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十二中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导策略与评价体系实验研究》
课题子课题《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导策略的构建》课题
研究方案 张杰1
(1.贵阳市第十二中学,贵州,贵阳 550000)
1 课题的提出的背景
1.1 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必修课,已经列入国家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和即将颁布实施的《高中新课程方案》中,全国所有的普通高中学校都必须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所有高中学生都必须取得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分。
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可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同时还可以学会与他人分享与合作,增强团队精神。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事情。国家统一的核心课程是以学生的一般学习需要为基础的,难以顾及每个学校、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校本课程直接指向本校学生发展中的个性、特长、兴趣和发展中的不足、缺陷,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校本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完善学校办学的个性、多样性和灵活性。
开发和实施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因此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项迫切的任务,已经明确地摆在每一个中、小校长和教师面前。
我校作为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其特有的体制和机制,比较完备的物质条件和资金,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相关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1.2 课题提出的实践依据
有关调查显示,我国现行高中课程结构的主要问题:一是学科课程过多,过于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发展;二是必修课过多选修课太少,科目设置统一、课程内容统一、教学要求统一,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三是课程设置上并行科目过多,造成了学生负担过重;四是过于强调学科价值,缺少学科之间的整合。因此,高中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也关系到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高中课改的一个亮点,也是新课程的难点,是一门综合性、经验性、实践性课程。在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研究性学习是该课程的主导。由于是新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的内容载体如何呈现?实施的程序框架如何建立?操作策略如何构建?教学行为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如何选择?实施效果如何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相关保障制度如何建立?这些都是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急需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的课题,也是实施策略的核心内容。
研究性学习是目前高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种主要途径和有效载体。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导策略的构建,教师如何在高中研究性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指导策略研究非常重要;二是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区域整体推进策略;三是高中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在一般情况下,指导教师大都依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活动后的反映,特别是教师自己在指导过程中的主观感受来评价,这些评价固然有其重要的参考价值,但从科学性、专业性和艺术性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评价方法只能提供一些片面和笼统的信息,很难清楚了解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效果,无法对自己本身的教学工作做专业判断,或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因此,努力构建一个比较科学而又容易操作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四是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常态实施的管理及师资队伍建设策略;五是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校本开发实验研究。
我校是贵阳市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学校之一,同时我校成立有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组,现已有多名兼职从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这些都为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指导思想
2.1 课题的研究目标
目标定位是对事物发展目标时空方位的规定或确定。研究性学习是达成素质教育发展目标的一种中介方法。为此,要对研究性学习进行目标定位,应当从研究性学习所要达成的素质教育发展目标与研究性学习自身发展目标两个维度上分别定位。
通过研究性学习方法的中介,能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为自己的未来人生打好生存与发展的素质基础。分解为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为自己身心健康全
面发展打好学力基础;二是引导学生为自己未来就业发展打好学力基础;三是引导学生为自己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好学力基础。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变迁将越来越快,因而适应时代变迁的适应性能力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正如《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说的:“教育的使命,正是为了准备未来”。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导向机制就应以适应性能力素质为核心发展学生的五项基本适应能力:一是能独立地利用时间、空间资源进行自动学习的能力;二是能独立地获取信息、筛选处理信息的认知能力;三是能与人合作共事的社会交往能力;四是有较强的适应与超越环境、超越自我的应变能力;五是在学习过程中能发展自己某个方面兴趣爱好和特长的个性能力。
