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财经类专业学生职业语言能力形成过程
作者:徐艺珈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7年第33期
【摘要】经济转型的快速升级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各行业对高素质职业人才的巨大需求,职业语言能力是高素质职业人才在工作中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高职院校学生离开校园进入职场的敲门砖,对于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因其职业生涯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和多变性,因此具备良好的职业语言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以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为例,结合财经类专业学生未来所处的职业环境对其职业语言能力的特点和内涵以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职业语言能力形成的培养途径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经专业;职业语言能力形成
【中图分类号】G712;F0-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073-02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化,各个行业对于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也有了一定的变化。高职院校的学生进入职场除了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沟通和与人交际的能力,同时,由于各个行业的行业性质和特点的不同,企业还要求职场人士具有将专业术语与人际沟通融合在一起的能力,即职业语言能力,俗称为“行话”。但是就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语言能力培养现状来看,高职院校总是将语言表达课程和专业课分割开来,其开设的语言表达课程仅仅停留在普通话的发音、语法等层面,没有将专业术语和口语表达融合起来,因此导致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进入职场后无法快速适应和融入职场环境。2015年8月20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从国家出台的文件可以看出,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加强学生职业语言能力的培养已是刻不容缓。 一、高职院校财经专业职业语言能力特点和内涵 1.特点
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所涉及到的领域主要有财务管理、金融、会计、经济贸易、工商管理这几个方面,从财经类专业学生从业后所处的职业环境来看,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所接触到的主要是人和财物,财经类专业学生从业后接触到的人群主要有客户、业内人士、政府人员、企业等,这些人群在性格、年龄、生活层次上都具有很大的差异,同时他们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由此可见其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这样的工作环境不仅要求职场从业人士具有扎实
的专业知识,从而能够熟练处理业务,同时还要求其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够运用职业语言与不同的人群进行沟通与交流,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能够准确获取他人所表达的内容,同时也能够运用职业语言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准确传达出去。以理财为例,客户将钱交给专业的理财师进行管理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收益,理财师在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就需要明白客户的理财需求,就预期收益和市场各类型理财产品的特点为客户进行讲解,这个过程中就需要运用财经类职业语言能力,让客户准确理解其财产的去向、投资存在的风险以及预期年收益等。 2.内涵
职业语言能力分为普通话水平、一般口才技能、职业语言技能三个层面;从表达媒介看分为普通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职业语言能力已经不仅是以简单的沟通交流为目标,而是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准确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对于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来说,良好的职业语言能力的形成有助于规划学生的职业生涯,让学生在进入职场后更快融入职场生活,同时,职业语言能力可以提高学生进入职场后的竞争力。研究表明,具备优秀的职业语言能力的人才更容易在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很多企事业单位在招聘时都越来越注重對应聘者职业语言能力的考核。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更加频繁与密切,行业之间的往来与沟通已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具备高水平的职业语言能力有助于从业者形成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从而提升自我的核心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财经专业学生职业语言能力发展现状
高职院校一直以来都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因此加强学生职业语言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是高职院校的责任和义务。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财经类专业学生职业语言能力培养上仍然存在很多矛盾和不足,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对这些问题与不足进行分析。 1.语言基础课与专业课分离
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语言类的公共基础课程,比如《语言表达》与《应用文写作》,这两门课程开设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但是这两门课程都没有和学生的专业课程融合起来。以财经专业学生为例,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学习语言基础课程,之后学习的专业课程几乎与语言表达课程脱离,基础课程的开设就像是学校为了完成任务进行的,最终导致学生只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而无法将其有效运用到现实工作中。 2.课堂教学模式传统且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对于职业语言能力的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枯燥且乏味,缺乏互动的乐趣。众所周知的是,职业语言是需要在实践中进行练习的,如果只是局限在课本中,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就无法得到提高。而且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是专业
课程几乎都在专科或本科的最后一年才会完全结束,但是语言表达课程几乎在低年级就已经学完,此时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完全和深入,因此导致职业语言能力培养的缺乏。 3.轻视职业语言能力对职业生涯的规划
一般来讲,学生进入高校选择了相关的专业后,未来基本上都会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但是现实是,很多学生在进入专业相关的工作环境后,由于无法适应,最终都选择了其他的工作领域。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无法融入职场与学生不能正确处理职业沟通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职场代表着各种关系的融合,这与高职院校忽视职业语言能力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有关,在校园学习时,学生没有刻意去培养职业语言能力,他们也没有认识到职业语言能力对自己未来职场工作的重要性,最终导致进入职场后不能运用职业语言能力进行沟通和解决问题。 三、高职院校财经专业学生职业语言能力形成途径
高职院校在培养财经类专业学生职业语言能力时虽然存在很多不足,但是只要通过改变现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财经专业学生的职业语言能力就会逐渐形成,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就会得到很大提升,下面针对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的职业语言能力形成途径提出四点建议与对策。
1.科学定位课程和教材
从高职院校的课程和教材设置来看,都只是单一的语言沟通和应用文写作以及专业课,这样的课程设置是不合理的,因为没有将专业课与语言表达进行融合。以财经专业为例,学校可以开设财经语言沟通和财经应用文写作,同时尽量在学生到二年级时再开设,因为那时学生的专业课程已经基本掌握完全,此时将专业课与语言课程结合起来教学就会事半功倍。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可以增加职业语言课程的开设课时,让学生认识到职业语言课程学习对其未来职业生涯的重要性。
2.丰富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除了要增强学生对于职业语言能力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外,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也是提升学生对于职业语言能力兴趣的关键。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可以采用情景模拟、小组讨论、学用结合、知识竞赛的方式提高职业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学校应该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定期举行与职业语言能力相关的讲座、知识论坛、职场情景剧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职业语言知识通过现实中的一些片段和场景进行练习,从而增强财经专业学生职业语言能力的实用性。 3.实施校企联合,培养实际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