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不求甚解”是我们在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中学到的一句名言,这篇文章中作者以它为题意在要真正理解陶渊明的本义。那么,“不求甚解”真正的含义什么呢?我们一起从这篇文章中寻求答案吧。
二、授新:
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作者针对什么说法进行论述?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2、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
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3、作者认为“不求甚解”的含义是什么?
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4、“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
“好读书”讲的是一个人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不求甚解”则强调的是读书的谦虚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5、文中例举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的事例与“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有什么关系?
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
6、引用陆象山的话有什么用意?
作为论据对“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行论证。
7、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讨论了该怎样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的问题。主要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
8、本文在论证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有立有驳,驳立结合。
三、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对“不求甚解”的含义的论述,告诉我们既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也要有谦虚的读书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掌握课文中的要点问题。
2、预习《致橡树》
篇三:文艺随笔规范
文艺随笔二篇 3课时
【课题】 艺随笔二篇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材分析】
《咬文嚼字》是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文艺随笔两篇》第一篇文章。《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讲述“文字重要性”的一篇文化随笔,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很富有“理趣”。
《不求甚解》是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文艺随笔两篇》中的第二篇。文章从“不求甚解”的来历谈起,围绕着读书应该“求甚解”还是“不求甚解”这个话题展开议论,并对“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作了精辟的阐释。它告诉我们,“不求甚解”的读书法有利于达到由浅入深,广泛获取知识的目的。
文章针对对方认识过程的逻辑错误展开反驳,选例典型,论证严密。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分析具体,论证细腻翔实。
【学情分析】
针对本课时的学习情况预测分析(结合教学内容和师生现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咬文嚼字”的原意和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养成“无论阅读或写作,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进而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
能力目标:通过具体生动的例子,从语言表达的语气、意味、意境,语义的联想等方面入手,教给学生“咬文嚼字”的方法,提高学生品味和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生动的“炼字”实例,让学生体会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重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