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流—互动”模式的高职英语教学探讨
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推进,一些全新的教育模式日益得到了广大基层教师及教育专家的重视,其中,基于“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充分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同时也能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关系,因此,将“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应用至实际课堂教学中,已经成为了各学科教师的共识。基于此,本文围绕“交流—互动”模式下的高职英语教学工作进行探究,旨在能够借此为广大高职英语教师提供可行的帮助和建议,进而促进高职英语教学工作的有效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交流—互动”教学模式;高职英语教学;教学原则;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12-258-02
长期以来,教育行业关于如何实现互动式教学课堂的讨论从未停止,而“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的提出便为广大教师带来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其中,依托于引导式教学理念和互动式教学理念提出的“交流—互动”教学模式不仅兼具了引导式教学模式注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优势,同时也实现了现代教学理念所强调的和谐课堂构建。但是,从当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现状来看,由于高职本身师资力量相对差于高等本科院校,多数教师并不善于采用“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等现代教学理论进行课堂教学,因此,如何推广“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并将其充分应用至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是高职英语教学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的含义
所谓“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其实质上是一种依托于引导式教学理念,将互动交流元素充分应用至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全新教学机制,其中,教师需事先通过巧设引入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借助合理的班级分组引导学生就所学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的角色明显有了崭新变化,教师不再是单一的课堂主导者,而是学生的学习伙伴,这意味着学生的主观学习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效率将明显改善,课堂效果将明显提高。
2.“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的特点 2.1注重培养学生思维意识
在“交流—互动”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与自学过程中不断就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借此可以在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思维意识。同时,基于引导式的教学理念,“交流—互动”教学模式更加强调由学生自主管理学习过程,这意味着学生能够清楚认识自身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不仅能够正确理解课堂教学,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主动积极的与教师进行交流,与同学进行互动,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效率。 2.2注重培养学生互助精神
在“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合作讨论是最为关键的一环,而基于精细化的分组划分和科学化的任务安排,不仅班内的优等生和差等生均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同时也能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借助良性的团队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此外,依托于“交流—互动”教学模式所强调的交流与互动,学生在合作中不仅能够增进感情,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这对于其日后走入社会,走向工作有着巨大的帮助。
3.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教学内容相对枯燥,教师队伍素质较低
受师资力量有限等多方面原因影响,多数高职院校所开展的英语教学均存在普遍的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问题,而这不仅与教师本身素质有关,也与高职院校长期的教学模式有关。一方面,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英语学科作为通用学科一直以来都未得到院校领导及教师的重视,尤其是在国家培养应用实践型人才的宏观要求下,多数高职院校多以专业学科为主要资金投入方向,因此,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并非不愿就自身教学形式进行转变,而是碍于整体教学环境对于本身学科的不重视,使得其逐渐失去了教学创新的动力,
进而便导致了诸如教学内容枯燥的教学问题;另一方面,与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素质较差早已成为了教育行业的共识,归根结底,这涉及到整个教育行业的歧视链问题,但是,在现代各行各业对于职业人才英语能力要求逐渐提高的发展趋势下,高职教育作为国家培养职业人才的主要阵地,如何不能及时就自身观念进行转变,逐步引入更加负责、更加专业的英语教师,那么只能在时代的潮流下遭到摒弃。 3.2教学模式相对落后,教学气氛十分压抑
针对本文研究的“交流—互动”教学模式,之所以在多数高职院校仍未得到广泛推广普及,主要是因为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限制。首先,多数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一直以来都缺乏足够的教学创新,且这一问题不仅体现于教学方法层面,更体现于教学模式层面,其中,从现有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模式来看,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相对落后,这使得本身就基础较差的学生更无法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久而久之,便会出现很严重的破罐子破摔现象;其次,长期以来,针对高职院校评价机制进行的改革创新从未停止,而改革的唯一目标便在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分数制的局限,但是,从现有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情况来看,很多教师仍不愿做出改变,依旧采用分数制评价形式来就学生能力进行考核,这样一方面违背了现代教育行业强调的综合素养培养理念,另一方面也与高职教育本身注重的能力养成相悖;最后,由于课堂教学形式迟迟无法做出改变,很多本身便不具有良好课堂修养和学习素质的学生更不愿于压抑的英语课堂中认真听取教师讲解,进而不仅导致课堂气氛出现严重问题,同时也恶化了师生间的关系,违背了“交流—互动”教学模式所要求的互动交流原则。 4.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的原则 4.1能力培养原则
在实际“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教师应依托于高职教育所需要遵循的能力培养原则,就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进行培养。其中,除了应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尽可能采用英语作为表达语言外,还要对合作讨论过程进行统筹管理,避免出现课堂纪律紊乱的现象。 4.2主题教学原则
所谓课堂讨论,并非随意谈论,而是应紧紧围绕明确的讨论主题,有针对性的进行主题讨论。对此,教师需就课堂的教学主题进行事先明确,并依照学生学习进度有针对性的提出讨论问题,借此一方面为学生讨论规划目标,另一方面也能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在讨论过程中,既不可整节课堂全部交由学生以造成教师角色失效,又不可过于干预讨论造成学生讨论无法充分展开,即应在适当引导下鼓励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充分发挥各层次学生的主观学习积极性。 4.3时间把握原则
从传统高职英语教学现状来看,虽然已有一定教师已经采用了“交流—互动”教学模式,但其应用效果并不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缺乏理解,不能就学生互动交流的时间进行合理把控。对此,在实际“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教师要遵循时间把握原则,科学就课堂时间进行规划,其中,一般给学生规划的互动交流时间应超过课堂50%,但应限制在70%以内,而对于其他时间,则应交给老师进行课前导入和课后总结。
5.“交流—互动”教学模式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5.1巧用教学工具,推行主题教学
基于主题教学原则,教师需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的主题,其中,可借助案例分析等形式展开课堂探究,并依托于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需要注意的是,所设置的主题要仅仅围绕教材知识,即要做到教材知识与课外知识的有机融合,在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同时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 5.2借助辩论活动,营造课堂气氛
针对“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强调的交流互动,可依托于辩论活动展开课堂讨论,借此一方面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构建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于不知不觉中就所学知识进行展开探讨。同时,为增加学生的思维广度,应尽可能布置一定的发散性问题以供学生辩论,借助马克思唯物辩证主义理论激发学生辩证思考意识,使其能够正确理解所学知识,科学看待生活问题。
综上,本文基于“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的巨大应用价值,深入剖析了“交流—互动”教学模式于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原则和应用方法,其中,面对一直以来高职英语教学效率、
教学质量较差的事实,广大高职英语教师只有进一步转变思想认识,积极应用更加科学的“交流—互动”教学模式,才能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气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进而促进我国高职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艳.交流互动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9(20):189. [2]李静.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8):131+133.
[3]马明.多媒体技术环境下“交流一互动”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才智,2010(08):75-76. [4]莫川川.高职英语课堂“交流—互动”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8(01):50-51+72.
[5]宋秀静.高职英语教学采用“交流—互动”模式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5(03):93-94. 作者介绍
何静,女,湖南攸县人,教育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