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理解)
课程与教学论实质上是以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和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的目的和任务的。
2、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理解)
课程与教学论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的基本任务可以表述为:认识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和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
3、几本重要的著作(了解)
《礼记·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学术界常把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第二节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4、目前关于课程与教学关系的认识(理解)
在国外,对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的关系的看法,有四种不同的主张,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模式:
1.二元独立模式(Dualistic Model)布鲁纳
2.相互交叉模式(Interlocking Model)
3.包含模式(Concentric Model)
4.二元循环联系模式(Cyclical Model)
第三节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
5、一、萌芽期(前科学期)
1.背景:从课程与教学的产生到公元16世纪,学校教育规模比较小,为社会的统治阶层强权垄断,主要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教育和宗教教育。
2.代表人物与思想:
中国《学记》
西方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3、特征:有了对教育内容、学科问题的思考,但还是没成为独立的学科,课程与教学思想还停留在经验的描述和总结阶段。
二、教学论学科的形成期(建立期)
1.背景:17世纪到19世纪之间
2.代表人物:拉特克,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人。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教学阶段理论)
3、特征:教学论成为独立学术领域
三、学科的分化与多样化时期(繁荣期)
1、背景:20世纪至今,教学论的发展进入了分化和多样化的轨道。
2、代表人物与思想:杜威(教学五步骤),凯洛夫
3、被理论界视为二战之后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布鲁纳:美国,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瓦·根舍因:德国,范例教学理论
赞科夫:前苏联,教学与发展教学理论
4、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5、课程论的独立与大发展:
博比特(美国),《课程》写于1918年,做为课程论独立学科的开始。
泰勒(美国)“现代课程理论之父”,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6、特征:课程与教学论思想多样化,课程论从教学论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课程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
1、课程定义:
课程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在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受教育者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全部教育内容。
2、主要的课程理论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