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课 程 教 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和所有制基础;知道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及其必然性、意义、作用;了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及其确立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能准确把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内涵、必然性及地位的理解能力;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析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的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增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增强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现有的分配制度内容及其客观必然性 难点:区分按劳分配和多种分配方式
【教法与学法】
教法:实例引入法、自学阅读与讲授结合法、讨论式教学法、讲授法 学法:快乐学习法、体验学习法、思维学习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老师:好,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还记得前面单元中我们学习了经济生活中比如货币、价格、消费等一些知识点概念和基本规律,相信同学们对经济生活已经有了初步理解。那么,今天我们把整个经济生活比作整个社会财富,就像一块蛋糕,而要想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块蛋糕的既得利益者。当然把蛋糕做大必然重要。可是,同学们想一想,
光是把蛋糕做大就行了么,是否要通过一个适当分配蛋糕的方式来体现我们劳动价值的不同?以及我们为什么要始终坚持这一方式呢。好,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来浏览课本上58页到60页第一课第一框的内容。并给大家两分钟时间思考58页的案例,这个村子的收入分配有什么特点,同学们可以联系我们之前所学到的经济知识大胆地想出属于自己的答案并把它在书上问题的旁边罗列出来,想好或写好的同学可以事先举手回答问题。(写板书,大标题)
(二) 讲授新课
老师:那么,有哪位同学先来发言?(学生回答同时写副板书) 学生A:材料看重劳动的特点。 学生B:该村的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 学生C:该村体现了共同富裕的精神。
老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在同学们回答中所体现的种种特征,其实正是我们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所体现的优越性,现在我们具体学习劳动,劳动是光荣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那么,关于按劳分配的具体内涵,同学们可以看课本58页下方第二段内容是如何阐述的。(写板书“按劳分配”)首先我们先看第一句话,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那么,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应该不难理解吧,我们在第二单元才学习过,就是什么啊?(学生回答)恩,对。这是按劳分配的范围。那么什么又是个人消费品呢,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引导学生发言,最后加以补充)作为按劳分配的内容,它是按劳分配的内容,是对个人付出的劳动给予的价值补偿,
这种补偿的方式可以是工资或者是具体的物资,比如粮食、汽车。这主要是方便大家理解。那么这里有个疑问,如果在私企领到的工资、奖金算是按劳分配吗?恩,不算。因为私企不属于公有制。接着看,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就比方说企业的员工一定时期内创造的所有物资价值,扣去生产成本,国家税款之后所剩的部分。再按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可见,什么是依据啊?劳动。而分配的标准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那么,大家再写上一点,我们的收入分配制度由我国的经济制度所决定的,那么经济制度中公有制为主体的地位相应着也就决定着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大家通过这几个方面来自行理解加深记忆,而非死记硬背。那么,在学习了什么是按劳分配之后,我们再来具体学习我国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坚持这种方式有何意义。那么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看一下课本59上方的虚框内容,分析一下,思考答案并把理由写在问题旁边。(板书,必要性和意义)同学们除了回答问题之外,再联系先前所学的内容,以及我国的经济现状发挥思维,总结可能还有哪些原因。(每个材料找两位学生回答,再确认其他同学无疑议,加以总结)
老师:(事先每段材料分别让两位同学回答问题,确定全班同学没有异议情况下,再带领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来,我们先看第一个材料,按需分配要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劳动产品极其丰富的情况下才能够实施。而第二个材料,要想实行平均分配,社会中大家的生产水平都差不多,并且劳动不是主要的谋生手段。我国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因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