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年龄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推断”的统计活动,体验统计活动的全过程.
2.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为合理的决策提供一些依据;认识统计的作用,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
3.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 二、设计思路与教学建议
教科书从“人们初次结婚的年龄”这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出发,提出了“人们初次结婚的年龄是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增大”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出发,收集并分析数据,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从事统计活动之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上述问题的结论进行猜测,以增强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教科书安排这个统计活动,一方面是在学习了随机抽样、统计图表、数字特征、用样本估计总体等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之后,在此处对这些内容作一个总结,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
美好的未来不是等待,而是孜孜不倦的攀登!
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他们的应用意识;另一方面也是对统计活动的过程作一个概括说明,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从事统计活动的几个基本步骤,并在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发展他们的统计观念.
从统计活动的要求上,教科书也设计了不同的层次.在§1的“统计活动:随机选取数字”中,教科书通过“随机选取数字”这个活动,以例题的方式展示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以及得出结论的全过程.而此处的统计活动,教科书上只是给出了从事这个活动的主要步骤,至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则希望通过学生的活动自己来完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统计意识. 【动手实践】 P49
教师可在课前安排学生先确定调查对象为各自的父母辈和祖父母辈,并按照教科书中给定的方式来收集数据.需要注意的是:之所以确定调查对象为各自的父母辈和祖父母辈,一方面可以扩大调查对象的范围,方便数据的收集(如,父辈可以包括父亲、伯父、叔父等);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一些社会因素对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
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教科书给出的方式先小组汇总,再按小组进行全班汇总,也可以按照其他的方式进行整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教师都应该让学生明确:整理数据的目的是为了后面更方便地表达和分析数据.
美好的未来不是等待,而是孜孜不倦的攀登!
对于整理好的数据,教师应鼓励学生先用适当的统计图表分别将父辈、母辈、祖父辈、祖母辈的初婚年龄表示出来,并尽可能地从这些统计图表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如,从中估计各自初婚年龄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等).然后,再分别计算父辈、母辈、祖父辈、祖母辈的初婚年龄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看看与自己的估计结果是否大致相同. 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上面的数据以及分析的结果中,获取尽可能多的结论,并由此作出推断.学生可能得出以下结论:父辈、母辈的平均初婚年龄都比祖父辈、祖母辈的大,父辈的平均初婚年龄比母辈的大,祖父辈的平均初婚年龄比祖母辈的大等等.而由“父辈、母辈的平均初婚年龄都比祖父辈的大”,我们不难作出推断: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初次结婚的年龄确实是在增大.
当然,由于样本选取的代表性,分析数据方法的多样性,统计结果的随机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学生从数据分析的结果中有可能得不到上面的推断.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样本的选取是否具有代表性,表达和分析数据的方法是否合理,等等.即便学生从数据分析的结果中得到了正确的推断,教师仍可以让学生思考:哪些环节可以作进一步的改进,怎样才能使得结果更精确可信等等.让学生在这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通过统计活动的过程以及之后的反思,真正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
美好的未来不是等待,而是孜孜不倦的攀登!
教师应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自我评价意识的形成有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统计内容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初步评价的意识,将有助于学生对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理解.另外,数据处理的过程存在着统计思想与统计方法的差异,这样可能导致统计分析结果的差别,学生的初步评价的意识,将有助于改善统计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更重要的一条是,评价的意识将有助于学生客观地认识统计的过程、统计分析的方法,有助于理性思维的培养.
【练习】 P50
为下一课时分析数据做准备,要求每一位学生调查对象的初婚年龄不要集中在某一年,最好是最近5年内的每一年都有.
【思考交流】 P50 在上一课时活动的基础上,以问题的形式总结统计活动的基本步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先回顾上一课时统计活动的过程,并结合该活动尽可能地用自己的方式来回答,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充分交流,并引导学生共同得出结论. 【动手实践】 P51
通过上一课时的统计活动,我们已经得出了结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初次结婚的年龄确实是在增大.但是这个
美好的未来不是等待,而是孜孜不倦的攀登!
结论是通过调查父母辈和祖父母辈初次结婚的年龄得到的,它反映的只是较长一个时间段,人们初婚年龄的变化趋势.为此,教科书又专门设计了这个实践活动,分析在最近的5年内,人们初次结婚的年龄是否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增大.
当然,设计这个实践活动,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上面回顾总结了统计活动的基本步骤之后,再次经历一个难度和挑战性更高的活动过程.尽管课前练习已经让学生调查了身边在最近5年内初次结婚的人初婚的年份和年龄,我们仍希望让学生根据调查问题的目的,自主确定调查对象和收集数据的方法.(如,若想分析在最近的5年内,男性和女性初次结婚的年龄是否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增大,收集数据时就还应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至于整理、分析数据,根据数据作出推断的内容与上一课时基本是相似的.
从学生调查的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太容易看出初婚年龄增大的趋势,但从全国的平均趋势来看,这种现象的确存在.为此,教科书给出了1995年~1999年全国各地区女性平均初次结婚年龄的数据.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上网或翻阅书籍查找相关的资料.如果学生得出的结论存在偏差,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样本的选取是否具有代表性,表达和分析数据的方法是否合理,等等.
美好的未来不是等待,而是孜孜不倦的攀登!
【习题1―7】 P52
这里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从调查的问题出发,如何确定调查对象、如何收集数据、如何利用数据帮助作出决策.
美好的未来不是等待,而是孜孜不倦的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