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复习资料
第一章 心理健康与成长发展
知识要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如何认识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意义 如何维护心理健康
第一节 什么是心理健康 1 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生理无重大疾病。 真正的心理健康标准:生理健康(身体无重大疾病) 、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 2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 心理健康的定义: ( 1)在身体、智力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理发展成最佳的状态。——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 ( 2)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展自己
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心卫联
4 心理健康的两层含义: (1)无心理疾病( 2)具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5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 智力正常 2. 情绪健康 3. 意志健全 4 人格完整 5. 自我评价正确 6 人际关系和谐 7. 社会适应正常 8. 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第二节 正确认识心理问题
一、心理健康秩序:心里康宁—一般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精神疾病
心理正常 心理不正常
心理健康 心理不健康(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可疑 神经症、各类精神障碍
精神病)
二 心理障碍定义:通常是一般心理问题积累、迁延、演变的结果,个体的主观体验痛苦,社会适应不良,社会功能 损害较大, 常伴有病理性变化, 不经过专门治疗难以自行消失: 主要有神经症、 人格异常, 性心理障碍、 精神疾病等。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按严重性排列) :
一般困扰 -- 情绪及行为障碍 -- 精神障碍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生活适应问题、自我认识问题、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与性问题、就业问题、家庭关系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压力来源: 1. 经济压力 2. 人际压力 3. 情感压力 4. 前途压力 5. 学业压力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性心理障碍、人格障碍、焦虑障碍、心境障碍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产生原因:个体原因、学习教育、社会、家庭
第三节 心理健康与成长发展
一、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发展的必备素质 (1)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2)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
1 )现代社会需要人才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2 )变革社会要求人才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3)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功发展的需要 1 、对自我进行积极的调整。 A B 充分认识自己与接纳自己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DE 培养个人自立能力 F 学会管理和调整情绪 2 、寻求心理帮助。
3、作自己的心理咨询师。
C 积极地进行人际交往
适应角色的要求
第二章 适应与发展
第一节 适应与发展对大学生成长发展的意义 1. 健康生活的需要:适应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最基本的标志,是大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 ; 人生是一个不断使自
己适应(自然、社会)环境的过程。 2. 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3. 成功人生的需要:积极的适应就是发展。面对着当今我国剧烈变革着的社会,面对着无数的挑战和机遇,谁拥有
良好的适应能力,谁就能够获取成功。 “生活的成功与否,要看适应能力与其内外机遇调剂融合的难度是否相对应”
第二节 适应与发展的含义
一、什么是适应:适应是一个人通过不断调整自身,使其个人需要能够在环境中得到瞒足的过程,适应也是自我与环
境和谐统一的良好的生存状态
人与环境适应通过两种途径实现: 1、人自身做出改变 2、环境改变(但有一定限度) 。通常的情况下,人们选择环境,改变环境是有一定限度的,大多数的时候,人与环境的适应要求人自身做出调整,适应既定的环境。
人的适应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人在社会中生存发展,就需要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1
二、什么是发展
1 人的发展是指人生的发展,是人身心随着时间的推进,不断变化的过程。
2 人的心理发展是伴随着人的身体发育成熟,人的认识、情感、能力和社会性等方面获得完善成长的的过程,它是一个人整一个人生当中行为和心理的发展的过程。
3 人的发展不是被动地取决于环境,人的心理活动、人对自我的认识、人的个性特点、人的积极主动精神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 环境的作用最终只是允许他和帮助他,使他自己的潜能现实化,而不是实现环境的潜能。环境不赋予人潜能,是人自身以萌芽或胚胎形态具有这些潜能。每个人都存在潜能,环境只是才能发展条件,而非决定因素。我们认为:潜能
发挥的重要条件是个人的实践, 个人在具体环境条件下能动的活动。 将环境中的有利因素统一在自己能动的社会实践活动 中,人就能获得积极的适应。
5 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青年和成年阶段,在这一时期,大学生必须处理好自我适应和发展的问题。 6 埃克森认为,发展亲密感,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对于个人能否进入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节 大学生适应不良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新生适应不良的主要原因:
A 理想和现实落差引起的失落感,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期望太高,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奋斗目标。 B
自豪感和自卑感的矛盾 C轻松感和紧迫感的矛盾 D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大学生最易遭受的心理冲突 A 感情无以寄托的孤独感 B 生活适应和自理能力较差 C人际交往的困惑 D 异性交往情感难辨的困惑感 E 优势地位丧失的失落感 F 缺乏目标和追求的空虚感
