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是高中语文课程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的必读书目。它是社会学大师费孝通的代表作,更是我们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下面,我就自己执教的一堂阅读实践课交流如下。 一、回顾批读 批读的方法:
按位置:眉批 旁批 夹批 脚批
按形态:文字式 图表式 提纲式 符号式 编号式 按意义:阐释型 赏析型 质疑型 感悟型 批注的对象:
核心概念和主要观点 论证思路 表达技巧
精彩语句或段落
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
不理解的词句和感兴趣的问题
二、结合具体课例《文字下乡》进行阅读成果分享交流。 成果一:
文字和语言,只是传情达意的一种工具,并非唯一的工具,而且这工具本身是有缺陷的,能传的情、能达的意是有限的。 文字的诞生是为了传情达意(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受到了时间、空间障碍),能传的情意有限。而且在直接接触的乡土社会,间接接触说话的文字就略显多余了。在彼此熟悉的乡土社会中象征体系远不止声音一种,在面对面时,表情动作可能会更利于传情达意。因此,需讲究文法 、艺术,并配合表情动作等其他象征体系原料,以减少文字走样。 成果二:
产生乡土社会与城市社会差异的,是农村与城市观念的不一样 城市人以现代化角度看待农村,具有新意,但农村是一种不变的常态,遵从旧秩序和旧规矩。我们认为文字可以传达新意,可对于农村人来说,一切事物是熟悉的,与平常毫无差异,甚至可以利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来传达所要表达的想法,于是文字这种不完善的工具也便失去了意义。因此乡村与城市就形成了差异 问题:
1.文末说“在提倡文字下乡的人,必须先考虑到文字和语言的基础”,那么“文字和语言的基础”指什么?
2.“考虑到文字和语言的基础”可能包括需要考虑哪些内容? 三、小结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