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泥鳅养殖技术要点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泥鳅,学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Cantor),又名鳅、

鳛。在鱼类分类学上属鲤形目,鲤亚目,鳅科。鳅科主要品种有:泥鳅、大鳞副泥鳅、长薄鳅、中华花鳅等。其品种虽不同,而外形上却相差不多。供养殖的主要为泥鳅。

泥鳅是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独联体国家和东南亚等地。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各地的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天然水域中均有分布,尤其在长江和珠江中下游地区,分布广、产量高,是重要淡水经济鱼类之一。

大鳞副,泥鳅体形与泥鳅相似,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及福建、台湾。这种泥鳅亦适合人工养殖。

长薄鳅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广东北江上游及广西的西江上游,是鳅科鱼类中个体最大、生长最快的一种。

泥鳅为高蛋白质、低脂肪类型的名优水产品种。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水中人参之称。泥鳅的可食部分占整个鱼体的80%左右,高于一般淡水鱼类。因此泥鳅早就被人们食用,尤其是日本人,更喜爱吃泥鳅。据测定,每100克泥鳅肉中含蛋白质22.6克,脂肪2.9克,糖类2.5克,灰分1.6克,钙5.1毫克,磷154毫克,铁2.9毫克,产热量4 912千焦(1174千卡),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 70单位,维生素B130微克,维生素8。440微克。此外,还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 泥鳅养殖前景

泥鳅对环境有很强的顺应本领,在池塘、沟边、湖泊、河流、水库、稻田等种种淡水水域中均能养殖繁衍,养殖效益很高。比年,因为水资源污染、大量捕捉等缘故原由,导致我国野生泥鳅产量逐年降落,而国内外市场需求又逐年上升,这为人工养殖泥鳅创造了很大的商机,现在泥鳅养殖已成为农民创收致富的一条很好的途径。阳智书城推出系列养殖技术套装,可以参考使用。

泥鳅养殖技术要点

近年来,泥鳅的人工养殖已越来越为广大养殖户所看好。然而,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捕捞强度加大等原因,导致泥鳅的天然资源减少。另外,养殖泥鳅的水域一般较浅,且多为静水状态,所以养殖水质容易恶化。因此,泥鳅养殖应注意科学合理投喂与施肥,且放养密度要恰当,并经常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清新。

1.饲养环境

泥鳅的饲养环境应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域不能用来养殖。苗种放养前,要将池塘进行彻底清整、消毒,并在池塘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给泥鳅提供一个遮荫、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同时,水生植物的根部还为一些底栖生物的繁殖提供场所,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

2.苗种质量

要选择体质健壮、活动力强、体表光滑、无病无伤的泥鳅苗种。

3.苗种消毒

苗种放养前,最好用2%~3%的食盐水浸浴5~10分钟,以杀灭其体表的病原体。 4.放养密度

在泥鳅养殖期间,如放养密度低,则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放养密度过高,又容易导致泥鳅患病。一般放养体长3~4厘米的夏花100~150尾/平方米,体长在5厘米以上的苗种可放养50~80尾/平方米,条件好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放养量,否则要适当减少放养量。

5.饲料管理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的淡水经济鱼类,尤其喜食水蚤、丝蚯蚓及其他浮游生物,但动物性饲料一般不宜单独投喂、否则容易造成泥鳅贪食、食物不消化、呼吸不正常甚至“胀气”而死亡,对腐臭变质的饵料绝不能投喂,否则泥鳅易患肠炎等疾病。

6.水质管理

养殖期间,抓好水质培养是降低养殖成本的有效措施,同时符合泥鳅的生理生态要求,可弥补人工饲料营养不全和摄食不均匀的缺点,还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产量。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施用追肥,以保持水质一定的肥度,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

泥鳅养殖技术要点

泥鳅,学名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Cantor),又名鳅、鳛。在鱼类分类学上属鲤形目,鲤亚目,鳅科。鳅科主要品种有:泥鳅、大鳞副泥鳅、长薄鳅、中华花鳅等。其品种虽不同,而外形上却相差不多。供养殖的主要为泥鳅。泥鳅是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独联体国家和东南亚等地。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各地的河川、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yd3c3babq9d31q9p63i6j6mw9sjhs00dr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