第四节 新生适应不良心理调解
适应新环境、生活适应问题、学习适应问题、人际适应问题
第三章 认识自我
第一节 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的内涵
自我意识: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它是人格结构的核心部分。
(1)自我意识的结构(从心理结构形式)
自我意识: A 自我认识: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 B 自我体验:对自己态度的认识
C 自我控制:对自己的行为态度和对他人态度的控制 (2) 自我意识的结构 ( 从内容 )
自我意识: A 生理自我:对自己身题状况的认识和评价
B 心理自我:对自己心理和个性特征的认识和评价
C 社会自我: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作用的认识和评价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埃克森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几个阶段:婴儿、童年、学前、学龄初、青春、成年早期、成年、成年晚期 (三)自我意识的特征
A 客观性 ( 在于同别人比较,分析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 ) B 矛盾性(主要表现在主观的我和客观的我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之间的矛盾)
C 形象性在于自己在自己心目中和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展现(自我评价、自我增强、自我表现) D 独特性(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风格与独特的形态)
E 倾向性(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有一定的倾向性) (四)自我意识的功能
1 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的功能 : 主动进取性 / 被动消沉性 2 自我情绪体验的功能:自尊心的功能、自信心的功能、自我控制的功能(五)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因素
1. 社会经济地位 2. 社会文化环境 3. 家庭环境 4. 角色扮演 5. 他人的评价 6. 参照群体 (六)青年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青年自我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
自我分化(也称为自我发现期) ---- 自我矛盾 ---- 自我同一
青年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A 自我评价趋于稳定和成熟
- 2 -
B 自我控制的能力得到提高 C 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和容貌 D 道德意识有了进一步发展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调适(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 1 主体的我和客体的我之间的矛盾 2 理想(希望、愿望)的我与现实的我之间的矛盾 3 自尊和他人认同的矛盾 4 自立和依附他人的矛盾
5 自尊、自立与逆反的矛盾。集中表现为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1. 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自我意识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2. 加强自我意识的修养:获取积极自我的道德、美的体验 3. 加强自我实现意向的调整 三、自我评价 ( 一) 涵义 1. 自我评价的概念: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和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 2. 自我评价发展的一般规律:评价他人行为- 评价自己的行为 - 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
3. 意义:正确对待处理个人和社会、集体及他人的关系,有利于自己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实事求是是评价自己、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 4. 自我评价包括社会比较和自我估价
大学生自我评价的特点:全面性、客观性、主动性、矛盾性 ( 二 )
( 三 ) 自我评价的偏差
: (1)对自我理想化(2)缺乏社会实践经验 ( 3 ) 社会暗示,社会对青年过高的 1. 过高的自我评价,表现为自负
期望
(1)对自我的贬抑(2)过分比较(3)外界暗示 2.过低的自我特点,表现为自卑:
( 四 ) 自我评价的心理调适
1.通过反省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评价自我
2.通过他人态度对自己的态度来评价自己
3.与他人比较来认识自己
4.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借活动成果评价自我
5.客观、辩证的评价自我
第二节 个性 一、个性的概述
(一) 个性的含义: 不仅指一个人的外在表现, 而且指一个人的真实自我. 现代心理学通常把个性理解为一个人的整个 心里面貌,即一定条件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 (二)个性的特点
(三)个性的结构:个性倾向性、个性的心理特征
(四)个性与心理过程的关系: (两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统一整体,是构成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方面)个性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并在心理过程中表现;个性影响和制约心理过程的进行 二 、个性的倾向性
含义:是对个人的现实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
组成: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中最高层次)
(一)需要:
(1)需要是现实要求的反应:生物需要、社会需要;一切需要都带有社会性
(2)个人的一种主观状态。
人类行为模式:需要-动机-行为
结论:人类缺乏什么就追求什么
(3)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的需要层次理
[由高到低排序] (最高)自我实现的需求——尊重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
人类需要呈波浪状态
(二)动机 1 含义:是发动和维护活动的个性倾向性(一种内在心理活动和内部运动) ,是活动的动力和方向。 2 动机的功能:引发功能、指引功能、激励功能 3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需要的表现形式 4 必要条件:需要和刺激
(三)兴趣 1 是一个努力趋向某种客体所表现出的积极的个性倾向。或者说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2 兴趣对活动的作用: (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对未来的准备作用,对正在进行活动的推动作用,对活动创造态度的促进作用(激发创造性)
3 分类 按内容分:物质兴趣、精神兴趣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