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日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天气日历中,学生将用改进后的、比较简单明确的天气符号(有时需要用有相关数据的天气符号卡)来记录观察到的天气现象,并且他们需要自己制作这样的天气符号卡来完成观察记录任务,与后面几节课遥相呼应。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认识一些天气符号。教材首先利用图片展示了云量、降雨量、风等天气符号,并通过让学生比较与上一节课中所使用的符号的区别,使学生认识到: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来记录天气情况。
第二部分:制作天气日历。教材展示了一个四周的天气日历模板,意在让学生了解天气日历中的一些记录内容。教材总结了天气日历中需要记录的一些项目:日期和时间、云量与降雨量、风速和风向。用卡片制作天气符号并记录,这样可以方便日后的统计。在这一部分中没有设计气温的记录,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告诉学生气温可以记录在“气温柱状图”上。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教学难点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准备:
1.画有天气符号的图片一张 2.学生画天气符号的小卡片若干 3.大的天气日历一张
4.气温柱形图表一张 5.温度计每组一支
教师提问:上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个星期周五的天气怎么样?还记得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继续提问:那更久的天气情况呢,我相信记得的同学就更少了?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很久之后仍然记得今天的天气呢? 学生思考、交流。
讲述: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是跟踪记录天气的好办法。这节课就来研究如何观察天气,并将观察到的天气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二、新课学习
1.活动一: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谈话:在上一节课中,我们认识了各种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下面我来考考大家,看看你们能认识多少天气符号。
练习:将下面的天气符号与天气现象相对应,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 学生交流汇报。
提问:天气情况包括气温、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等方面。我们要想对天气情况了解更多,还应该认识更多的天气符号。
课件展示:常见的天气符号,学生观看。 2.设计简单形象的天气符号
谈话:这么多的符号,我们不可能全部都记得,我们可以自己设计简单形象的天气符号,这样我们就更容易记忆与理解了。下面请同学们设计天气符号,并填写在表格中。
学生练习,将各种天气现象的符号制作成小卡片。小组内不画重复的。注意提示学生在卡片的上方写上今天的日期。
活动二:制作天气日历
谈话:我们怎样用自己设计的符号来制作天气日历呢? 课件出示范例,学生观看。
提问:在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同学们想不想也来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天气日历呢?
3.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天气。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天气日历。从这一次开始,学生将持续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对天气情况进行判断。此时的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观察能力还不强,教师应重点对在什么地方测量温度最合适?如何判断天空中的云是多云、阴天等方法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并作初步的指导。
4.回到教室后,教师可将“天气日历”贴在黑板上。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云量?各小组举起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片。请一名同学把小记录卡粘在“天气日历”今天的日期栏内。
5.依次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降雨量、风向、风级? 6.出示“温度记录表”,指导学生用填充图(描竖条)的方法记录今天的气温。
7.讨论怎样安排每天的记录任务?明确分配任务的方案,确定每天在什么时间来观察天气。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板书设计
天气日历
天气日历记录内容: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量、风速和风向。
“日期——气温”柱状图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 天气日历 - 教科版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