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是指责任,权是指权力,利是指利益。责是管理的目标,出发点;权是管理保障,必要条件;利是管理的动力,诱因。三者必须相结合的原则。
五 乡村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 ㈠ 经济方法 1经济方法
经济方法是指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依靠经济组织,经济手段管理经济活动。 2 经济方法的特点
包括有偿性;间接性;平等性; 3 经济方法的具体形式
宏观经济的方法;微观经济的方法 4 经济方法的局限性
方法运用不当容易产生过分强调经济利益,降低管理效果。容易使人过分追求个人利益,眼前利益,局部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㈡ 法制方法 1 法制方法的概念
法制方法是指运用法律法规,司法程序解决,调整各种经济关系的方法。 2 法制方法的特点 权威性;严肃性;规范性。 ㈢ 行政方法 1 行政方法的概念
行政方法是指通过政府的行政干预和管理者的权力,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进行管理活动的方法。
2 行政方法的特点 直接性;无偿性; 3 行政方法的局限性
过分的行政干预会压制的群众智慧的发挥;容易违背经济规律,不利于经济信息的传递。 ㈣ 思想教育方法 1 思想教育方法
是指通过对被管理者进行政治思想,科学文化,技术和管理的教育,引导,提高思想认识,觉悟,态度的方法。
2 思想教育方法的特点 长期性,广泛性,间接性 3 思想教育的内容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党的方针政策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具有,公民道德建设教育,社会信用教育。
4 思想教育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原则,思想教育与关心群众生活疾苦相结合。
5 思想教育方法
说服教育,以理服人榜样示范,思想转化等等。 ㈤ 现代管理的其他方法 1 社会学方法 2 心理学方法 3 咨询方法。 小结 复习题 一 名词解释
市场经济 价值规律 二 填空题
1 在我国,以 和 相结合为特征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建立。
(社会统筹,个人帐户)
2 市场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按照商品性能划分为 。 (消费品市场,要素市场,服务市场)
3 管理工作的基本规律是 。 (系统规律,以人为本,效率优先)
4 乡村经济管理的特点是 。(综合性,衔接性,不确定性)
三 选择题
1 目前,在我国,实行指令性计划的产品有
A 木材 B 卷烟 C 食盐 D 天然气 ABCD 2 据统计,我国的国有资产总量已经达到 万亿元。 A 6 B 8 C 10 D 12 C 3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十分明显。二元结构是指
A 农村 B 城市 C 工业 D 农业 AB 4 管理工作的二重性是指
A 自然属性 B 社会属性 C 指挥 D 控制 四 问答题
1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途径
第二章 家庭承包经营
第一节 家庭承包经营概述
一 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㈠ 基本概念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农业采取的是人民公社体制,这是一种“一大二公”的集体经济组织和基层政权组织合一的体制。从形式上看,农民被高度组织起来了,土地被高度集中统一管理了,农民集体出工,凭工分进行分配。但是,农业生产比较难以实现有效监督,劳动质量难以准确度量,因而不太适宜集体经营。结果造成生产上的“大呼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实践证明“公社”体制并不能使农业生产要素得到优化配置,并不能很好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原因是脱离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实际状况和农民的思想觉悟水平。致使我国农业长期处于传统农业的发展状态,农村及农民的贫困面貌无法得到根本改变。
农民群众迫切要求改革人民公社体制,创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通过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转换农业经营机制,让农民成为自负盈亏的生产者和经营者。
邓小平指出: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农业改革和发展的第一次飞跃,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
所谓家庭经营责任制,是指土地等重要生产资料公有制不变的情况下,由村与农户之间以签定合同的形式,把经营权交给农户,用合同的形式明确国家、集体和农户的责、权、利关系的一种农业经营制度。
它使生产力最基本的要素——农民获得了第二次解放,即使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经营自主权,获得了对自身及其劳动所创造价值大部分的自由支配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邓小平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作了战略思考,他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又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㈡ 家庭承包经营的特征 1 实行两权分离
是指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土地归集体所有,使用权归农户,使用期限30年。 2 双层结合,两轮驱动。
双层是指,家庭层次和集体层次,村组的集体经济和集体的个体经济同时进行。 3 实行包干分配制度。
过去是上缴国家的各种税收,乡村组织的各种费用,剩下的才是自己的。直来直去不拐弯。现在,国家已经明文规定取消费税,取消农业税。农民什么也不要缴了。
4 以合同作为保障
是指农户与乡村组织,发包方和承包方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第一论15-20年,第二轮30年。
二 实现家庭承包经营的必然性
㈠ 它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结果
㈡ 它适合农业生产的特点
㈢ 它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
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其历史必然性。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建国以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为数不多的一次自下而上的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1982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正式命名,为几年来无休止的姓资姓社的争论作了评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从而从政策的角度给这一民间供应制度予以合理定位。
在此基础上,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通过的《民法通则》以及后来的《土地管理法》和《农业法》中对此作了明确规定。从而通过强制供给性的制度变迁实现了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国家意志性,而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法律化则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产生和形成的必然途径。
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制度体系中,我们可以发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指个人、集体或者其他组织因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和其他经营项目,在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的范围内对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由集体使用的土地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限制处分的权利。其法律特征:
第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基于土地承包合同而形成的一种权利。第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派生的权利,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产生以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存在为前提。第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在享有相应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一定义务。第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一定存续期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存续期限是指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多长时间内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期限问题对于土地承包合同双方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若土地承包经营权承包期限过短,就会产生承包方对土地进行掠夺式的破坏性经营,不利于农村经济的稳定和持续性发展。
三 家庭承包经营的组织和管理 ㈠ 实施家庭承包经营的原则 1 坚持长期稳定的原则 2 坚持生产要素公有制原则 3 依法办事的原则
4 坚持实事求是,不断进取的原则 ㈡ 家庭经营层次的管理 1 家庭经营的权力 2 家庭经营的任务 3 家庭经营管理的内容
a 物质生产条件的组织 b 生产的决策和组织管理 c 产品的销售和收益分配的决策 d 劳动组织 e 承担各种费用 ㈢ 统一经营层次的管理 1 统一协调和控制职能 2 直接经营职能 ㈣ 包干分配管理
包干分配的特点是产后分配,不是利润后分配,不是所得后的分配,是生产的以后就分配。种子下地了就分配。上死下活,是指上缴的税费是死的,不变的,固定的,下活是指农户自己剩下的是不固定的,是灵活的。
第二节 土地承包管理
一 土地承包制度 ㈠ 明确土地所有权 明确土地归集体所有。 ㈡ 稳定土地承包权
我国的土地管理法,农业法,民法通则等有关法律都规定了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和保护农户的承包经营权。第二轮土地承包期限是30年不变。
㈢ 放活土地使用权
放活土地使用权,是指土地可以流转,使用权转让,转包,转租。保障土地和其他生产要素一样自由流动。
二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相关政策规定。如 在承包期内,村集体经济组织无权单方面解除土地承包合同,也不能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强迫农户放弃承包权或改变承包合同。不准强行收回农户的承包地搞招标承包,不准将农户的承包地收回抵顶欠款,不准借土地流转改变土地所有权和农业用途。承包方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将部分或者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或者出租给第三方,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承包方将土地交由他人代耕不超过一年的,可以不签订书面合同。承包方之间为方便耕种或者各自需要,可以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互换。承包方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的,经发包方同意,可以将全部或者部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 。
㈠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