事业心、创造性和奉献开拓精神是研究性学习致力追求的发展性素质目标。包括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人格等。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力量”,我们的学生就处于这两种力量的争夺之中。传统教学下的学生学习是一种封闭式学习、接受式学习、同步式学习和重复性记忆学习。处于这样的学习方式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潜能往往会被窒息,只知死守书本、权威至上,不知变化、人云亦云。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性创新学习、发展性探究学习,它应当“具有开发创新精神的力量”。其目标:一是应引导学习者对学习充满好奇心,有强烈的兴趣与求知欲望;二是应使学习者对学习过程具有批判精神,敏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三是应引导学习者发展丰富的想象力和鲜活的直觉判断力以及活跃的思维发散力;四是应引导学习者发展顽强的学习意志和耐挫品质,勇于探究问题,一往无前去解决问题。唯其如此,才算是研究性学习,才能“具有开发创新精神的力量”。 2.2 课题的研究内容
探索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的课程管理策略、教师的指导策略以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开展选课题、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过程研究和成果表达等综合实践活动全过程指导的策略。 2.3 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开展高中研究性学习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科课程标准(实验)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坚持育人为本,根据高中学生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高中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培养高中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3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原则
3.1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和文献法等方法。对于教师个人的研究,可根据研究的内容和范围选择其他的研究方法,如实验法、观察法等。在本课题的研究行动研究法中主要采用的是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访谈法和行动研究法等,其中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3.2 课题研究的原则
开展高中研究性学习,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发展规律,保证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开展高中研究性学习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主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个别差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4 课题研究对象的选择
为了方便交流和沟通,此次研究对象为我所任教的2014届两个班的学生。
5 研究阶段
5.1 启动阶段(2011年9月以前)
完成相关文献综述学习,填写课题申请,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确定实验班级。
5.2 准备阶段(2011年10月—11月)
该课题开题,与学校签订课题管理协议,学习总课题组的开题报告和实验区课题组印发的学习资料,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按照总课题组要求作好必要准备。
5.3 实施阶段(2011年11月—2014年7月)
按实施方案进行实施,开展具体的研究工作。并进行阶段总结、交流及研究过程,并注意过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5.3.1指导学生选题
在指导过程中把握四个要领: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指导一些必要的选题方法;组织课题组和开题报告会;指导审题。具体做法是: 5.3.1.1设置问题情景。在选题刚开始的时候,我就有计划地把本校近年来研究性学习在环保方面的实例进行整理、精选,然后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平台播放,让学生接触环保问题,进行讨论、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酝酿课题。 5.3.1.2结合实际,提出研究性学习选题的一些范围:我与社会、我与环境、我与科学、我与文化,在高—着重推荐以环境保护为主题。主要分为社会调查和科技活动两类,引导学生探究身边的科学。 5.3.2 地理校本课程开发设计
旅游活动课是学生经验与地理学科知识、社会实践与书本知识紧密结合的具
体体现。校本课程内容包括:
5.3.2.1旅游常识。如出发前整理行囊的诀窍;野外旅游注意事项;被蝎、蜂、蛇咬伤的处理办法;旅途中保持身体健康的秘诀;旅途中遇险转危为安的方法;旅游如何省钱;如何选择旅行社;如何规避欺诈行为;随团旅游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等。
5.3.2.2旅游资源的分类与分布。简单介绍不同的分类方法和各类旅游资源,如著名的景点名称、特色和开发状态和分布在什么行政区等。
5.3.2.3旅游路线的合理选择。包括随团旅游和自助游,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旅游线路。
5.3.2.4旅游活动的设计方案。如无锡一日游活动设计方案;无锡二日游活动设计方案;然后设计无锡邻近地区的旅游活动方案;再设计国内其他地区的旅游活动方案;每次的方案设计安排在电脑房利用因特网进行,用时一到二节课,学生主要用PowerPoint和Front Page制作旅游活动的设计方案;在教室利用投影进行交流和评价,用时一到二节课;根据学生方案中涉及到的比较集中的旅游景点,在教室里观看旅游景点的音像资料,学生可以对照自己的设计产生一些思考,然后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
5.3.2.5人类活动对旅游的影响。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确旅游对区域环境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也可导致经济停滞和环境退化,甚至恶化,了解旅游对区域社会文化的影响,了解其中的原因、表现和对策,从而让学生做文明的旅游者甚至将来当合格的旅游业管理人才。 5.4 结题总结阶段(2014年8月—12月)
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向学校申报结题,并接受课题结题验收。
6 预期研究成果
1、学生撰写心得体会。
2、能写出一本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校本课程书籍。
【参考文献】
[1] 索桂芳,徐聪慧. 浅析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J].教研园地,2007,7
(8):64-65.
《In Guiyang twelve high school study guide strategy and experiment on Evaluation System》Topic 《 research lear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s the construction of》 subject instruction strategy Research Programmed
ZhangJie1
(The twelve middle school of Guiyang, Guiyang ,China,550000)
校本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