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一、走进分子世界
知识点1 分子模型
1.如图,这是科学家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 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很 (填“大”或“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m.
2.用素描炭笔在纸上画一条线,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这条线是“断裂”的,将100 mL的酒精和100 mL的水混合后,发现总体积小于200 mL.下列基于上述现象所设想的物质微观结构模型较为合理的是( ) A.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间隙 B.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 C.液体是由微粒组成的,固体是连成一片的
D.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
3.将50 mL的水与50 mL的酒精混合,如图所示,所得液体体积小于100 mL.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知识点2 分子的运动
4.春天到了,路边的丁香花盛开了,人们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花香,这是 现象,这说明了分子在 .
5.感冒冲剂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快,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 6.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 B.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菌在活动 C.排放工业废水,污染整个水库 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 知识点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7.固体不仅很难被压缩或拉伸,而且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这是因为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 ;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 .
8.如图所示,将两个表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它们就会粘到 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铅柱体也不会被拉开,这个实 验表明( )
A.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B.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C.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D.分子间有空隙
1
9.如图所示,可形象反映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气态 B.乙是气态 C.丙是气态 D.甲是固态
知识点4 分子动理论的综合应用
10.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B.分子的运动是规则的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D.肉眼可以直接看清分子的形状
11.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危害健康,即使只有很少人吸烟,整个场所也会充满烟味,这说明分子不停地 .物质中的分子既相互吸引,又相互 . 12.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吸引力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铅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排斥力 【作业精选】
1.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玻璃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做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是( )
A.小华认为甲图放置最不合理 B.小夏认为乙图放置最不合理 C小梦认为丙图放置最不合理
D.小满认为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
3.固态、液态、气态所对应的分子状态如图所示.关于不同状态下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
A.甲状态分子间只有吸引力,没有排斥力 B.只有乙状态分子间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 C.丙状态分子间力的作用最弱
D.任何状态下分子间的吸引力都大于排斥力
3.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 nm)制备得到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空隙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排斥力没有吸引力 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D.油分子间的吸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4.如果用微观的分子动理论分析宏观的热现象,常常会得到全新的认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的汽化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外逃”到空气中的速度就越
快
B.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冰块内部的水分子并未停止运动,一段时间后,冰中
的水分子“悄悄外逃”到空气中了 C.气体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
D.固体或液体物质不会自动缩小体积说明组成它们的分子间不存在吸引力
5.“破镜重圆”从物理学知识的角度来说是 (填“能够”或“不能够”)实现的,因为破镜断裂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 ,分子间的作用力 . 6. 如图所示,在硅板表面覆盖陶瓷薄层,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硅板中的硅分子居然能穿透陶瓷薄层从而形成单层硅分子薄膜.加热使硅分子穿透陶瓷薄层,这说明: ;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