电、静电感应) 点电荷 库仑定律 要 求 Ⅰ Ⅰ 说 明 Ⅰ Ⅱ Ⅰ Ⅱ 静电场 静电场 电场强度、点电荷的电场、电场强度的叠加 电场线 电势能、电势、等势面 电势差 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常用的电容器 电容器的电压、电荷量和电容的关系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示波管 导体中的电场与电流(删去) Ⅰ Ⅰ Ⅱ Ⅱ Ⅰ Ⅱ Ⅰ Ⅱ Ⅰ Ⅰ 包括关系式:I?q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