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题20套(带答案)1(2)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题20套(带答案)1(2)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A.SC.Fe

SO3FeCl3

H2SO4 FeCl2(aq)

B.SiO2D.Al2O3

Na2SiO3(aq) NaAlO2(aq)

H2SiO3(胶体) AlCl3(aq)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故A错误;

B、SiO2+2NaOH=Na2SiO3+H2O ,Na2SiO3+2HCl=H2SiO3↓+2NaCl,故B正确; C、2Fe+3Cl2=2FeCl3,2FeCl3+Fe=3FeCl2,故C正确;

D、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与过量的盐酸生成三氯化铝,故D正确; 故选A。

2.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银、二氧化硫、硫酸、纯碱、食盐 B.碘酒、冰、硫酸氢钠、烧碱、碳酸钙 C.氢气、干冰、硝酸、烧碱、硝酸钾 D.铜、氧化铜、醋酸、石灰水、碳酸氢钠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纯碱是碳酸钠,是盐不是碱;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KIO3等,故不是盐,是混合物,故A错误;

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是混合物;硫酸氢钠是酸式盐,不是酸,故B错误; C.氢气是单质;干冰即二氧化碳,是氧化物;硝酸是酸;烧碱即NaOH,是碱;硝酸钾是盐,故C正确;

D.石灰水是Ca(OH)2的水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碱,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分类方法和物质组成的特征理解应用,酸、碱、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等概念,掌握基础是关键。碱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酸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盐指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碱性氧化物指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或能跟酸起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酸性氧化物是指能与水作用生成酸或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一种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

3.下列各项反应对应的图象错误的是

A.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

B.将稀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偏铝酸钠溶液中

C.将二氧化硫逐渐通入一定量氯水中

D.将铜粉逐渐加入一定量浓硝酸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注意二氧化硫和氯气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生成硫酸和盐酸,硝酸的性质与浓度的关系,注意根据关系式分析图像的正误。 【详解】

A.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为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故A正确;

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H++AlO2﹣+H2O=Al(OH)3↓、Al(OH)3+3H+=Al3++3H2O,故图象中上升与下降段对应的横坐标长度之比应为1:3,故B错误;

C.反应的方程式为Cl2+SO2+2H2O=2Cl﹣+4H++SO42﹣,随着二氧化硫的通入,pH会降低,直到氯气反应完全,pH不变,故C正确;

D.铜先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硝酸变成稀硝酸,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当硝酸完全反应时,生成的气体为定值,故D正确; 答案选B。

4.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CaCl2(aq) B.Na

Na2O

CaCO3

CaO NaOH C6H12O6(葡萄糖)

C2H5OH

C.(C6H10O5)n(淀粉)

D.Cu2S 【答案】C 【解析】 【详解】

Cu CuSO4

A.二氧化碳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其中第一步不能实现转化,选项A错误;

B.钠在氧气中点燃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而不是生成氧化钠,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其中第一步不能实现转化,选项B错误;

C.淀粉在稀硫酸催化下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催化下反应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两步转化均能实现,选项C正确;

D.高温条件下硫化亚铜与氧气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硫(火法炼铜),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无法得到硫酸铜,第一步转化不能实现,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能提高活化分子的比例,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B.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丁达尔效应

C.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可获得Fe(OH)3胶体 D.CO2与Si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升高温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总数增大,活化分子百分含量增大,发生有效碰撞的几率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A正确;

B.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二者,但丁达尔效应不是本质区别,故B错误;

C.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获得Fe(OH)3沉淀,制备Fe(OH)3胶体应将饱和

FeCl3溶液滴加至沸水中至溶液变为红褐色,故C错误;

D.CO2与Si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硅不与水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但是不能和水反应,可以和氢氟酸反应,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需熟记二氧化硅的性质。

6.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丁达尔现象可用来区别胶体与溶液 B.胶体能透过半透膜

C.胶体的性质主要有: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 D.溶液、胶体、浊液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丁达尔现象可用来区别胶体与溶液,选项A正确; B.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选项B错误;

C.胶体的性质主要有: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等,选项C正确; D.溶液、胶体、浊液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7.下列关于各物质的所属类别及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类别 性质 A 乙烯 烃 不可燃 B 氯化钠 离子化合物 熔融态能导电 C 氢氧化铁胶体 混合物 D 生铁 合金 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易发生电化学腐蚀

A.A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乙烯属于烃类可以燃烧,A项错误;

B.氯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熔融态能导电,B项正确; C.氢氧化铁胶体属于混合物,能产生丁达尔现象,C项正确; D.生铁属于合金,易发生电化学腐蚀,D项正确; 答案选A。

B.B

C.C

D.D

8.预防和灭杀新型冠状病毒是有效控制肺炎传播的重要手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能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 B.使用开水蒸煮餐具可使病毒蛋白质变性

C.医用酒精、含氯消毒剂的浓度越高其消毒效果越好 D.能传播新冠病毒的气溶胶的分散剂是空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相较于普通口罩的优势在于能够阻挡气溶胶,而在飞沫传播中病毒颗粒一般存在于气溶胶中,所以N95对于某些传播途径有比较好的阻断效果,能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故A正确;

B.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杀死病毒,则使用开水蒸煮餐具可使病毒蛋白质变性,故B正确;

C.含氯消毒剂的浓度越高,氧化性越强,其消毒效果越好,但医用酒精浓度过高,如95%酒精会使细菌细胞外面形成保护层,酒精不能完全进入细菌细胞内,达不到杀菌目的,75%的酒精杀菌效果最好,所以医用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故C错误;

D.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叫做气溶胶,又称气体分散体系,其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其大小为0.001~100微米,分散介质为气体,能传播新冠病毒的气溶胶的分散剂是空气,故D正确; 答案选C。

9.生活环境逐渐恶化,人们日益重视环境问题,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 A.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

B.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μm(1m=106μm=109nm)的颗粒物,也称可吸入颗粒物,这些细颗粒物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 C.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D.对农作物秸秆进行焚烧还田,以增加土壤肥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含磷洗衣粉会污染水资源,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用无磷洗衣粉,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故A正确;

B.胶体的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直径在1~100nm,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10-6m的颗粒物,直径大于100nm,则细颗粒物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不是胶体,故B错误;

C.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污染水和土壤,应合理使用,故C错误; D.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环境,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0.下列各组物质中,第一种是酸,第二种是混合物,第三种是碱的是( ) A.空气、硫酸铜、硫酸 C.氧化铁、胆矾、熟石灰

B.水、空气、纯碱 D.硝酸、食盐水、烧碱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题20套(带答案)1(2)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题20套(带答案)1(2)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A.SC.FeSO3FeCl3H2SO4FeCl2(aq)B.SiO2D.Al2O3Na2SiO3(aq)NaAlO2(aq)H2SiO3(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xxub6nfnv9nplx1m54t1j03v4iv5u00au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